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智;邓皓辉;麦远长;谢伊玲
目的:探讨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的 CT 与 MR 表现及其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6例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完整的 CT 与 MR 资料,对病灶的形态、密度、病灶边缘骨质改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6例肺腺癌脊柱成骨型转移瘤患者共扫描脊椎640个,180个脊椎受累,发现成骨型转移病灶220个。CT 表现为椎体内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状、环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无正常骨小梁结构。MR 病灶 T1WI及 T2WI 均呈不同程度低信号。结论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病灶 CT 与 MR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成骨型脊柱转移瘤CT 平扫密度与 MR T2WI 信号强度有相关性。
作者:靳永峰;林吉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联合16排 CT 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检诊并经病理(部分病理为外院结果)确诊的29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超声 CT 联合检查组(n =98)、超声检查组(n =97)、CT 检查组(n =96),对比三组甲状腺结节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情况,对比三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对比三组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符合率。结果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囊变、侵袭包膜、晕环、钙化、肿大淋巴结、病灶边界等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高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组的特异度为91.84%、灵敏度为78.57%、准确性为84.69%,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良性49例,病理证实43例符合,恶性49例,病理证实39例符合,联合检查符合率为83.67%,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16排 CT 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推广。
作者:戴宇彪;罗海波;黄宁;陈洁鑫;林雁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血清补体 C1q 水平变化与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s)共刺激分子(CD80/ CD86)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6例 SLE 患者,其中狼疮性肾炎(LN)19例,非 LN 27例;另按照病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4例)和稳定期组(22例),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 C1q 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 PBLCs CD80及 CD86的表达。结果 SLE 组(LN 组和非 LN 组)血清 C1q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BLCs 表面 CD80和 CD8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LN 组 C1q 水平低于非 LN 组、PBLCs 表面 CD80和 CD86的表达高于非 LN 组(P <0.05)。与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 SLE 患者 C1q 水平降低,PBLCs 表面 CD80和CD86的表达升高(P <0.05)。SLE 患者中 C1q 与 CD80、CD86呈负相关。结论 C1q 和 CD80、CD86呈负相关,C1q、CD80/ CD86共刺激分子与 SLE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何媛;曾文兴;冷耀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评价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9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者比较,单纯穿孔修补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并发症更低;因此,可作为优先选择。
作者:罗艳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淀粉样变伴狭窄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咽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其诊疗经验。结果该患者经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成功,术后3 d 出院,康复效果满意。结论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春来;黄炎明;卢焕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量差异。方法收集接受 PCCP 或 PFNA 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术式分为 PCCP 组51例,和 PFNA 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失血量。结果 PCCP 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明显低于 PFNA 组(P <0.05)。两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大于显性失血量。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考虑手术引起隐性失血对患者的影响,在确保坚强内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隐性失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研究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92例急腹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胰腺炎组(n =47)和非急性胰腺炎组(n =45),另选取同期4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6.0 h 内抽取3.0 ml 静脉血及6.0 ml 新鲜尿液,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速率法测定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对比三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及非急性胰腺炎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且能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曼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作用及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内镜确诊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两组,A 组(对照组)3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B 组(治疗组)42例接受胃复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3、6、9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行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A 组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23.68%,B 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改变、胃镜下检查情况: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疗效与疗程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随疗程的延长疗效增强,3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袁龙良;辛毅;燕善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门诊常规产检的140例 PCOS 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1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别于孕12周时检测两组孕妇的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合并妊娠期高血压 PCOS 患者血清 PAI-1、vWF:Ag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 PCOS 患者(P <0.01);经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PG、总胆固醇和血清 PAI-1水平呈正相关(P <0.05),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呈正相关(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 vWF 水平呈负相关(P <0.01)。结论 PCOS 妊娠妇女易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的 PCOS 妇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更为明显,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PAI-1、vWF 水平可作为 PCOS 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李欠娇;郭金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行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掌侧组,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和背侧组内固定拆除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背侧组(29.73%,P <0.05)。结论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掌侧入路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郭景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对盆腔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07例急腹症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盆腔病变,分析64排螺旋 CT 检查的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107例患者 CT 共检出病变105例:泌尿系病变52例、妇科病变49例、肠道病变4例,漏诊2例泌尿系结石,误诊4例妇科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8.1%(105/107),诊断符合率为94.3%(101/107)。结论 CT 扫描对于盆腔急腹症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靖;魏忠荣;陆建环;杨柠娜;高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n =18)和常规剂量组(n =18)。强化治疗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 d,常规剂量采用舒伐他汀10 mg/ d,疗程6个月。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结果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强化治疗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增加(3.65±0.94比2.29±0.06,P <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采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贮备能力。
作者:刘扬;何月葵;李艳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补片免固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n-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普外科行 n-TEP 的患者180例(190侧)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复发率、术后感觉异常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无患者出现复发及术后慢性疼痛,4例患者(2.11%)出现术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6例(3.16%)患者出现阴囊血清肿。结论应用 n-TEP 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可靠的,不增加复发率,可以明显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碧城;丁胜文;骆菁;黄楚忠;方忠荣;殷容暖;谢健;尹锡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 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鹿角型肾结石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 A 组(n =33)采取钬激光碎石术,第二组为 B 组(n =36)采取 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发热、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清除鹿角型肾结石的疗效。结果发现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容易造成患者肾盂黏膜损伤,结石清除率相对较低,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手术时间更短,碎石清除率更高。结论治疗鹿角型肾结石,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的效果比钬激光碎石效果更佳。
作者:李荣均;苏劲强;欧红运;文锋;冯少林;张汉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泌尿外科肾结石患者100例,均经由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病症确诊,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处理,对照组术中保持常规俯卧位,实验组则选择斜卧截石位。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期碎石成功率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斜卧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用时更短,较少并发症,手术安全性与一期碎石成功率更高。
作者:高向林;吴振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早期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加用激素治疗,疗程8个月。比较两组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 CA125抗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1年内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 ER 阳性率(94.3%)、PR 阳性率(97.1%)、1年内无瘤生存率(91.4%)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A125[(5.35±2.76)U/ ml]、TNF-α[(15.31±1.52)ng/ L]、IL-6[(3.27±0.52)ng/ L]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高危型患者 CA125、ER、PR 水平,提高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与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62例肥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常规组采用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体质量指数减少值及多余体质量减少率。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术后6、9、12个月时体质量指数减少值及多余体质量减少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及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治疗肥胖病患者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大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深Ⅱ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磨削痂人体生物敷料覆盖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中、术后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坏死创面清除率、二次清创率及细菌清除率,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 VAS 评分、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坏死创面清除率(98.93%)、细菌清除率(97.46%)均高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3.13%)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增加坏死创面清除率及细菌清除率,减少二次清创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魏莹;查新建;黄红军;李允;杨焕纳;夏成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每周3次,疗程2周。记录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6月龄时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生后30 d 患儿头颅 CT 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7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59,P >0.05),治疗组患儿生后14、28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9,P <0.05;t =7.59,P <0.05);生后30 d 头颅 CT 结果显示,治疗组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 <0.01);两组患儿6月龄时 MDI 和 PD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67,P <0.05;t =10.06,P <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HIE新生儿可以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
作者:赫延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肾损伤( AKI)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 AKI 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分别为77.6%(38/49)、98.0%(48/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1%(27/49)、83.7%(41/49)]。此外,观察组血肌酐恢复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1.8±1.4)、(5.4±2.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2±2.3)、(8.3±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 AKI 治疗疗效显著,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杰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