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周晨虹;仲玲

关键词:心力衰竭, 基因治疗, 心肌细胞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认为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某些先天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有关。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转移和表达特异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根据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从病因学角度,导入不同的基因,以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9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满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赵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 TSGF 联合 SCC 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和鳞状细胞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患者,各56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6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研究2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斌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他达拉非单用、坦洛新单用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NIH‐CPSI评分。结果:C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排尿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促进性功能恢复。

    作者:陈厚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食管嵌顿义齿自行咳出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40余天”于2015年10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15年9月7日突发脑梗死,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疗,病情稍稳定后,15日转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不慎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查胸部CT示“食管上段异物,两肺散在炎症性改变,右下肺较明显”,胃管置入,感染控制后,转至我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无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90次/min ,R 20次/min , BP 126/70mmHg(1mmHg=0.133kPa),神清气平,言语不能,查体合作欠佳。右侧鼻唇沟稍浅。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摄胸片(2015年10月16日):(1)上纵隔区致密影,结合病史及外院检查,为脱落假牙所致;(2)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B超、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2016年1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剧咳,自行将假牙呕出。18日复查胸片了解患者假牙咳出情况,胸片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咽喉部及胸部未见明显假牙影。胃管进食5d后逐步开始口腔进流质,于2月9日拔出胃管。

    作者:居健惠;霍永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使用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MI、W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和W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BMI和W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效果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及腰臀比,可作为一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贺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4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云克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5.0%( P<0.05)。结论: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疗效,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晓;杨观娣;许美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5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已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0例,统计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7例(82.33%)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174例(58.00%)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589,P=0.01),不同年龄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χ2=27.054,P<0.001);老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种并发症并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肿瘤细胞耐药性与 Keap1/Nrf2/p62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及愈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Keapl/N rf2通路上调,N rf2及其介导的下游二相抗毒酶表达增高,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升高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有报道认为自噬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产生凋亡抵抗从而产生耐药性。p62参与调节Keapl/Nrf2通路,影响了Keapl的基础水平和Nrf2的基本活性,对肿瘤细胞耐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细胞耐药性与p62/Keapl/Nrf2通路的相互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亚娟;刘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3,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arthal指数评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7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Seminar 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泌尿外科见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在临床带教中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结果:3个月临床见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发现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各单项得分及总分中,Seminar教学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P<0.05)。结论:Seminar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助能力。

    作者:许宁;林婷婷;薛学义;魏勇;蔡海;郑清水;李晓东;林云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椎结核致不全瘫误诊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腰痛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个月,收入院。患者3个月前在工作中不慎从约2m高的架板上坠地,臀部着地,伤后自感腰背疼痛,经对症治疗,疼痛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痛突发,牵涉到背部、左臀、左下腹和左股后,行走时疼痛加重,必须蹲下方能缓解。现在因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又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故入院诊治。查体:步态平稳,腰后伸正常,屈曲稍受限;脊柱无明显侧弯, T11压痛明显但无反射痛;L4左侧腰肌紧张,压痛(++),有反射痛至臀下。右下肢直腿抬高70°,左下肢直腿抬高60°,加强试验(+),左小腿三头肌张力较右低,L5感觉区减退,拇伸屈肌力正常。X光片正位示 T11,12间隙变窄,侧位亦窄,侧位亦腰椎生理弧度变浅,L4间盘后宽前狭。CT 示:L4,5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黄韧带增厚,T11间盘突出较轻。入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2个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逐渐加重。查体:双下肢感觉区明显减退,自觉双下肢及腰部无力,同时出现排尿困难,大便干燥。遂以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行腰椎管扩大术,马尾神经松解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40d查体:行走时需扶双拐,相当于L3~S1处有10cm的切口疤痕已软化,整个 T5~S1棘突压痛不明显,相当于 T8以下皮肤痛觉稍迟钝,T6~ T8为痛觉过敏区。肌力情况:双骼腰肌Ⅲ级,股四头肌右Ⅳ+、左Ⅳ-,伸拇、伸趾肌双Ⅴ级,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双踝震挛(++++),双Gordon征(+),双巴氏征(+),双侧跟腱反射亢进,拟诊为胸椎管狭窄症伴双下肢不全瘫。为了解胸段脊髓情况行M RI示病灶位于胸腰段,相当于 T12~ L1处椎管前方有软组织阴影压迫脊髓。结合化验 ESR 70mm/h分析考虑结核可能性大,遂行抗痨治疗,4周后患者 ES R由70mm/h下降为4mm/h ,食欲增加,全身乏力感减轻、双骼腰肌肌力4+级,踝震挛由(++++)转(±)。考虑椎管内脓汁有吸收的可能,为了彻底清除病灶,拟行二次椎管减压术。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伤口甲级愈合,嘱其积极功能锻炼,继续抗痨治疗。1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黄建立;胡达古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DD、BNP水平小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奥曲肽对恶性肠梗阻病症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注射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实验组治疗后胃液引流情况和治疗3d、7d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以及腹部X线检测等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结论: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4.00%,且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半年内及术后1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应用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鹏;吴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血压3级伴重度低血钾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头晕20余年,加重1周伴轻度胸闷”,于2015年7月14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年来时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黑曚晕厥,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近1年来间断口服玄宁片(2.5mg qd),血压控制不详,1周前自行停药,自觉头晕加重,伴轻度胸闷,无胸痛,无端坐呼吸,故住院治疗。既往史:患者15年前有脑梗死病史,无遗留后遗症、糖尿病史。入院查体:BP:200/80mmHg (1mmHg=0.133kPa),神清气平,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啰音。心率78次/min ,律齐,未及异常心音、杂音。腹部(-)。神经系统(-)。12:00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14:00复测血压:180/80mm Hg ,给予呋塞米2ml静推,16:00测血压170/80mm Hg ,15日7:50测血压120/80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U波改变。血生化提示血钾2.2mmol/L (↓)、血钠137mmol/L、血氯105mmol/L。立即补钾治疗,5% GS 500ml+氯化钾注射液15ml静滴、氯化钾注射液10ml ×6支,20ml q2h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g tid)口服,查甲状腺功能。同时告病重,一级护理,心电监护,专人监守,吸氧(2.5L/min )。16日,患者诉胸闷好转,测血压126/80mmHg ,心率63次/min ,律齐。复查血电解质:钾4.6mmol/L ,钠138mmol/L ,氯105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17日甲状腺功能结果正常。

    作者:王涯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银市平川区宝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2年慢性病患者眼部疾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2010-2012年慢性病患者眼部疾病检查情况,探讨疾病干预措施,了解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的发病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糖网病)的患病率。方法:对宝积路社区卫生中心2010-2012年确诊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并纳入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眼部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宝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慢性病患者眼部疾病检查率达94.6%,检出眼部疾病547例,疾病检出率为39.4%,主要有屈光不正发病率为高,为458例,占33.0%,其次为白内障288例,占20.7%。另外是眼底疾病,其中主要是黄斑疾病、糖网病。结论:慢性病管理是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中的项目,政府重视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的根本就是为了及早发现疾病。专业人员的配备,居民认真配合是免费眼底检查的先决条件,社区眼科疾病普查是控制糖网病发病率,阻止糖网病致盲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路晓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认为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某些先天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有关。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转移和表达特异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根据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从病因学角度,导入不同的基因,以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晨虹;仲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黄疸患儿5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蓝光结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结合茵栀黄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进行检测与分析,并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联合常规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刘敏;张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