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梅;刘彬;毕鸿雁;李兴德;杨皑岚
我院心外科ICU自2005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126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其中除1例因肺栓塞病死,其余全部成功脱机.护理因素不会直接引起患者的死亡,但如果护理不当,可以加速疾病的恶性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护士的辛勤努力,使得患者的成功脱机率>99%,现就护理实践总结如下.
作者:孟惠君;张金燕;杨义;蒋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癌肉瘤,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显微镜下为鳞癌和梭状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对分期较晚的病例,根治性切除是佳治疗方案.膀胱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表现关系不大.
作者:徐友涛;徐建江;于海易;施国君;郭旭光;韩家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80例临床使用甘露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应用甘露醇1~12d,平均6.4d;其中静脉注射74例,口服6例;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22例,肺及心血管系统损害20例,过敏反应15例(包括过敏性休克2例),静脉血管损害7例,局部组织坏死6例,中枢系统损害5例,体液失衡3例,心律失常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应用甘露醇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魏定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1年)的哮喘患者的肝脏B型超声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56例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的肝脏B型超声检查结果、血糖、血脂及身高、体质量值.结果 肝脏B型超声检查阳性的共21例,总患病率为13.5%.男性患者B型超声阳性率>女性,肝脏B型超声结果阳性者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均比B型超声阴性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肝脏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曾雯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病损,心排血量减少,引起肺循环、体循环淤血,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即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心力衰竭.
作者:程瑞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必须加强对医院药房的质量管理.本文对目前药房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凌青;陆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Angiogenin-2(Ang-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Ang-2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Survivin、Ang-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Ang-2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组织中,Survivin、Ang-2表达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1,P<0.05).结论 Survivin和Ang-2的增强表达与NSCLC的浸润性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Ang-2可能参与Surviv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作者:夏洪梅;吴立平;郝敬林;李奎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情急,变化快,可在短期内危及患者生命[1],不仅如此,即使经医师抢救暂时脱险,也会因大出血给机体各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而使病情复杂化.
作者:苟爱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氯胺酮麻醉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加氯胺酮组(A组,40例)和氯胺酮组(B组,40例),观察术后患儿有无躁动的发生.结果 A组躁动发生5例,B组躁动发生38例,B组躁动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亚男;唐秀晨;宋正亮;赵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化疗药物在预防静脉炎时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入院100例肿瘤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心理;通过医患面对面交流、观看图片、幻灯片、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护理,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肘部中心静脉(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果 100例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化疗期.其中85例患者通过与医护的密切配合,未出现因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而15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与心理负担.结论 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关键.
作者:刘纯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与肝癌相鉴别.我院2006年4月-2009年8月对5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加3期增强扫描,就其扫描方法、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信飞;陈祥芝;李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300ml为大量咯血,<100ml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作者:张菊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医院剖宫产率达40%~50%,高甚至达80%~90%[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观点分为一次剖宫产和永远剖宫产[2].
作者:欧阳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1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及时有效的应用,还减少了患者痛苦.临床上静脉穿刺常用的部位是手部静脉,如何使手部静脉穿刺成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张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联合血液稀释对兔耳再植后凝血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镇痛)组,C(稀释)组,D(镇痛联合稀释)组.动态监测手术前后血儿茶酚胺、术后凝血指标及再植成活率.结果 A、C(非镇痛组)手术后儿茶酚胺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稀释组)较A、B(非稀释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有所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酯原时间(APTT)均有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成活率D>B>C>A.结论 镇痛联合血液稀释在降低应激和逆转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再植肢体血液循环方面,比单独各自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张涛;丁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中辅助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佐治.纳洛酮首剂静脉注射1.2mg,随后静脉滴注1.6mg,连用3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佐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能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文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抗高血压联合用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以3组高血压联合药物方案:A组(氨氯地平5mg,早晨服),B组(福辛普利10mg,早晨服),C组(非洛地平5mg,早晨服)作为模型方案,采用药物学手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组治疗高血压病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结论 非洛地平为临床较合理的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陈元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成人Still病(AOSD)是一种以突发性高热、皮疹、关节肿痛、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由于本病多系统受累的病因尚不清楚[1],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客观特征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以长期反复皮肤疼痛为主要表现的AOSD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勇;罗伟军;吴修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辅助化疗开展以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5年生存率由10%~20%提高到70%[1].新辅助化疗在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史福东;马玉霞;李长江;闫少茹;刘颖;郑淑红;刘闻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与短P-R间期的关系.方法 采集早期妊娠者150例(早期妊娠组)和非早期妊娠者200例(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P-R间期并比较.结果 早期妊娠组中P-R间期<120ms者48例占32%;而对照组中P-R间期<120ms者22例占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妊娠可导致P-R间期在非早期妊娠时的P-R间期基础上相应缩短.
作者:苏小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