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娟;王紫萍;徐梅
中药制剂和剂型在中国创用甚早, 夏商时代已有药酒汤液的制作和应用.<内经>载医方13首记述了汤、丸、散、膏、丹等剂型, 并对各种制剂的制法、用法、用量及适应证均有较明确的规定. 秦汉时期医书<五十二病方>、<山海经>就记载将药物制成各种制剂进行使用,中国药物制剂的知识和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 伟大的医药学家张仲景编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共收医方314首, 其中记载有煎剂、浸剂、丸剂、散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洗剂、软膏剂、栓剂等十余种剂型. 书中各种制剂的药物加工炮制、加水量、煮取量、用法用量等项均有明确规定. 制剂的制备方法更为完备,其中很多内容蕴涵着相当深刻的道理.
作者:段秀芬;任超英;张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大蒜素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有效成分之一,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菌、降血脂、抗肿瘤等治疗.大蒜素注射液主要用于防治慢性菌痢、肠炎、肺部和消化道真菌感染以及白色念球菌菌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其含量测定方法多为气相色谱法,操作繁琐[1].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大鼠心肌细胞内[Ca2+]I的影响,探讨其对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成熟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 Ⅱ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Ca2+]I.结果 TTX组和STH2组成熟心肌细胞复搏后[Ca2+]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极化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成熟心肌细胞Ca2+超载,对离体成熟心肌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朝坤;杨双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异丙酚单独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比较.方法 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静脉滴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0μg/kg,B组静脉滴注异丙酚2mg/kg.观察2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结果 对麻醉的满意度A组为(100.0±0.0)分高于B组的(89.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诱导时间短于B组,异丙酚用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缩短诱导时间,且麻醉药物用量少.
作者:朱莉嵘;李瑞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细粉,有微苦杏仁气味,能对面粉起到漂白和防腐作用从而改善面粉的外观,在面粉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有研究认为其对人体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发文,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因此对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更需要准确和迅速.
作者:梁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肾功能衰竭临床验证方案(A)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验证方案(A):辨证论治+冬虫夏草制剂+尿毒清+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京东中美医院方案:中医辩证+中成药内服+静脉输液+中药灌肠治疗.结果 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疗效:2组总有效率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衰竭验证方案(A)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华;晋中恒;张晓霞;卢志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宫内节育器尾丝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254例妇女中,放置有尾丝IUD的149例作为观察组,放置无尾丝IUD的10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放置2、4、8年后的宫颈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置8年时重度宫颈糜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放置2、4、8年宫颈糜烂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丝刺激增加宫颈糜烂的危险性,使宫颈糜烂发生率增高.
作者:段永舒;车存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中常并发心血管、眼、肾、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到位的健康教育,让其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对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小儿慢性鼻窦炎(上颌窦),是五官科的常见病之一,多行功能性内窥镜术治疗,但手术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我科于2010年对慢性鼻窦炎患儿50例行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洁;杨兴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蔬菜香肠是将肉类与时令蔬菜按一定比例配制,不仅使肉制品的色、形美观,而且还有利于营养素的互补和吸收.按蔬菜上市季节调整蔬菜香肠的配方,时令蔬菜与畜禽肉合理组合,通过合理搭配解决蔬菜与猪肉和/或鸡肉的复合香味,研发大众型及适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口感的系列蔬菜香肠3大系列12个品种,蔬菜以块丁的形式加入,口感好.
作者:王海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的创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卵巢囊肿内部结构且便于追踪观察,对卵巢囊肿类型的判断有很大价值.但因其判断方法不全一致,使临床对其实用性评价不一.本资料通过对42例卵巢囊肿经阴道超声追踪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卵巢囊肿的类型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8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择期手术患者病历150份,对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8例占98.67%;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8类、20个品种,存在无指征应用、选择药物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结论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许沧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前列安通片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前4周应用前列安通片和复方新诺明,后4周单用前列安通片;对照组仅前4周用复方新诺明治疗,后4周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仅有轻度恶心、呕吐等不适感,未停药自行缓解,无其他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安通片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明显.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9例,行血小板去除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记录其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结果 经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血小板取出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明显,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巩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杨馨芸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计5类15种,报告不良反应42例,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应严格遵照说明书的要求,辨证论治,正确掌握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滴速等,以达到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提高合理使用率之目的.
作者:毛胜启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40例慢性肾脏疾病Ⅳ期患者使用蔗糖铁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蔗糖铁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较安全,但仍需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
作者:钟莉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集,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发生于下肢,以左侧常见,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2009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对6例DVT患者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 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罗宇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