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刘思宇;梁辉;韩如泉

关键词:经蝶, 垂体瘤, 脑氧饱和度(rSO2%), 低血压, 控制性
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影响.方法: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人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尼莫地平降压组(n=15)和非降压组(n=15).非降压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术中行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30%-40%,切除垂体瘤后停止尼莫地平泵入,终止降压.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降压前,T<,1>)、降压开始后10min(T<,2>),20 min(T<,3>)及30min(T<,4>)、垂体瘤切除后即刻(T<,5>)、停止降压后10 min(T<,6>),20 min(T<,7>)及30 min(T<,8>)(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测定并记录脑氧饱和度(rSO<,2>%).于术后4h,第1,3,7天随访病人,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偏瘫、失语及精神障碍等.结果:①降压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964±12)mmHg降至(60±5)mmHg,停止降压后30 min血压回升至(75±7)mmHg.②降压组降压期间(T<,2>至L<,5>)rSO<,2>%明显低于非降压组对应时刻的数值③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明确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rSO<,2>%,但未发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X线联合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89例

    本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采用X线联合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8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男68例,女21例,平均年龄39岁.

    作者:刘邯英;陈士勇;吕健;宋舸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西药联合子午捣臼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子午捣臼法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培菲康胶囊、谷维素两种西药联合子午捣臼法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治疗,对照组24例仅采用两种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捣臼法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侯宝国;石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黄连素配合十灰散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黄连素配合中药汤剂与粉剂治疗宫颈糜烂与微波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中药治疗组,黄连素配中药粉剂海螵蛸、白及、三七粉、煅龙牡(煅龙骨,煅牡蛎)、十灰散(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中药洗剂(黄柏、苦参、土茯苓、白鲜皮、蛇床子、地肤皮、明矾)治疗.微波治疗组,功率45W,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治愈率、复发率无显著差别,在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复发率有显著差别.结论:本中药治疗方案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瑞君;贾玉敏;李秀芝;靳玉兰;阎凌;王素霞;高金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陈安民老中医血液病临床治疗思维探析

    血液病是以血液和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的病理变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中医对血液病认识概括1.1 中医学中原无血液病之病名:但根据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对照中医学文献记载对一些疾病的描述,血液病可大体归属下列一些疾病:虚劳、虚损、急劳、热劳、冷劳、童子劳、啯积、疳积、眩晕、黄疸、血证、发斑、紫斑、葡萄疫、肌衄、鼻衄、齿衄、牙宣、血淋、赤浊、崩漏、脉痹、骨痹、失荣、恶核、侠瘿、瘰疬、温病等.

    作者:陈疏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注射剂在化疗科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取同期化疗科住院病历,分析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地位.结果:抗肿瘤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全部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的28.55%;在抽查的病历中,使用中药辅助化疗的病历占94%.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化疗科使用较广,若能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抗肿瘤中药注射荆前景广阔.

    作者:王敏;张骞峰;王佃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BiPAP通气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痛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护理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7年至2009年采用BiPAP通气并结合细致护理综合治疗的29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有27例(93.1%)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仅有1例因并发全心衰竭而死亡.结论:采用BiPAP通气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并配合更细致的护理,必定能进一步改善此症的预后情况.

    作者:曹慧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壮骨强筋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易导致骨痛、骨病及骨折,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公众健康问题.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高于男性,虽然骨量丢失大多开始于绝经前.

    作者:董桂芳;王泓;邓淑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分别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Hp根除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伙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双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K-L入路联合骼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住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联合2种手术入路治疗的33例复杂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el分型方法分型,评估术后复位质量,骨盆关节评分标准,异位骨化率按Brooker标准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治愈,复位成功率为87.9%.骨盆关节功能评分显示23例为优,7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90.9%.骼腹股沟入路未见异位骨化,K-L入路Ⅰ-Ⅱ度异位骨化及Ⅲ-Ⅳ度异位骨化各1例.结论:经K-L入路联合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取得艮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庄科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解剖学依据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术式的解剖学依据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脾脏的分叶、分段和分区指导临床判断外伤的类型;应用脾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脾内动脉干及终支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提供治疗方式.分析临床115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成功的解剖依据及治疗方法.结果:单纯保守(非手术)治疗成功率41.7%(48/115),占同期脾外伤的33.8%(48/142);手术保脾治疗26例(22.6%),其中单纯修补缝合6例,脾修补缝合加大网膜填塞12例,脾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填塞修补8例;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27例;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31例(27.0%).痊愈109例,2例因合并严重血气胸,3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呈植物状态.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根据脾脏解剖学的特点来分析和判断损伤类型,尽可能采用保脾方式治疗,减低伤残率.

    作者:罗光辉;苏兴桂;宋涛;陈永年;丁自海;李忠华;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配合钳刮术在晚期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配合钳刮术在晚期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我院对住院晚期流产的病人随机抽取140例,给与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隆给药.宫颈松弛后行无痛钳刮术.结果:受术患者18例自然排出,期中5例为稽留流产.其余122例均行无痛钳刮术.结论:晚期流产12-15周,患者口服米非司酮,阴道后穹隆给米索前列醇后行无痛钳刮,具有安全有效,无痛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银屑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静点复方甘草酸苷,局部外用他卡西醇软膏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辨证内服自拟凉血清银汤加减.结果:随访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6月期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复发率更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爱医;高上炎;王玲丽;杨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科100例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应用、专科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其中病例组为5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50例无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护理疗效,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大尿流率得到显著改善,无护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瞿海红;周花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74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4株流感嗜血杆菌利用Mic SCAN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HNID鉴定板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作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滤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74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占97.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48.6%,氨苄西林42.9%.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氯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性均在90%以上,β-内酰胺酶检出率41.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大多数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已不适合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治疗.

    作者:江秀爱;赵自云;朱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5例颅骨碎片植一期完成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颅骨碎片一期植骨手术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行颅骨碎片一期植入术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创口一期愈合者共14例,感染1例,术后一期愈合率达93.3%.15例患者住院14-22d后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访6-10个月,平均(8.5+1.2)个月,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X线复查显示一期植骨良好,外观上全部达到解剖、美容要求.结论:颅骨碎片一期植骨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解剖结构上、外观美容上均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马吉意;罗盛强;陈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及沟通技巧在脑卒中康复工作中的作用

    在从事脑卒中的康复工作中,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因脑卒中而失能、失智等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用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用扎实的医学知识进行健康指导都是必要的方法.

    作者:李亚芹;张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 potension,SIH)是指侧卧时脑脊液压力低于0.69kPa(70 mmH<,2>O)的原因不明的一组疾病.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现将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26例SIH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9-64岁,平均32.5岁;病程4d-6月.

    作者:路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14例分析

    目的:分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筛选出血小板计数<70×10<'9>L<'-1>的标本推制血涂片,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对有血小板聚集的标本分别用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二管同时重新抽血马上送检再分析.结果:两种抗凝剂的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送检时间、采血方法和EDTA诱导依赖性聚集是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可消除EDTA依赖性聚集的影响,并加强血片的复检.

    作者:范亚敏;张立红;李凤侠;王晓成;阎泽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和CD105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应用AQP3抗体和CD105抗体对2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7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微血管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从而分析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QP3蛋白定位表达于所有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子宫内膜样腺癌组AQ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1);不典型增生组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组(P<0.05).CD105标记的MVD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而AQP3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01).结论: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样腺癌,AQP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提示AQP3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与进展,并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CD105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腺癌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燕;仲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影响.方法: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人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尼莫地平降压组(n=15)和非降压组(n=15).非降压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术中行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30%-40%,切除垂体瘤后停止尼莫地平泵入,终止降压.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降压前,T<,1>)、降压开始后10min(T<,2>),20 min(T<,3>)及30min(T<,4>)、垂体瘤切除后即刻(T<,5>)、停止降压后10 min(T<,6>),20 min(T<,7>)及30 min(T<,8>)(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测定并记录脑氧饱和度(rSO<,2>%).于术后4h,第1,3,7天随访病人,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偏瘫、失语及精神障碍等.结果:①降压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964±12)mmHg降至(60±5)mmHg,停止降压后30 min血压回升至(75±7)mmHg.②降压组降压期间(T<,2>至L<,5>)rSO<,2>%明显低于非降压组对应时刻的数值③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明确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rSO<,2>%,但未发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作者:刘思宇;梁辉;韩如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