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战芹
有毒中药的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的毒性,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趋利避害,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既能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的独特疗效,又能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作者:邓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双黄连冻干粉针(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将194 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1例)与对照组(93例).治疗组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作者:米佳;曹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求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167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75%.脐带因素43例,胎盘因素37例,羊水因素27例,宫缩过频过强21例,早产16例,胎膜早破13例,第二产程延长8例,其他2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脐带、胎盘、羊水、宫缩、早产、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等因素有关.
作者:唐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9例AMI患者,将其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在临床表现方面,18例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在合并症方面,老年组中合并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中并发症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患者的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特点,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溶栓的成功率,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吴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手术室工作中依法执业和护理管理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只有不断地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依法执业,才能更好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以及更好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执业的法律依据.
作者:闫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研究观察B 族维生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3.7岁;轻型28例,占77.8%,重型6例,占16.7%,疱疹样溃疡2例,占5.6%;临床均表现为口腔黏膜及舌部表面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或多个浅表溃疡.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妊娠中期流产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300例孕龄11~20周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常规行宫腔插管、钳刮,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结果 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孕妇宫颈较软,扩张好,宫颈松弛,胎盘组织剥离完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患者痛苦小.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11~20周大月份流产对患者机体损伤较轻,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
作者:吴晓红;王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分析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总结避免纠纷的应对措施,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声誉.针对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加强护患沟通,开展疾病健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抗凝进行治疗(治疗组),105例采用单纯阿司匹林100 mg+抗凝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90.9%,无效10例,半年复发率为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68.6%,无效33例,半年复发率为30%.结论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抗治疗.
作者:王增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临床一线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文献检索2001年6月-2011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共收集34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结果 34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损害常见(47.06%),其次是肝-胆异常(29.41%),老年患者(≥61岁)发生率较高(64.71%).结论 多种药物合用是导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现就临床常见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作如下分析,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视.
作者:白小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各类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应用纳络酮静脉注射或肌注,连用3~5d和至少1个月的随访,同时抽取相应病例应用甘露醇治疗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治愈率达86.8%,较对照组为佳,且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可作为眩晕症的常规用药.
作者:臧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外固定器钢丝悬吊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疗效.方法 选取外固定器钢丝悬吊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41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器钢丝悬吊,尺骨截骨26例,不截骨15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根据Mackay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41例中,优32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5.1%.结论 外固定器钢丝悬吊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可以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善文;樊茹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与效果,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2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 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1次/d;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分散平片5mg,1次/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与成本.结果 治疗1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为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2.72%、成本/效果为129.16;B组总有效率为86.33%、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成本/效果为282.52.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成本较低,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理念,可选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李鲜淑;黄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中国的新发病例为每年13万以上,每年有(2~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近年来宫颈癌的年轻化十分明显,所以它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针对早期宫颈癌治疗多采用手术的方法,但是对于早期局部晚期巨型肿块的宫颈癌手术存在较大难度.新辅助化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笔者通过临床的观察,认为新辅助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宫颈癌的治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作者:张秀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自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仍病因不明,其病理生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态性,是育龄女性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确切的病因不清楚,有遗传倾向性,又有研究认为,子宫内激素环境影响成年个体的内分泌状态,提示有非遗传因素的作用[1].PCOS的病机目前尚不明确,但主要的病损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过多,在卵巢表现为功能性的雄激素过多,循环中的胰岛素和LH普遍增高.包裹卵泡并产生雄激素进而转化为雌激素的卵泡膜细胞对循环中的激素过度反应后,体积增大并过量产生雄激素,而经转化而来的长期相对增高的雌激素水平又会改变下丘脑-垂体轴的调控进而引起LH的增高.于是增加的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及LH共同作用,导致了疾病.
作者:杨在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鱼精蛋白在体内与肝素结合,使其失去抗凝能力.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肝素.临床用于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及体外循环术后中和肝素.鱼精蛋白本身也有抗凝作用.因它干扰凝血酶原激活因子生成.但较肝素弱,故不能使用过量.用量须与后一次使用肝素量相当.1次用量不得超过50mg.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后可能引起血压骤降,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1-2].在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结束时,常规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严重的鱼精蛋白过敏可致过敏性休克和心搏骤停.以下是我们曾抢救过的严重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病人.
作者:朱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2007-2010年我院各科呈报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4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85%,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年的耳鼻咽喉科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使我们对耳鼻咽喉科病人护理各环节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原因,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措施;护理管理者要重视细节管理,落实安全预警制度,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消除隐患,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郭瑞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10月收治的116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监测组于术中安置颅内压监测传感器,使用光导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置管,持续监测颅内压2~10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评价颅内压,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等.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O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无一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并发脑水肿,1例脑血肿.结论 传统颅内手术经验中缺乏灵敏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方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颅损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减少医药经济开支.
作者: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