学术投稿

腹腔镜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潘旭静;王荣寅;陆春苗;王鹤仙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 护理
摘要: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是切口疼痛、积液和裂开显著减少,同时术后康复较快,表现在胃肠功能快速恢复,能更早离床行走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1].2009年5月-2012年11月我科完成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疾病,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1,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患儿、小于胎龄儿发病率高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寒冷损伤患儿23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少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是切口疼痛、积液和裂开显著减少,同时术后康复较快,表现在胃肠功能快速恢复,能更早离床行走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1].2009年5月-2012年11月我科完成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旭静;王荣寅;陆春苗;王鹤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予中药汤剂加庆大霉素保留灌肠,对照组予青霉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正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天2次,直至胎儿排除.比较2组宫缩发动时间、产程时间、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宫缩发动时间、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软产道裂伤、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肠梗阻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肠梗阻主要的病因,同时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急性肠梗阻对肠道局部病理变化和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常见并发如肠管水肿、缺血、坏死,体液大量丢失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1].诸多并发症给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带来难度,若治疗失时或方法不当,可致预后不良,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准确的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1],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低血糖反应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治疗过程中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另低血糖症多发且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极易造成临床上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积极对症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现将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MAU水平分为MAU阳性组62例和MAU阴性组5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C-IMT,比较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及C-IMT增厚率和C-IMT值,分析C-IMT与MAU的关系.结果 2组TC、TG、LDL、E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阳性组C-IMT值及C-IMT增厚率均高于MA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MAU对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卫萍;贾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供应室下送人员与临床科室人员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1].而下送工作是供应室的重要环节,是将灭菌后的无菌物品运送到医院各临床科室.在下送环节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供应室和临床科室有较多的接触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多种误会和矛盾.现将供应室下送人员与临床科室人员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刘立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PICC导管部分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佳途径[1].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受到肿瘤患者的青睐.但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导管脱出便是其中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在5%~31%.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导管脱出,加强预防工作,做好PICC导管维护,降低导管脱出的发生率.我院收治使用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200例,对其中发生导管脱出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倪翠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地屈孕酮,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对比2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7.93±1.08)d短于对照组的(9.14±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玉兰;廖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调控中的免疫作用及分子机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具有酶活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人类的多种肿瘤如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肾癌等均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且PI3K/AKT信号通路中多种上下游分子的改变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PI3K/AKT信号通路可从凋亡、炎性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现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其相关上下游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影响做一综述.1 PI3K/AKT信号通路对多种免疫分子的调节及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肿瘤细胞也可影响和抑制免疫系统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且研究发现很多免疫分子,不仅可表达于免疫细胞,且可表达于肿瘤细胞.免疫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或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他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提高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监督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1,2].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武博荣;金萌;王卫真;孔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社区空腹血糖超常患者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该社区104例空腹血糖超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将104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IFG组44例,IGT组50例和IPH组10例.3组均予糖尿病防治指导,饮食控制、规律性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后3组体质量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特征.结果 IGT组和IPH组2hPG及HbA1c水平均高于IFG组,且IPH组2hPG水平高于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超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有重大意义.

    作者:邓学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

    目前,口服降糖药仍是治疗2型糖尿病(DM)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将有助于提高疗效、保护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1].

    作者:陈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鼻内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另选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0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切除术治疗,观察2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鼻窦良性肿瘤患者中1次手术完全切除18例,2次完全切除1例,2次大部分切除1例,随访均未复发.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恶变3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15例,术后发现残留2例,后经治疗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面部无瘢痕、损伤小的优点,经鼻内镜切除术对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外进路相近.

    作者:王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拟明目和血汤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25例效果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相当于中医学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它是糖尿病早期常见和严重的合并症之一[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常见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笔者应用自拟明目和血汤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20例具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于妊娠中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彩超检查结果与终诊断结果,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 420例妊娠妇女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胎儿心脏畸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等畸形胎儿28例(6.7%),漏诊1例(0.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应作为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筛查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3护生的带教体会

    9+3即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对藏区儿童提供免费中职教育3年,这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9+3免费教育计划是四川政府为促进藏区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维护藏区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我院作为一家市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自2011年7月起开始接收9+3的中专护生,医院领导高度重视9+3教学工作,护理部全程参与9+3护生教学方案的制定,安排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并督查实施,现将带教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樊云霞;徐志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57例护理体会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类型,且以女性为多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7例,笔者对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管理办法,提高医院对用药管理的力度并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方法 调查医院用药处方500份,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500份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34份,占总处方数的6.8%,包括滥用抗生素、重复用药、儿童用药剂量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原因有药品及医护人员两方面.结论 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药品管理及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周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UAP,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韦晓兰;卢秀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