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和七氟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常玉林;杨森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全身麻醉, 记忆障碍, 二异丙酸, 七氟醚
摘要: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全麻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65 ~ 75岁,ASAⅡ~Ⅲ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4分.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术中持续泵入异丙酚,3~5 mg· kg-1·h-1,总量不超过100 mg/kg;七氟醚组(S组):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根据BIS值维持MAC(低肺泡有效浓度)在0.8~1.1.术中静脉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围术期呼气末二氧化碳控制在30~ 40 mm Hg.术前1 d(D0)和术后3 h(D1),6h(D2)和术后3d(D3),由我院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得分<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 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比、体重、ASA分级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和D3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组患者得分与基础值比较,组内自身配对比较,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1,D2 2组患者得分比较,P组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 2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和七氟醚均能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恢复较快.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痛觉过敏的研究进展

    外周组织炎症或神经损伤常常引起持续性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病理性疼痛.持续性自发痛是指在不受任何外来刺激下持续发生的疼痛,痛觉超敏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即可引起的疼痛,痛觉过敏指伤害性刺激下在受损部位及周围组织或远处可产生各种敏感性增强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区域,引起的更加强烈的疼痛.

    作者:吕兴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帕罗西汀及其药动学

    帕罗西汀( Paroxetine)属强力、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抗抑郁作用和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惊恐障碍及社交焦虑症的疗效被认为与其所具有的特异性抵制脑神经的5-HT再摄取有关.本品的化学结构不同三环类、四环类及现有的其他抑郁药.它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的影响极小.体外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表明,本品和毒蕈碱受体、α1、α2、β受体、多巴胺受体几乎没有亲和性.

    作者:张路平;任进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软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hlas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软骨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X线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3例Chondrohlastoma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8岁,组织学上肿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并可见窗格样钙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Vimentin(+)、D2-40(+)、CD68(一).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是少见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结合临床表现、X线、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一般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程文德;王伟源;冷敏芳;陈艳芬;林梅英;王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采用各种及时正确治疗,常可减少该病发展至AMI及心性死亡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UAP的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穆春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VEGF和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VEGF和Ki-67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3.53%,Ki-67阳性率为70.59%.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病理分级高的明显高于分级低的(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 <0.05);Ki-67和VEGF协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宏;雷永虹;秦扬;他同生;杨承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龙胆清热颗粒治疗口腔炎疗效观察

    口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病程短,且易复发,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发病人群多为老人和儿童,临床表现为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症状,本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都很复杂,缺乏疗效确切全面的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身体健康.

    作者:张文彦;张春旭;韩立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全长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由于股骨远端解剖复杂,松质骨结构,皮质薄,髓腔宽,骨折远端可固定范围有限,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治疗这类骨折存在的所有问题.为探讨全长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全长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术后早期伤肢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女性阴道分泌物菌群分布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正常情况下,多种细菌及微生物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其中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它和其他菌群之间形成微生态平衡,维持阴道清洁,但当各种原因引起阴道内生态平衡破坏时,如不适当的阴道灌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减退时,某些致病菌繁殖增多,成为优势菌,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

    作者:邱巍峰;肖建新;李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大家对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瓣环与左室壁之间在解剖结构和生理上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认识,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较完全切除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为优.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应用此法共完成手术患者52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宋艳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内关穴注射吗啡与氟哌利多混合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胸痛效果观察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自2008年我们曾采用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30例,并取得了显著疗效[1].但在剧烈胸痛缓解的同时,部分患者也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并发症.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近期又改用内关穴注射吗啡与氟哌利多混合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胸痛患者30例,不但增加了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的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报告如下.

    作者:冯琥;王薇;屈亚云;张雪羽;李文慧;苏心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分辨率超声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高频探头对19例行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胫前动脉在踝部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的交通支动脉进行检测,测量胫前动脉主干及交通支动脉管腔内径,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术前情况,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高分辨率超声可准确检测胫前动脉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的交通支动脉,检出率为100%;高分辨率超声可准确检测到交通支动脉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与术中情况有较高相符合率,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能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交通支动脉做出准确检测及评估.可作为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师朝岭;赵刚;张冉;郭卫东;焦雷红;田利军;张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社区护理模式下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抗凝强度及安全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每年心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大约1 700万例,占全球各种原因死亡的第一位,预计该数字到2020年将剧增至2 500万例.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并进一步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作者:陈端;钟世勤;张立建;侯维宁;钟惠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黄连、大黄和苦参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比较黄连、大黄和苦参联合与其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关系,为临床研制治疗MRSA感染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MRSA的小抑菌浓度(MIC)值,推算出MIC50和MIC90值,并作比较.结果 黄连、大黄和苦参单药及相互配伍后对MRSA的抑菌效果从高至低依次为:黄连、黄连-苦参、黄连-大黄、大黄-苦参、大黄、苦参.结论 大黄与苦参配伍对MRSA呈相加作用;黄连与苦参呈无关作用;黄连与大黄呈拮抗作用.

    作者:任书青;杨继章;王长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音乐音符训练提高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音符听辨能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是否能提升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的音符听辨能力,进而提升其欣赏音乐的能力.方法 30例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青少年参加了这项试验,在音符听辨训练之前,先用Quick Test和Quick Star软件进行评估,评估后采用SOUND AND BEYOND训练软件进行基准测试至少4次.之后所有试验者进行音符听辨训练,5d/周,练习30 min/d(可分多次进行),持续4周,共训练600 min.然后立即用Quick Test和QUICK STAR软件进行评估,2月后再次进行一次评估.结果 训练前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为(27±11)%,训练后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为(3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双耳纯音听阈较训练前均减低,左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可以提升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的音符听辨能力,进而提升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训练,应用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的听力亦可得到提高.

    作者:李广盛;李健鹰;汪贺媛;付前杰;白莉;杨莉萍;仇蔚丽;王莉;张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自1984年Galibert等首次报告以来,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s,OVCF)患者1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建荣;崔青;魏华;田伟荣;杨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肝纤维化患者“益肝康”药物血清对HSCs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制备的“益肝康”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HSCs胞浆游离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HSCs株培养技术.患者血清分为A组:服用“益肝康”前;B组:服用“益肝康”后.药物血清的制备:15例观察对象服药前采静脉血5ml,然后给予“益肝康”150 ml,2次/d,疗程7d时作为观察终点.服用“益肝康”前后,均于晨起外周静脉取血.采用盲法,用上述10%药物血清培养HSCs24 h,再将经药物血清预处理的HSCs及对照组细胞负载Fluo-3/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Ca2+i.结果 经“益肝康”药物血清预处理HSCs后均可明显减低细胞Ca2+i,荧光强度相对值与经服药前患者血清预处理HSCs组结果相比,Ca2+i下降达52.3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予Ang-Ⅱ(1.1×10-7mol/L)刺激HSCs,经“益肝康”药物血清预处理的HSCs,细胞Ca2+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明显减低,同经服药前患者血清预处理HSCs组结果相比,下降达9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来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肝康“药物血清具有抑制HSCs胞浆内游离钙水平升高的作用.

    作者:王军民;刘石萍;方澍名;姚希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反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伴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逐年增多,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发急性心肌梗死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CAE并发反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武海英;李森林;赵东坡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深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普胸外科可实施手术患者的年龄上限在不断提高,可实施手术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院胸外科已实施普胸外科手术患者中老年占59%,高龄占18%,大年龄为81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胺碘酮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临床用药中仍缺少胺碘酮在外科围手术期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方面的指导经验.本文总结了我院在治疗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出现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经验.

    作者:李冰;郭占领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且胃镜检查未列为常规筛查手段,确诊时约75%为晚期.早-中期患者既使行根治性手术,术后2年内仍有50%~60%发生转移而成为晚期胃癌[1].晚期胃癌患者自然生存期一般为3~4个月,给予好的支持治疗,生存期仍为3~5个月,给予全身静脉化疗可提高到7.5 ~12个月[2].目前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3].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我们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29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祥;陈学谦;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河北省西部山区农村糖尿病认知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存在一个很长的无症状期,往往是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得以确诊,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很大负担.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往往早期不能诊断,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进行治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果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可有利于糖尿病预防、早期诊断、控制以及减缓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宋丽华;王双建;高连生;李运良;吴风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