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苑爱萍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生活能力以及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7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医学知识、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康复锻炼方法等知识掌握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促康护理能够减少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的预防知识。
作者:韩欣欣;张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母婴分离的初产妇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识干预、乳房按摩、模仿早期吸吮等乳房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乳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知识,增加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朱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 )活动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QCC开展前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QCC开展后11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尿管拔除时间及肉眼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GQOLI评分均上升,但是实验组上升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 活动可以有效改善 TURBT 患者术后心里状况,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周瑞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移动护理工作站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使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相邻2个年度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200例,将2012年未使用移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的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使用移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的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士服务能力达标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移动护理工作站运用于内科护理工作中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军;刘卫云;安永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意义。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计50例相关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均值和疼痛评分均值分别为(15.6±2.4)分和(2.8±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均值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VS16%)( 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海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50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分别为无创通气组(无创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序贯组)以及综合治疗组(纤维镜吸痰、雾化治疗以及通气机治疗等),每组各5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 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P<0.05);综合治疗组VAP 和PIC出现时间、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其它两组( P<0.05);无创组、序贯组以及综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8%以及8%,综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序贯通气治疗COPD 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效果优于无创通气,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为显著,不仅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通气时间,而且并发症发生少,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悦琳;刘勇;李继科;曾义岚;叶庆;王玥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配合自拟腰痛速愈汤内服治疗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治疗3d;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腰痛速愈汤口服,每日1剂,连服7日。结果:全部104例患者中,治疗后2月随访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痊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痊愈率为76.9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年后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痊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7%、痊愈率为63.4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配合中药自拟腰痛速愈汤治疗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志民;郎红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巨型子宫肌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先给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约3个月,再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小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复发率和妊娠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型子宫肌瘤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李景轩;童英;陈冰;李春东;刘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0例,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因素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注重预防早产、降低孕妇发生感染性疾病几率,采取有效的用氧策略,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伍晓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ICU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联合免疫调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7d的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比较患者的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MODS评分)。结果: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APACHE-Ⅱ及MODS评分显著下降( p<0.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腺肽和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APACHE-Ⅱ及MODS评分,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韩宇;张素梅;施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应用颈脑一体化超声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22例,按筛查结果进行分组,剔除椎动脉双侧发育变异者,将各组发育变异侧作为研究侧,发育正常侧作为对照侧。结果: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组(62例)、走行变异组(55例)变异侧的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高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源异常组(13例)变异侧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低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价椎动脉先天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杨晓英;赵玮;姚晶晶;杜薇;洪查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不同肠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数据库对199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比较不同肠道重建方式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检索,选取重建成功率、吻合口漏、24h排便频次等指标评价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方式在伤口感染、吻合口漏、术后24h排便频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肠J型小贮袋术的重建失败率高于结肠成形术(P<0.05)。结论:J型小贮袋术与结肠成形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肠J型小贮袋术具有足够的临床资料证明其远期疗效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龚笑勇;陈拥军;蔡琳燕;金志明;尹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采用温针灸法治疗1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诊治的1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服用腰痛宁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温针灸疗法(取肾俞、命门、腰阳关、腰夹脊等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得气后加用艾柱进行灸法治疗),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组患者JOA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判断JOA疼痛评分评分状况,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分值(8.13±1.25)高于对照组(3.43±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判断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比较两组疗程长短,治疗组的病程短于对照组,在15d 内的治愈率(78.00%)高于对照组(4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马占君;陈亚军;刘亚茹;赵艳娟;司力肖;纪品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CTA 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金标准中共检查出84个小动脉瘤(71例患者)。按照患者评价,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8.2%,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PPV为98.6%和阴性预测值NPV为97.6%。按照动脉瘤评价,64层CTA的诊断准确性为96.8%,敏感性97.6%,特异性95.1%,PPV97.6%和NPV95.1%。2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均在微小动脉瘤中(<3mm)。结论: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方法。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且CTA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则容积再现DSA仍旧是必要的。
作者:万立野;曹宏伟;崔志新;程艳芬;王胜林;王金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酒精注射与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的ALT、AST、CHE、ALB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及1年、2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的复发率(58.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取得与手术治疗相似的生存率,且对患者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陈兆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选择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对照组患者只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配合抗凝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和30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二聚体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恢复有效率为98.61%和91.6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效果,可预防DVT并促进患者血栓消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寿庆坤;王飞;郑文渊;谢继平;王文正;刘艳;马俊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活血润肠软胶囊对大鼠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以阿托品形成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阳性对照组、西药阳性对照组和活血润肠软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用药后观察大鼠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阿托品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P<0.01),降低胃动素(MTL)和血浆P 物质(S.P)的含量(P<0.01);活血润肠软胶囊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血浆VIP 和SS的含量( P<0.05,P<0.01);中剂量能明显降低血浆VIP 的含量( P<0.01),提高血浆MTL含量( P<0.05)。结论:活血润肠软胶囊对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作者:党晓伟;李馨;李建;郭金甲;秦博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为对照组,每天自由活动,B组轻强度运动,C组中强度运动D组重强度运动。观察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接受运动干预的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P<0.05)。并且C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适当的、科学的运动干预治疗,对控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常湛;冯红;孟令华;王丽慧;谷春芳;刘书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灯盏花素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和灯盏花素片合用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T波倒置导联个数、ST段下移以及胸痛、胸闷憋气和心悸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T波倒置导联个数、ST段下移距离以及胸痛、胸闷憋气和心悸等症状评分均降低( 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 P<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灯盏花素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较单纯应用西药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春艳;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肠癌术后患者CEA、CA19-9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病房结肠癌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标准的化疗操作方案,治疗组于术后1~2d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KPS评分、毒副作用、CEA以及CA19-9水平。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CEA、CA19-9水平较低( 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上升(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KPS评分较高( P<0.05);③治疗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肠癌术后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CEA以及CA19-9水平较低,抑制癌细胞转移以及增殖,改善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传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