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Whipple术早期疗效比较

王志军;李珂;谢志徵;王陆林

关键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Whipple术后早期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连续123例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与Whipple术相比,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胃排空延迟发病率高,留置胃管时间长,术后前3 d胃液引流量多,胆汁引流量少,但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结论:对于壶腹周围肿瘤特别是良性肿瘤,早期治疗宜选择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其能够安全、顺利渡过孕期、产褥期及分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本科室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总结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说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十分必要.

    作者:张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上皮型钙黏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上皮型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水平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E-cad表达及22例正常健康人血清E-cad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E-ca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正常健康人E-cad水平不高.结论:上皮型钙黏蛋白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标志物,其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林中;邹典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Ⅵ型福氏志贺菌阴道炎1例

    我们于2003年11月从1例外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1株福氏志贺菌Ⅵ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松华;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显微手术后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后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随访6~36个月,并与以前随访的40例接受肉眼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结果相比较.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内复发4例(8.8%),死亡3例(6.6%);1年内复发9例(20.0%),死亡7例(15.6%);2年内复发19例(42.2%),死亡15例(33.3%);3年内复发25例(55.6%),死亡22例(48.9%).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雒建超;张永福;赵跃武;孔令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应用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合并阴道膨出与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23例.结果:随访1~5年,23例中8例治愈,5例部分有效,10例无效.结论: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尿失禁效果并不理想,应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研究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吴衡慧;张菊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膈疝5例

    1987年5月-2002年6月,我院收治87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膈疝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宏;陶中良;王成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及ELISA法等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60 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 d后的大鼠,其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在三组大鼠脑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之一致.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

    作者:姜晓蕊;卢宏;冯建玉;滕军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盐酸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评价盐酸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1周,观察期间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 mg,1次/d、口服,部分患者加至20 mg,1次/d、口服,治疗时间6个月~1年,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前后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缩小(P<0.01或P<0.05),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可有效改善左心室肥厚,并可长期服用.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卒中与心电图异常关系初探

    对经CT证实无心血管病史的260例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心电图(ECG)资料进行分析,发现ECG异常203例(78.1%).ECG改变:主要表现为T波,S-T段的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ECG异常改变与脑卒中有明显关系,与病变性质无关;ECG异常改变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成正比.ECG改变的可逆性与脑卒中严重程度成反比.

    作者:李建国;郭自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骨肉瘤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人骨肉瘤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与15例骨软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6例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骨软骨瘤组织中阳性率为93.33%,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也无相关性.结论:PTEN蛋白通过PTEN/Akt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未在骨肉瘤中表达出来,表明PTEN/Akt信号传导途径不能控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高嵩;赵炬才;张广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初治单纯肺结核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方法:随机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74例,和2002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肺结核病人104例,对确诊时的痰涂片、空洞、X线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人的痰涂片阳性率,空洞和重症结核进行X2检验,P>0.05,没有显著差别.重症结核在65~75岁年龄组,单纯组与合并糖尿病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6.15%和50%.结论:Ⅱ型糖尿病代谢紊乱不明显时对肺结核的影响较少;老年重症结核症状不典型,易与慢性支气管炎混淆造成延误诊断.

    作者:温建水;刘晓华;韦旭;宋清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列腺摘除术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阐明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前列腺摘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对11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血栓形成、膀胱出血、急性附睾炎等多种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并发症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不仅适用于前列腺手术,对于其他外科手术也值得推广应用;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朱继萍;张晓黎;越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干预方法包括新生儿期开始进行视、听、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婴儿期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对脑瘫者进行物理治疗;高压氧疗及应用施普善静脉滴注等.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所有病例均于6,12,18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相同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22.02,P<0.01).结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郭长根;牛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病中常见的一种,是造成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院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学聪;晁占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叫过敏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上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常按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给予抗感染、止咳等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而长期误诊并增加经济负担.现将36例CVA患儿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靳秀红;汤昱;苏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急性白血病为多.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该病起病急,不治疗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10万左右.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浸润至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作者:邵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20例治疗观察

    选择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应用尼莫地平、脉络宁(治疗组)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尼莫地平、脉络宁对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沈瑞君;郑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味生大黄粉治疗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味生大黄粉治疗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71例胃肠功能受损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生大黄粉,对照组35例用思密达、西米替丁等治疗.同时检测两组细胞因子IL-6、8、TN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死亡2例.对照组有效率48.5%,死亡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6.96,P<0.005).病死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9,P<0.05).细胞因子治疗组治疗前IL-6、8、TNF均增高,治疗后II-6、8、TNF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分别为P<0.001,<0.01,<0.01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IL-6、8、TNF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无差异.结论:单味生大黄粉可降低炎症介质,治疗小儿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群思;虞婕;侯新光;成怡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维生素K1注射液预防新生儿肺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维生素K1静脉滴注5 d,1周后评价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无1例出现肺出血,对照组11例肺出血.统计学有显著差异(x2=3.867,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K1,可预防肺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张新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用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结果:(1)抗环瓜氨酸肽、抗RA54、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3.9%和41.4%,90.9%和30.2%,92.4%和36.2%,77.3%和49.1%.类风湿因子滴度至1:128时,与上述3种抗体在特异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在59例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16例(27.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2)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和46.6%.而当三种或三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结论: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明显地提高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吕天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