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梅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48例(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选择同期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心电图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心电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能好,疗效确切.
作者:王传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体外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广泛用于科研、教学及临床研究实验中,这项技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环境是否无菌、操作手法是否正确以及维持细胞所需的培养液等.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工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卿;勾凌燕;王志玲;刘景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分娩过程中脐带绕颈中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 71例存在脐带绕颈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1例,A组给予导乐陪伴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的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A组分娩时间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过程中脐带绕颈中采用导乐陪伴护理分娩的方式对于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推广应用.
作者:马秀兰;任成蓉;余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2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胃管固定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观察2组胃管脱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管脱出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作者:庞建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2006~2008年我科采用心电图诊断高血钾50例,符合率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5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的高血钾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4~70(40±23)岁.临床诊断: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26例,脑出血5例,挤压综合征4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急性胃肠炎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糖尿病4例.
作者:朱建华;张胜高;张永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整体护理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后,各地护理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建立了整体摸式病房及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使手术患者真正获得一个连续的、无间歇的整体护理.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设计个体患者的佳护理计划并使之得到实施.重视术前护理,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是促使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因此,术前访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吴卫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肺癌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死亡率为25.21%,临床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常有转移,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目前辅助化疗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笔者对肺癌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茹;张建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我科自2006-2009年共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除少数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经连续治疗和护理都有不同程度好转.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口腔的观察及护理特别重要.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来势凶猛,病死率极高,是消化系统急危、重症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重症者可并发休克、胰性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因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本情况差,临床症状差异性大,并发症多且危重,临床诊治和护理难度极大.近年来由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和监护水平的提高,使该病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严谨有效的观察与科学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2例,经过内科综合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薛敏捷;赵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门诊电子处方法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门诊计算机软件临床药学工作站拦截到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审查,并把主要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审查处方8630张,不合理处方有570张,占总处方数的6.6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配伍问题、相互作用、用法用量、抗生素用药问题、重复用药等.结论 从完善电子处方审核系统加强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措施来提高电子处方的合理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郑健;李贤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外科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鉴别较复杂,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及早确诊,一旦延误诊断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目前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的应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作者:刘祥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发生于咽部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特征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发痒、烧灼感,有时疼痛,症状轻重不同,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多用抗生素、抗组胺药及激素,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我科于2002年10月-2009年8月用微波治疗慢性咽炎1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麻疹并发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抗菌、消炎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7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促缓解、痰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麻疹并发肺炎有明显优势,克服了激素治疗麻疹并发肺炎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振洪;魏兆勇;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例1.男,55岁,体表面积(BS)1.65m2.因咳嗽、胸痛逐渐加重3个月,行胸腹部CT及经皮肺活检确诊为右肺腺癌Ⅳ期,无化疗禁忌于2005年6月17日接受NP方案:第1、8天应用长春瑞滨(NVB)40mg,第1~5天联合顺铂(DDP)20mg行第1周期化疗,无明显化疗相关性消化道反应,于6月30日出现腹胀,仍可排少量成形便,且血白细胞(WBC)降为0.6×109/L,应用升白细胞及对症治疗后回升至5.81×109/L,而腹胀无好转,于7月4日摄腹部X线平片考虑肠梗阻,即按麻痹性肠梗阻给予相应治疗,于2005年7月5日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作者:夏月琴;杨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法又称Bryant牵引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疗效非常好,但其对护理的要求也非常高.2003-2009年我院采用双腿悬吊皮牵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48例,针对患儿在牵引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晓芳;陈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我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经腹部进行手术1240例,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2例,发生率为0.97%.其中剖宫产术1 14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0例(0.87%);妇科手术95例,发生脂肪液化2例(2.1%).笔者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日益上升,临床症状不典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相混淆.各类型甲状腺癌生长规律有很大差异,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控头频率的提高,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及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赖瑾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尾加压素Ⅱ(U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UⅡ组、UⅡ+黄芪组.作用一定时间后,Real-time 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情况,3H-脯氨酸掺入测定胶原合成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TGF-β1分泌情况.结果 UⅡ可以促进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刺激TGF-β1的分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UⅡ的上述作用.结论 黄芪可以通过抑制U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TGF-β1分泌,延缓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进展.
作者:池一凡;何涛;戴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脏病,是患者的冠状动脉突然由于血栓而堵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及早的、正确的实施院前现场救护和安全转运,对减少心肌的梗死程度,维持心功能、防治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现场救治和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贤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