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周晨虹;仲玲

关键词:心力衰竭, 基因治疗, 心肌细胞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认为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某些先天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有关。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转移和表达特异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根据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从病因学角度,导入不同的基因,以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4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云克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5.0%( P<0.05)。结论: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疗效,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晓;杨观娣;许美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同期选择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评定病人格拉斯哥预后分数、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两组格拉斯哥预后分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治疗中,推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案都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提升病人预后水平和生存率发挥着重要价值,可推广。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5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脊柱手术微创治疗进展

    随着医用手术器械及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微创技术不干扰正常脊柱生物力学结构,保持脊柱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大限度地减少传统手术方式中出现的医源性损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各类脊柱微创技术的特点、优势、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赵基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的类风湿性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初诊为RA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为活动期RA ,36例为临床缓解期RA ,另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RA患者及健康者血清标志物AKA及抗CCP抗体,计算其在两组研究者体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测定RA患者及健康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比较其在不同病情活动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AKA和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AKA和抗CCP抗体检测活动期RA及缓解期R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RA阳性率高于缓解期R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活动期RA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期R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血小板参数PLT及PCT与AKA及抗CCP抗体呈直线正相关。结论:RA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参数的早期检测,可及时反映其病情活动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静;雷艳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他达拉非单用、坦洛新单用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NIH‐CPSI评分。结果:C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排尿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促进性功能恢复。

    作者:陈厚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其中对照组单独行酮康唑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8.9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治疗后4、8周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均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酮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钱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对治疗后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能被患儿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游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DD、BNP水平小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内早孕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中子宫内膜变化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门诊体检的异位妊娠产妇6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宫内早孕产妇57例为研究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血流频谱性质以及回声特征,并比较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内膜局部血流阻力指数和收缩期血流峰速。结果:研究组产妇子宫内膜回声均匀,略高于肌层,呈磨玻璃样;子宫内膜厚度为(17.5±4.3)mm ;而对照组产妇中有5例(8.1%)回声呈磨玻璃样,子宫内膜厚度为(13.1±3.2)mm ;经分析,两组产妇子宫内膜声像图特征及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两组产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超声技术检测产妇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声像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宫内早孕和异位妊娠。

    作者:杨延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肿瘤细胞耐药性与 Keap1/Nrf2/p62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及愈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Keapl/N rf2通路上调,N rf2及其介导的下游二相抗毒酶表达增高,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升高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有报道认为自噬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产生凋亡抵抗从而产生耐药性。p62参与调节Keapl/Nrf2通路,影响了Keapl的基础水平和Nrf2的基本活性,对肿瘤细胞耐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细胞耐药性与p62/Keapl/Nrf2通路的相互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亚娟;刘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抢救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表皮移植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特殊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率、医院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导管性败血症率、创面脓毒血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表皮移植手术和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及患其他疾病的概率,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的概率,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亚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3,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arthal指数评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7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 )对于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A L A‐PD T方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6.00%)高于对照组(74.00%);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0%)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其余指标如疼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有效促进皮肤破损的恢复,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陈岩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严重多发伤的 ICU 监护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 U )采取监护及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8例,分为IC U监护和治疗58例(实验组),非IC U监护和治疗30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除此之外实验组进行复苏处理、病情监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 IC U监护和治疗多发伤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处理突发状况,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救治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住院时间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江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八步教学法”在流行病学理论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和学生,在流行病学理论教学中提出了“八步教学法”的授课理念,并以病例对照研究理论教学为例对各步骤进行了详细解析,强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先学后教,以教导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率,但该教学设计对教师素质、学生自学能力及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

    作者:康姮;刘一亚;练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BL 在药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在药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 ),比较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药理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113名为考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6名)和对照组(57名),前者采用PBL教学法,后者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和问卷调查两个方面比较。结果:理论知识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知识掌握、沟通和交流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个人兴趣、团队合作互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在药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及个人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作者:霍宇;杨捷;龚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4.00%,且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半年内及术后1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应用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鹏;吴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胆汁、血清 CA199、hsCRP 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汁、血清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A组,n=51)、良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B组,n=45)、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C组,n=6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患者的胆汁、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结果:与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胆汁CA199水平较血清升高,胆汁hsCRP水平较血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组组内血清 CA199/hsCRP比值相比较,胆汁 CA199/hsCRP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 T‐BIL的比值)在A组表现为相关关系(r=0.925, P<0.01),而在B组、C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胆汁、血清CA199、hsCRP水平以及CA199/hsCRP比值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

    作者:任清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7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1组为体外震波碎石组,共15例;2组为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组,共29例;3组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共22例;4组为开放取石术,共13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为80.0%;2组、3组、4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9.7%、90.9%、92.3%,与1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较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8%,明显高于1、2、3组,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赵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