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劲;张励庭;黄炫生;袁勇;刘卫其;吴颖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摘要:目的 前瞻性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20例诊断为冠心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组),一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FI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的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R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6.0%(394/410),TFI组为97.6%(302/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TRI组和TFI组平均穿刺时间6.1 min (2~21min)、3.2 min (1~12min),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2min (32~147 min)、53min (30~140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410)、5.0%(16/310),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d(2~5d)、5.4d(4~8d),除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差不大,可行性相当;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调脂治疗应重视东方人群循证医学证据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紧密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制定,掀起了强化降脂治疗的热潮,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得越低,患者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应LDL-C<70 mg/dl,甚至更低;另外认为需要选用大剂量的他汀药物,以实现LDL-C大幅下降带来的临床益处.上述观点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陆宗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10月实施腹腔镜治疗120例卵巢囊肿,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结果 118例卵巢囊肿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冯以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法治疗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骨关节炎,即骨质增生病俗称骨刺,就是关节磨损后软骨退化、增生、变性、侵蚀.X线片可以显示出来.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人到40岁时有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增生改变,所以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女均可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缪正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前置胎盘56例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56例前置胎盘新生儿合并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56例前置胎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非前置胎盘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低体质量为13例(23.2%),胎儿窘迫为31例(55.4%),新生儿窒息15例(26.8%),三项指标与非前置胎盘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前置组死亡1例(1.8%),与非胎盘前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置胎盘的胎儿易发生新生儿低体质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早期诊断及适当处置能够减少前置胎盘新生儿的并发症,是降低胎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作者:龙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卫生监督起步较慢,与当前形势相匹配的卫生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存在更为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基层卫生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对策.

    作者:池毓棣;池哲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急诊手术方法与临床推广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与推广.方法 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在术中确诊,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结果 术后均康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环光;潘运龙;詹前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仅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予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d,同时予派瑞松软膏外用,2次/d.观察其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62%,对照组有效率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7.15±4.77)d,对照组治愈时间(14.35±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1).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赵文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进行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体征及呼吸困难等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有明显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欣;蒋艳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22例患者症状消失,14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4.7%.结论 中药熏蒸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永华;贺飞;江飞;陈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1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72例行PCI治疗,对照组82例非PCI治疗.进行随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更短,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更低,疗效优于非急诊PCI治疗.结论 急诊PCI有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高、死亡率低、再闭塞率低、出血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能同时处理梗死部位的残余狭窄、缩短住院时间等很多优势,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作者:陆金帅;李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真菌感染情况,探讨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2011年收治的24例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男性和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患者17例,占70.8%.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真菌感染的种类均有所不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2例(8.3%)高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疗效及患者的情况实施抗真菌治疗,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继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高技术在诊疗设备上广泛应用,诊疗器械更新换代以及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模式出现,功能扩大,种类、用量及使用范围日益增长.手术器械管理问题日渐突出,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求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集中式管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作者:黄闽湘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氟伐他汀钠胶囊防治颈动脉支架植入后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钠胶囊对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脑梗死的干预效果.方法 3年间对我院接诊的颈动脉支架患者,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口服干预,对完成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支架处均未发生再狭窄,5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均非支架血管,患者总体不稳定斑块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斑块回缩.结论 氟伐他汀钠胶囊稳定斑块作用明确,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应常规加用他汀类药物以稳定斑块,防止支架以外不稳定斑块造成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作者:张东亚;胡亚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眼睑按摩联合思然滴眼液治疗干眼症2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眼睑按摩联合思然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22例干眼症患者均热敷、按摩眼睑,5~10min/次,3~5次/d.并用思然滴眼液滴眼,1滴/次,3~5次/d,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 经治疗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均恢复正常,眼表活体染色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眼睑按摩联合思然滴眼液对治疗干眼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沈兵;陈圣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情况,为甲流疫苗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0人1250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3d与1个月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注射疫苗后3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注射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0例.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也有部分是过敏反应.结论 疫苗是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生物制剂,本地区的1250例疫苗接种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为以后接种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陆美英;张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儿腹泻常见的病原,RV位居小儿腹泻第一位.现就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爱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前瞻性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20例诊断为冠心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组),一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FI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的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R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6.0%(394/410),TFI组为97.6%(302/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TRI组和TFI组平均穿刺时间6.1 min (2~21min)、3.2 min (1~12min),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2min (32~147 min)、53min (30~140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410)、5.0%(16/310),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d(2~5d)、5.4d(4~8d),除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差不大,可行性相当;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劲;张励庭;黄炫生;袁勇;刘卫其;吴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VBI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服,疗程1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VBI有利于中西药发挥协同作用而取得较好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腾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注射联合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治疗除了常规内科用药外,有效、疗效快、直接的方法是胃镜下止血.常用的有:局部喷洒止血、注射止血、电凝止血、生物蛋白胶止血、微波止血、金属夹止血等.对于出血量小的可能单纯应用其中一种就能达到止血效果,对于出血量较大患者,可采用多种止血方法联合止血.本文就注射联合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做一经验总结.

    作者:徐柏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喜疗妥防治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的研究

    目的 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的寿命.方法 血液透析后次日在内瘘周围涂上喜疗妥药膏,面积为5cm×3cm,设治疗组和预防组观察其效果.结果 喜疗妥治疗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治愈率高达96.95%,喜疗妥预防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 合理维护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通过外用喜疗妥并结合合理的护理,在防止穿刺内瘘并发症发生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光萍;池哲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