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龙;赵佩铎
由于社会法制化对医疗模式产生影响,因住院病历所记载医学知情告知内容的瑕疵,使病历在维权过程中丧失证据力,导致医方在诉讼中涉及侵权责任的案例逐年上升,增加了医疗机构医疗外成本的支出。如何在病历中完整体现告知义务的履行,提升病历证据效力是有效遏制上述形式的手段之一。医护人员通过不同渠道的充分告知和有效确认,将单纯的事前告知改良成医疗、护理活动各环节中连续的告知链条,实现医疗病历从医学文书向法律文书的转变,针对医学告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是提高医学文书证据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李秀萍;谢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讨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对照组则为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Ⅲ型副流感病毒PIV3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1-12月收治的49例PIV3肺炎患儿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肺功能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春夏季39例(79.59%),发病年龄<1岁30例(61.22%),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肺部粗湿啰音,喘息患儿易合并肺功能异常,胸片以双肺受累多见,少部分患儿有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49例均治愈出院,出院1周随访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春夏是PIV3肺炎的高发季节,婴儿为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并发症少,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极少数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妇产科急诊发病急,常见的有流产、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等,患者有阴道出血、急性腹痛、排液等表现,少数妊娠者可感觉胎动异常。超声为急诊诊断主要方法,临床应用广,诊断准确,操作简便,无创伤。本文从流产、异位妊娠、黄体破裂、胎盘早剥、急性盆腔炎和卵巢囊肿蒂扭转六方面,分析妇产科急诊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高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88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将收集到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进而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获得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TC、FPG相关;中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相关;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升高、高血压病史相关;男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LDL-C和SUA有关,女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SCr和高舒张压有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年轻的收缩压升高者罹患风险越大;空腹血糖高的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高舒张压的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
作者:朱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抽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43)予以奈达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对照组(n=43)予以顺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中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肾脏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腹泻和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两者疗效相似,但奈达铂周疗同步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及肾脏毒性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张兰胜;李彩红;陈方荟;周立建;朱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技能是该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临床前期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这些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目前学生临床前期口腔修复学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探讨教学改革的途径,如在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模拟诊疗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李昊;廖红兵;卢国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20例作为COPD稳定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AECO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及PCT 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及 PCT ,对治疗AECOPD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大锐;田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讨采取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对改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临床护理人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质控组织,对护理质量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以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平均值与2011年实施分级质控前的相应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特一级护理、护理表格书写的合格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与实施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39%、3.61%、2.41%、5.09%、1.94%、9.13%。结论:分级质控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阎爱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泰嘉组,42例)和进口氯吡格雷组(波立维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等剂量及给药方法,两组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后8~12h、24~36h、48~60h测定二磷酸腺苷(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所有入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进行两两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两者都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并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别,国产氯吡格雷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有利于临床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振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活动前、后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结果:活动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缺陷率由31.8%降至15.6%。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徐云;薛宏;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肺炎患儿中,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均给予消炎、止咳、平喘等临床治疗。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另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性肺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干预方案,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朱若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1组32例和对照2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催产素治疗,其中对照1组联合Foley’s导尿管,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处理。观察三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和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isho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2组( P<0.05),研究组显效率较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97.37%优于对照1组的81.25%,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发动时间、总产程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用于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发分娩,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莉莎;甘海英;林琼;刘丽珍;温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表现。结果:7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炎25例,乳腺导管扩张9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误诊4例: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2例恶性误诊为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4.7%,其中恶性组为80%,良性组为95.4%。结论:高频彩超已成为乳腺肿块检查的重要手段,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郑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液量及胃泌素等进行比较。结果: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和胃泌素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使其早日康复,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作者:向辉飞;林定能;孙铁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9月经我院诊治的脑外伤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案。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7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并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林建宇;侯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各类问题和挑战为目标的新兴心理学学科,其有助于个人培养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特质的人格。经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情绪中正性积极力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作者:刘洪;曹萍;明英姿;成柯;牛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肝功能异常患者血尿酸(SUA)水平,探讨SUA水平对T2DM 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T2DM患者89例,其中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肝功能正常患者48例,采用酶法检测SUA ,比较两组SUA水平及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率。结果:T2DM 肝功能异常组SUA水平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P<0.01);T2DM 肝功能异常组合并 HUA率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1,P<0.01)。结论:SUA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 T2DM 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四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及清开灵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潘渝;施贤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