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 、NSE 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宋玉龙;赵佩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普罗布考, 神经功能, Hs-CRP, NSE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7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A组加用依达拉奉与普罗布考治疗,B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NSE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变化。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B组的80.77%(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后7d及14d两组的血清NSE及hs-CRP均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ACI能够显著降低hs-CRP及NSE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P resepsin 对急诊患者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为一种新型脓毒症诊断标志物,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前瞻性纳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价Presepsi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满足SIRS患者,收集患者血清,评价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Presepsin等标志物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91例患者,包括84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与107例脓毒症患者。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Presepsin)、0.85(PCT)、0.76(CRP)。Presepsin与 PCT 两者之间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Presepsin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鉴别价值与对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金腊梅;蒋明勇;韦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再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再手术的原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M esser-klinger术式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术后鼻腔药物冲洗,结合术后弱激光术腔照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10例。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再手术适合于鼻腔黏连、堵塞、病变清楚但手术不彻底的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药物及弱激光的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可提高手术后疗效,对于术后短期内即发生术腔疤痕粘连、肉芽增生严重及鼻息肉病患者疗效不佳。

    作者:张清;赵瑞;张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行 PICC 管化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管化疗的护理。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7例,均采取PICC管化疗,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 PICC置管化疗,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无导管带出、脱落、堵塞,1例患者静脉炎,1例置管相关感染,1例穿刺点渗血,并发症发生率8.1%,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行PICC管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10d后判断其临床疗效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肺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武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规范医学告知提高病历证据力的研究进展

    由于社会法制化对医疗模式产生影响,因住院病历所记载医学知情告知内容的瑕疵,使病历在维权过程中丧失证据力,导致医方在诉讼中涉及侵权责任的案例逐年上升,增加了医疗机构医疗外成本的支出。如何在病历中完整体现告知义务的履行,提升病历证据效力是有效遏制上述形式的手段之一。医护人员通过不同渠道的充分告知和有效确认,将单纯的事前告知改良成医疗、护理活动各环节中连续的告知链条,实现医疗病历从医学文书向法律文书的转变,针对医学告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是提高医学文书证据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李秀萍;谢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一般情绪-攻击理论模型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研究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身心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情绪-攻击模型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受到广泛认可,本文应用此理论,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蒋雨婷;刘鲁蓉;林婧;李文娟;曾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分级质控管理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旨在探讨采取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对改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临床护理人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质控组织,对护理质量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以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平均值与2011年实施分级质控前的相应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特一级护理、护理表格书写的合格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与实施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39%、3.61%、2.41%、5.09%、1.94%、9.13%。结论:分级质控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阎爱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和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在血胆红素比较上,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比治疗前低(P<0.05);在生化指标比较上,患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比较上,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指标均比治疗前低,血红蛋白比治疗前高(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疗效理想,操作简便,值得普及。

    作者: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 Foley’s 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1组32例和对照2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催产素治疗,其中对照1组联合Foley’s导尿管,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处理。观察三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和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isho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2组( P<0.05),研究组显效率较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97.37%优于对照1组的81.25%,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发动时间、总产程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用于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发分娩,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莉莎;甘海英;林琼;刘丽珍;温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生化检测干扰的探讨

    目的:探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项目检测干扰的效果。方法:将体检收集到的标本经常规低速离心10min后,分为血清外观澄清、无溶血、无黄胆正常组和血清混浊高脂标本组(甘油三酯>12.0mmol/L ),分离血清用1.5ml微量管分装,再经低温高速离心30min ,弃去乳白色上清液,混匀下清液,分别测定两种离心方法的生化项目,进行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比对。结果:血清外观正常组经低温高速离心前后生化项目部分结果无差异,高脂标本组低温高速离心后,消除乳糜微粒的影响,生化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利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可以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检测项目的干扰。

    作者:谢艳艳;余孙兴;尹莲花;陈海燕;方喜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肝功能异常患者血尿酸(SUA)水平,探讨SUA水平对T2DM 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T2DM患者89例,其中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肝功能正常患者48例,采用酶法检测SUA ,比较两组SUA水平及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率。结果:T2DM 肝功能异常组SUA水平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P<0.01);T2DM 肝功能异常组合并 HUA率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1,P<0.01)。结论:SUA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 T2DM 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四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福州地区5058例体检者血尿酸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体检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情况,为该地区 HUA所引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尿素酶法对2015年5月份在我中心体检的5058例本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尿酸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查出高尿酸1208例,占23.88%。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5岁血尿酸水平与25~34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5岁以上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健康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而且<25岁的人群血尿酸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周宜娟;余孙兴;许颢瀚;徐从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与骨含量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与骨含量水平变化规律。方法:收集90例甲亢患者相关资料,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FT3、FT4、TSH水平和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并以同期入院健康体检90例正常者作为参照。结果:治疗前甲亢患者的FT3、FT4、TSH、各部位骨密度(BMD)、骨钙素、护骨素及骨碱性磷酸酶均与对照组的正常值有着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6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甲亢患者 FT3、FT4、TSH水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均存在异常,而随着治疗的干预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骨密度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作者:施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用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 ,OEC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operation ,LO)治疗的108例OE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入选同期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108例O E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和术后3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3年复发率为20.5%低于对照组的36.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方式治疗O EC ,可降低对病患的伤害,疗效较好且恢复快,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作者:陈华;李树梅;黄乾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Ⅲ型副流感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Ⅲ型副流感病毒PIV3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1-12月收治的49例PIV3肺炎患儿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肺功能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春夏季39例(79.59%),发病年龄<1岁30例(61.22%),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肺部粗湿啰音,喘息患儿易合并肺功能异常,胸片以双肺受累多见,少部分患儿有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49例均治愈出院,出院1周随访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春夏是PIV3肺炎的高发季节,婴儿为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并发症少,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极少数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对照组为7.2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案。

    作者:彭连红;傅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患者膝关节以下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影响小。

    作者: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我院脑外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我院进行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受培训对象为我院脑外科护理人员23名。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安全隐患情况。结果:我院经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培训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脑外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防范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进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王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L 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L形腹直肌肌皮瓣对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L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技术的37例乳房疾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总结,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除2例部分皮瓣失活、2例不对称、1例腹部边缘出现坏死外,其余患者均可达到康复水准。结论:L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20例作为COPD稳定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AECO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及PCT 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及 PCT ,对治疗AECOPD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大锐;田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