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患者均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酮尿酸中毒患者20例中,血糖下降至靶血糖(12mmol/L)时间为(5.2±1.3)h;尿酮体(KET)转阴时间为(12.6±3.8)h,血pH值正常时间为(0.8±0.3)h,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时间(1.8±0.5)d.治疗中无低血糖发生,低钾3例.3例患者治疗2d后自动出院,治疗7~15d治愈出院17例.结论 胰岛素泵,消除诱因和足量补液维持水电体质酸碱平衡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作者:章志;熊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共有护理人员183名,其中在岗护士164名,在临床一线135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4名,护师48名,护士89名;其中大学本科35名,专科72名,中专52名,职高5名;开放床位总数为200张.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各临床科室,了解各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自2010年起应用P-D-C-A循环每周对各临床科室定时检查和随时抽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各有关科室,各科总结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并重新制定计划和防范措施.通过护理质量检查提高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作者:曹春梅;宋文爱;罗旭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断脐.观察组于新生儿娩出48~72h后行2次断脐;对照组不实行2次断脐.观察2组脐部愈合时间,比较2组脐带感染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2次断脐能有效促进脐带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及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疾病认知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分布情况,探究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两者间的P<0.01,呈现正向直线分布,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疾病认知情况平均水平上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常用的方法为前外侧入路,但这种方法在知情情况下很难完成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的复位及固定[1].笔者应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智;杨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EFW)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7-12月我科收治产妇476名,测量胎儿出生前0~3d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宫高和腹围,将数据代入5个计算预测EFW的公式中,将预测体质量与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并结合体质量指数BMI,比较符合率.结果 公式3凌萝达法和公式4曾蔚越法的符合率高均为85.29%,高于其他公式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孕妇产前BMI,在BMI<28人群中,公式4的符合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28人群中,公式3的符合率高,公式5次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式4曾蔚越法更能准确的预测EFW,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治疗脱垂性内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肛周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Ⅲ度、Ⅳ度脱垂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草木犀组33例、迈之灵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3组均采用PPH治疗,术后第1天草木犀组和迈之灵组分别给予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治疗,对照组未予以消肿治疗,其他治疗相同.连续用药7d,观察3组用药1、5、7d肛门水肿程度并评分.结果 3组术后第1天肛门水肿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草木犀组和迈之灵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肛门水肿的情况均明显好转,肛周水肿程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草木犀组肛周水肿程度评分低于迈之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度、Ⅳ度脱垂性内痔患者PPH术后服用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均能有效治疗肛门肿胀,而草木犀流浸液在术后早期疗效更佳.
作者:王德仲;王立勇;丁步国;孟庆成;王芳丽;吉小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用药方案的实践与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分析3例糖尿病足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药师发挥药学专长,提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使患者治疗用药更加合理规范,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在糖尿病足局部治疗合理用药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晋川;柯洪;吴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对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4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健康教育后,154例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可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作者:贾彩霞;肖建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VATS组47例和开胸组48例,VATS组采用VATS组手术,开胸组在后外侧或腋下切口进胸切除肺大泡.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话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VATS组复发率为2.13%(1/47)低于开胸组的6.25%(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等特点,且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术式.
作者:闫冀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士对本科室护理危机主要成因的认识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自制问卷对神经外科护士从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护患关系、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患者因素、病房管理制度6个版块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各版块的正确认知度并给出对策.结果 6版块的认知率分别为:医疗费用 45.5%,护理质量 81.8%,护患关系 54.5%,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59.1%,患者因素40.9%,病房管理制度50.0%.结论 结合护理危机潜在诱因,完善神经外科相关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护患沟通等,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危机的发生率,切实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叶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吸入组各24例.2组全身麻醉诱导相同.静脉组采用全静脉麻醉,吸入组采用吸入麻醉维持.观察2组患者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段静脉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作者:汤程;费建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现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平;张晓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善状况.结果 治疗后,2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心绞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洪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常见病,久病失治可致耳聋,故中医常耳鸣耳聋并论.西医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或使用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但对病程长者疗效较差,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笔者应用自拟益气补肾活血通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2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照组选用下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比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穿刺局部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10±1.22)d长于对照组的(2.26±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春桂;蔡玉兰;陈顺珍;廖东群;古文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系统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制定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2年)、MEDLINE或PubMed(1978~2012年)、Embase(1978~2012年)、OVID数据库(1978~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2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2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12年).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3个试验106例患者.1篇纳入21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根除Hp治疗可改善PD患者平均步伐宽度、手臂活动情况、姿势步态;1篇纳入36例患者的研究显示,左旋多巴联合根除Hp治疗可提高左旋多巴吸收率,改善症状波动PD患者的PD评估量表(UPDRS)、开期时间变化;另1篇纳入49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根除Hp治疗可改善PD患者症状.且3篇研究均无根除Hp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限的证据表明:根除Hp治疗可提高PD患者左旋多巴吸收率,改善PD症状,安全性好.但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张志军;何继东;刘莉;朱毓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总结患者的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120例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90.0%,HP根除率为90.0%,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较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加明;张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方法 住院T2DM患者197例,按病程分为新诊断组、≤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查5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或感觉传导速度(SCV)、H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结果 <5年组、5~10年组、≥10年组H反射和SSR积分明显高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正中神经MCV和SCV、尺神经MCV低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其他各条神经的MCV和SCV的降低在病程≥5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反射>10年组、SSR≥5年2组与<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以上各组的SSR均较≤0.5年组积分增高(P<0.05或P<0.01),2.0~3.0年组SSR较0.5~1.0年组积分增高(P<0.05).正中神经SCV在1.0~2.0年组和2.0~3.0年组较≤0.5年组降低(P<0.05或P<0.01).在腓浅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胫神经中,MCV降低较SCV明显(P<0.01),下肢SCV和MCV较上肢SCV和MCV下降明显(P<0.01).结论 T2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可能发生于更早的糖尿病前期,H反射受损出现早,MCV较SCV严重,下肢较上肢严重,SSR受损晚.
作者:赵娜;曹永吉;师爱香;张晓敬;孙克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gA、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3.4%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的4.3%,治疗后狼疮症状再次复发率为29.8%高于对照组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