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干梗死MR成像的临床价值

季洪兵;郑春雨

关键词: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理机理及MR表现特点.方法: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1~86岁,平均66岁.采用GE 2.O T超导型磁共振仪.SE序列,T1加权,轴位;FSE序列,T2加权,轴位和冠状位.结果:72例中,中脑梗死16例,脑桥梗死52例(合并中脑梗死13例),延髓梗死4例.梗死灶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低~等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随着病程的发展,T1和T2的延长愈明显,T2WI对脑干梗死灶敏感.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死的好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脑干梗死的部位、数目和大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分析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共49支靶血管、52处靶病变,梗死相关动脉狭窄99%~100%,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52枚.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成功植入52枚支架,恢复TIMI 3级血流.无操作并发症,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共3例支架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中2例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成功,另1例梗死相关动脉未开通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翟关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干梗死MR成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理机理及MR表现特点.方法: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1~86岁,平均66岁.采用GE 2.O T超导型磁共振仪.SE序列,T1加权,轴位;FSE序列,T2加权,轴位和冠状位.结果:72例中,中脑梗死16例,脑桥梗死52例(合并中脑梗死13例),延髓梗死4例.梗死灶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低~等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随着病程的发展,T1和T2的延长愈明显,T2WI对脑干梗死灶敏感.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死的好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脑干梗死的部位、数目和大小.

    作者:季洪兵;郑春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样骨瘤的X线与CT诊断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作者:黄勇;黄耀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干预

    目的:观察用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个月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EH组)和健康者60例(NC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以超声测定两组的左室质量指数,并观察EH组用赖诺普利治疗6个月前后二者的改变.结果:EH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为(207.70±79.21)μg/L,明显高于NC组(132.53±35.62)μg/L(P<0.01);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150.67±25.48、101.32±13.56(P<0.05).赖诺普利治疗6个月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降至(156.82±36.40)μg/L(P<0.01),左室质量指数下降至112.01±22.34(P<0.05).结论:EH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左室质量指数水平升高,赖诺普利治疗可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降低,并逆转左室肥厚.

    作者:陈天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锐器伤致心脏破裂1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0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麻醉诱导及心包切开减压时各发生心脏骤停1例,均经胸内心脏按压后复跳,死于急诊室1例,死于手术室1例.结论: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尽早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楚社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在高尿酸血症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 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 1次/d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血尿酸、24 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肾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血脂较对照组下降,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尿酸性肾病的肾损害.

    作者:郭义恒;于改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带状疱疹所致腹痛的临床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在前驱期(又称无疹期)未出现皮损前,一些患者常以腹痛为主诉就诊,涉及诸多科室.临床医师在遇腹痛患者时,应注意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对皮肤的检查,全面分析病情,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邵忠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已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局限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琼;陈书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观察

    目的:评价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和术后镇痛组(Ⅱ组),每组15例.L3~4间隙穿刺、置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Ⅰ组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2.5 mg/kg,Ⅱ组则在手术结束关闭关节镜时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2.5 mg/kg.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4,8 h血压,并于术后2,4,8,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其它镇痛药使用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2,4,8,24 h疼痛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4,8 h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手术后4,8 h收缩压、舒张压无变化,但与手术前、手术中相比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手术后4,8 h,Ⅱ组收缩压明显高于Ⅰ组,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Ⅰ/Ⅱ组镇痛药使用[例(%):3(20.0%)/4(26.7%)]和恶心呕吐[5(33.3%)/3(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有超前镇痛作用,能够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并使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气囊扩张与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分析

    目的:分别观察气囊扩张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20例采用SY-哑铃型气囊导管贲门失弛缓扩张器进行扩张治疗,20例应用肉毒杆菌毒素在内镜下用硬化剂针分点注射.结果:气囊扩张1个月的治疗有效率99.50%,6个月的有效率96.00%;12个月的有效率90.00%;24个月后有效率85.00%;75%的患者1次扩张疗效可维持5年以上.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1个月有效率为95.00%,6个月后有效率为70.00%;12个月后有效率为65.00%;24个月后有效率50.00%.结论:扩张治疗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其复发率及治疗费用低,在内镜直视下由富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完全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但治疗费用及复发率高,对不适于进行扩张治疗的患者可选择该治疗方法.

    作者:钱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细胞肺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提高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80例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化疗一疗程能提高切除率.结论:外科手术可作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并且应和化放疗联合应用.

    作者:陈凯;张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帕菲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多帕菲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主要成分为多西他赛,适用于先期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和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常易引起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1].

    作者:贾喜梅;李娜;朱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针治疗中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与常规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B组比A组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提示电针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时,对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邢青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甲状腺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使用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 MHz,进行甲状腺常规检查,测量甲状腺长、宽、厚,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内血供情况.结果:24例超声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超声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9.1%.结论: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武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米托蒽醌及足叶乙甙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28例.结果:28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13例,无效5例,总有率82.2%.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顾惠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少见部位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目的:加深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CT复查12例.结果: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新月状影、片状高密度影、扇形高密度影、U形高密度影,累及大脑镰后部者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少见类型,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作者:李吉臣;韩海林;鲁强;姜金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成人法洛四联征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成人法洛四联征18例行右室流出道疏通重建,并以合适大小心包外衬涤纶片加宽(6例行肺动脉跨环补片),其中8例行肺动脉瓣成型,3例三尖瓣反流患者行三尖瓣成型术.结果:18例患者1例因术后低心排和肾衰于术后第3 d死亡,1例因固定胸骨的钢丝刺破右乳内动脉,术后再次大量出血开胸止血,17例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心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恢复.结论:成人法洛四联征只要得到合理的手术矫正,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张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及干扰素联合猪苓多糖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HBeAg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39例,入选病例32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进行基因分型,干扰素a-2b 500万u,每周3次,疗程6个月;同时给予猪苓多糖4 mL,1次/d,疗程2个月,观察HBV DNA、HBeAg、HBeAg/抗-HBe的变化.结果:32例样本中,B型,C型,B、C混合型分别为37.5%、50%、12.5%,发现家族中连续二代基因型的变化,同时发现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并未在基因亚型中产生差异.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类型肝病中基因型B和基因型C所占比例有差异.从家族中连续二代基因型的变化可以看出,基因分型又是相对的,基因亚型间存在自然的变异.

    作者:杨爱平;崔荣霞;唐剑武;钱开成;邰立慧;王定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校正院前指数在院前创伤评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准确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的新方法.方法:以院前指数为基础,将收缩压、脉搏、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皮肤颜色、温度等指标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计为1~4分.5~7分为轻中度伤,8~10分为重伤,≥10分为极重伤.结果:校正院前指数评分方法与损伤严重度记分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存活者平均住院日在三个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校正院前指数可作为院前急救时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瑞玲;刘章锁;张文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腿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腰腿痛为一古老疾病.公元15世纪Aurelianus明确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并阐述了坐骨神经痛由隐匿或明显的原因所致,随着现代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腰腿痛成为当代国际性的流行病,日益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

    作者:宋进良;郑稼;游之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