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

李建华;陈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软化,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MRI诊断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2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MRI表现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6例,中度9例,重度6例;侧脑室周围白质呈长T1WI长T2WI异常信号者12例,侧脑室扩大18例,侧脑室体后部扩大10例,双侧脑室扩大6例,侧脑室形态不规则3例,脑沟、脑裂加宽、加深.结论:MRI对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 mg, 1次/d ,连服90 d为一疗程,应用彩色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变化,测定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34例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缩小率45.36%.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熊安芳;范敏;方禄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在男性尿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18例男性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的经验及教训.结果:18例尿道结石均一次性碎石成功, 术后未见明显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尿道结石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观察应用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患者视力及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230例,记录术后近期和远期的视力情况,并使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检测术前、术后的房水蛋白浓度,记录闪光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 d、1周、1个月眼房水的平均闪光值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和远期视力≥0.5患者的百分率高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好且稳定、手术并发症少,术后短期内影响术眼的血-房水屏障功能.

    作者:葛鹤立;卞德轩;徐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24 h尿白蛋白定量测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24 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数值为1.46±0.83,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4(P<0.01),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025,0.038.结论: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呈高度等级相关,可以快速诊断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刘明开;李达;刘日旭;佟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治疗全麻术后烦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丙泊酚治疗全麻术后烦躁的方法,探讨引起术后烦躁的原因.方法:在静脉全麻术后出现烦躁的患者中,排除缺氧、尿路刺激后,试用吗啡治疗,选择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给予总量为3 mg/kg 的1%丙泊酚,每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第1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待患者有反应时进行第2次、第3次静脉注射,每次均为1 mg/kg;第2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随即使用静脉泵,以10 mg/(kg·h)的速度泵完总量,时间为12 min;第3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随即使用静脉泵,以5 mg/(kg·h)的速度泵完总量,时间为24 min.以注射完首次量为计时起点,观察三组在不同时间的情况.分别记录不同时段患者的状态.结果:丙泊酚能够控制术后患者的烦躁,但三组烦躁复发率不同,间断给药的烦躁复发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烦躁的复发率与无刺激睡眠时间有关,模糊记忆可能是术后烦躁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全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价自身冷抗体与输血安全

    目的:探讨自身冷抗体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含有自身冷抗体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处理.结果: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排除自身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后患者输血安全、顺利.结论:排除自身冷抗体影响对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燕备战;王书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内封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病例124颗需作根管治疗的患牙,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碘仿糊剂1周.结果: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封药显效率91.1%,有效率6.4%,无效率2.4%,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封药有较理想的药理作用.

    作者:付宜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3例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置管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床旁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4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11 d(6~21 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作者:汪凤兰;王秋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梗阻的内镜治疗

    胃十二指肠梗阻(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GDO)指胃内容物进入小肠出现的机械性梗阻,是一种许多疾病进展到可导致胃十二指肠出现狭窄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结果,按其梗阻部位分为幽门梗阻和十二指肠梗阻以及术后胃肠吻合口梗阻.

    作者:张初民;韩盛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癫(癎)发作间期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研究

    目的:了解癫(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43例癫(癎)病患者(观察组)发作间期和4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2例正常,4例双侧增快,8例减慢,19例表现为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发生率为72.09%(31/43).对照组中,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33例正常,8例双侧增快,4例双侧减慢,3例表现为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异常率31.25%(15/48),两组异常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癫(癎)发作间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存在异常改变,其异常改变的主要形式为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慢.

    作者:王文富;梁燕;刘诗翔;汪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平片和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小肺癌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有系列X线平片及CT片资料的小肺癌17例,胸部摄片及CT平扫,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分叶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短小毛刺3例,病变内见低密度小泡征2例,小空洞1例,壁厚,斑片1例,边缘模糊毛糙,似短小毛刺.病灶有边角造成形态怪异3例,小结节及斑片各1例合并胸水.中间位窗观察病灶远端阻塞性气肿2例.特别是密度观察,病灶密度较淡.结论:综合平片和CT征象,增加了诊断分析依据,可提高对小结节的诊断能力.

    作者:章雪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鼠黑色素瘤生长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特征.方法:常规肌肉接种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后动态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并解剖观察瘤体结构特征及内部变化情况.结果:接种B16细胞后3 d,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瘤体直径达1.5 cm左右,肿瘤外层包膜形成;瘤体达3.0 cm左右,肿瘤出现内层;解剖发现,大瘤体两层包膜下有囊状结构存在,在瘤体内层包膜下有大量小体积个体细胞团存在.结论:小鼠黑色素瘤体增大主要与包膜及包膜下的细胞生长有关.

    作者:闫国华;刘俊康;徐启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E2F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以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组织作对照,初步探讨E2F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皮肤,正常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 mRNA的水平.结果: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正常瘢痕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高,促进瘢痕组织中修复效应细胞的增生,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怀军;李桑蕾;张磊;黄磊;邢新;李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标本经BacT/Alerti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2046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79 株,阳性率为13.63%.其中革兰阳性菌占85.66%,革兰阴性菌占14.3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非常高,达69.45%(116/167),远远高于MRSA的检出率15.62%(5/32).药敏结果显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MRCNS中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100%、66.7%、66.7% ,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别为100%,100% ,80% ,20% ,40% ,40% ,60% .在粪肠球菌药敏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始终保持较稳定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 10%,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都在50%以上,对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耐药高达60%,对碳青酶烯类敏感.结论:及时掌握血培养中细菌分布与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均竹;侯伶俐;周作华;杨宏伟;张珍;仇少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MRI诊断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2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MRI表现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6例,中度9例,重度6例;侧脑室周围白质呈长T1WI长T2WI异常信号者12例,侧脑室扩大18例,侧脑室体后部扩大10例,双侧脑室扩大6例,侧脑室形态不规则3例,脑沟、脑裂加宽、加深.结论:MRI对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建华;陈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9例,混杂密度肿块7例,实性肿块1例,8例钙化,1例出血,1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在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琼英;戚跃勇;戴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9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报告人身份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医师和护士上报数量多;以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多见;给药方式以静脉输液为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用药剂量、滴注速度、多药联用、溶媒有关.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ARDS应用无创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早期ARDS应用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将38例早期ARD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9例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19例应用有创通气,两组均在通气后1,5,10,20 h做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 早期ARDS使用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在血流动力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早期ARDS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舒适感,保留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避免了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刘文彩;李明贞;周爱玲;刘平;张学红;段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诱导时用舒芬太尼,对照组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2 min、插管时、插管后1,3,5和10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加速度指数.结果: 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实验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诱导后、插管时和插管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少,能更好地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作者:曾婉华;李颖芬;谢淑兰;余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目的:探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方法,进一步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ICU病房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总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预防措施.结果: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得到控制的占83%,6例肺炎短期死于原发病或呼吸循环衰竭;一种或多种致病菌感染,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结论:充分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全程预防,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