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张羽

关键词:粮食, 玉米赤霉烯酮, 检测方法,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免疫胶体, 控制, 化学检测, 含量, 动植物, 雌激素, 种类, 致畸, 衍生, 危害, 生殖, 菌种, 毒素, 毒害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N)起初发现于玉米赤霉病之中,由禾谷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后经突变衍生出多种毒素种类。玉米赤霉病烯酮作用危害主要是自身的雌激素导致,其会对动植物造成生殖毒害与致畸突变,必须严格控制粮食中ZEN的含量。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是控制粮食中ZEN含量有效方法,现可行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化学检测、免疫胶体检测以及其他方法。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安全与生产加工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与安全检测的现状食品生产加工与检测制度存在漏洞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有点仓促,新的食品安全法于今年实施,在短短的几年间已经过多次的征求意见及修改补充,同时也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其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理和保障效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依旧比较普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立法的过程中注重立法速度而忽视法律严肃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导致法律实施效果不明显;第二,法律支架的相互联系并明显,很多问题都需要多部法律共同解决,导致法律在应用的过程中处于尴尬地位;第三,法律缺乏有效的执法性与保障性、持续性,导致很多法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效用。

    作者:游俊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与水质安全多参数速测仪透射比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校准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无强电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对流风,洁净无灰尘。校准用标准物质:透射比标准滤光片或透射比标准溶液。

    作者:黎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013年无锡市南长区餐饮业熟肉制品及食(饮)具卫生状况研究

    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研究方法对无锡市南长区餐饮业的熟肉制品和食(饮)具按规定的采样频次、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作者:陈曦;李新莉;任建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类谣言为何大行其道?五招帮您识别谣言伪装术

    吃荔枝会引起儿童得手足口病?近,有关荔枝的这一谣言甚嚣尘上。事实上,网络上关于食品的种种所谓“揭秘”谣言一直层出不穷。近期,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微信食品类谣言数据报告。人民网“求真”栏目和您一起看看这些频繁出现的食物谣言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进行甄别。

    作者:人民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主要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起到调控市场、影响市场价格和消费者行为的作用。同时伴随着我国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就很容易出现新生事物和法律制定之间存在时间差的现象,这样就是造成政府相关部门即使知道新事物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却不能结合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控制和调整,这样一来就很容对我国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另外就是对于那些违法违规进行食品生产的工厂,政府极其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造成问题食品进入市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作者:吴万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用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有良心的食品企业

    ”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得放心、吃的安全。然而近几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涉及食品的重大安全事件却屡见不鲜。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不计其数婴幼儿的健康受了到损害,更令国人感到愤怒的是,三鹿集团只是在被媒体曝光众多患有肾结石的婴幼儿与食用三鹿奶粉有关时,才被迫承认生产的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但是为时已晚,企业名誉扫地,整个国产奶粉的质量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观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乳清蛋白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在还未出现消费者食用受污染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公司主动对外发布消息,其CEO亲自来华向消费者致歉,承诺48小时内收回问题产品,但国内进口其乳清蛋白的有些食品加工企业,本来是事件的受害者,却害怕企业形象或利润受损,不愿意配合召回,甚至不愿意被公开企业名称。食品安全事故让很多知名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是真心悔改,有的企业则是没有良心,继续遮掩。

    作者:傅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措施

    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我国区域性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农产品的质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直观的感受农产品真实的质量信息。特别是一些绿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具有的市场优势无法直接从农产品的外观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而基于原产地效应和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标识,可以为消费者更好的传递该农产品所具有的资源和品质优势,以及该农产品具有的潜在质量特征。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可以使消费者对特定区域生产的某种农产品的所具有的潜在价值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容易对此产生信任,由此获得本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进展综述

    食品工业主要是指以农、牧、渔、林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是低投入、高效益的产业。这种高速发展对中国经济有促进作用,但在站在环保角度考虑,食品工业污水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食品工业的原料十分广泛,制品种类也比较繁多,所排除的污水量及污水水质差异都较大。污水中主要的污染有以下这些:(1)大量的悬浮物,如果皮、禽羽、碎肉、菜叶等;(2)原料中所夹带的泥沙及有机物等;(3)在污水中溶解掉的盐、糖、酸等;(4)其他别的物质,如油脂、淀粉和蛋白质等;(5)致菌病毒等。由于污水中存在上面物质,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非常高很容易污染环境。

    作者:杨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菊糖的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菊粉(Inulin)是由是由D-果糖经β(1→2)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多糖,每个菊糖分子末端以α-(1,2)糖苷键连接一个葡萄糖残基,菊糖的聚合度为2~60,一般平均为10~12,平均分子量在5500左右[1]。菊糖的来源和生产工艺决定了其聚合度,比如收货季节,原料生产地等。菊糖水解后可以生成果糖和少量葡萄糖[2]。

    作者:熊政委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探讨

    食品安全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对食品的安全控制有着直接的作用,这也是保障人们群众生命健康的必要举措,食品的检验是一个较为复杂化以及细致性的过程,其食品的检验结果是决定食品能否投入市场的重要标准,故此其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周小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目前,水产品监测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农业部渔业局在国家层面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抽检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而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可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能加强监测结果分析、利用,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作者:李明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第三方在食品安全中的价值研究

    食品安全相关第三方力量责任之界定同食品安全相关的第三方力量包含相关媒体、食品行业协会和相应的消费者联盟,同时包括同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它们同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第三方力量之所以能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同食品安全相关的各方面主体之间相互博弈造成的。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同使用者之间,还是企业同政府部门之间,其博弈均需要第三方力量的调和,才能使得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作者:顾成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近几年有一个问题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近些年让国家和政府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们想要做到食品的安全,首先就要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是从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的角度,分别以光谱技术的概况、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三个方面研究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舒媛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检测的整个过程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并且其操作也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与准确性,可以准确检测出不安全食品。为了更好的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需要对已有的PCR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如定时定量PCR技术、多重PCR技术、PCR-DGGE技术,但是在这些改进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因此本文介绍了传统PCR技术与PCR改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刘皓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探讨

    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然而受利润驱使,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不惜生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加上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管理力度不强,致使市场上有问题的食品泛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也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者:王希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甘草中18种氨基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甘草中18种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盐酸溶液水解样品,分别用不同pH值缓冲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以磺酸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150mm)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通过柱后衍生化进行检测分析。柱流速为0.45mL/min,衍生化试剂流速为0.25mL/min,检测波长为440nm(脯氨酸)和570nm(其他氨基酸);进样量50μL。结果18种氨基酸在4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1.54);各组分平均回收率为82.2%~95.0%;在20nmol/mL~400 nmol/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893);检出限≤0.04 mg/L。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且可靠,用于甘草药材中18种水解氨基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杨光勇;葛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

    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不足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在检测队伍建设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仅仅强调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而忽略了原有检测人员的培训。而原有的检测人员在知识体系方面显然有待提高,这就导致一些检测人员与现有实验室检测要求不相符。

    作者:孟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新食品安全法契合国际预防性原则体现社会共治精神

    新食品安全法契合国际预防性原则体现社会共治精神新法的修法精神与国际预防性原则、风险分析原则相契合,更具有执行力,体现了社会共治的精神。”近日,参与食品安全法起草相关工作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罗云波介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新法”)中增加了诸多的新元素,是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先进经验以及针对我国出现的网络食品经营等新业态、新情况审慎修订的。

    作者:中国食品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丙烯酰胺

    提出了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样品经过溶剂提取,提取液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处理,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运用基质配制六个梯度测试,得到线性方程y=392.16x+485.56,相关系数0.9995;在2种基质中添加标液,进测定,回收率在80-105%之间;相对偏差0.6-3.2之间。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添加剂检测中色谱分析法应用

    古人云:“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从古至今,食物在中国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以后,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一次又一次质问着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这些事件中的主角--食品添加剂也一次次地被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实际上,对于食品添加剂本身而言,如果在制作食品或是保存食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食品特性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会使得食品利于保存且具有更好口感,但若是不加制止地进行滥用,则会对食品食用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监测与控制,值得相关人员进一步深思。

    作者:杨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