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李莉;周恩利

关键词:肾表皮样囊肿, 影像学表现
摘要:肾脏表皮样囊肿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本文对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1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胀满、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无黑便及陶土样便。查体:腹平软,上腹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约10cm ×10cm大小,压痛,固定。腹部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6次/min ,未闻及气过水声。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胃肠道穿孔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X线对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腹部检查,必要时进行人工胃肠道充气检查。结果: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影;穿孔后在气体进入腹腔同时,胃肠道内容物也漏至腹腔,造成腹膜炎症,于X线上可见腹腔积液、腹膜炎征象、反射性肠郁积等;小网膜囊充气和积液征、腹膜后间隙充气征等。结论:X线检查发现气腹是诊断本症的重要征象,但非直接征象。发现气腹后首先应排除非胃肠道穿孔所致之气腹。气腹只能诊断胃肠道穿孔,不能定位。有不少病例穿孔后无气腹,故X线检查未见气腹不能排除胃肠穿孔。

    作者:陈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为了解青田县城东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为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依据,2013年12月份对青田县城东社区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邹伟军;赖碎丽;周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蛋白芯片联合检测病原体抗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患儿病原体,探讨蛋白芯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A RI患儿的血清标本474例,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其中常见病原体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腺病毒(Adenovirus , AD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结果:474例患儿中抗体阳性470例,阳性率99.2%,其中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四组,第一组<1岁,第二组1~3岁,第三组3~6岁,第四组>6岁,各组阳性率分别是86.8%,94.0%,97.0%,96.9%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年龄组不同病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原体中 FLU 阳性率高,其余依次为MP、RSV、ADV。混合感染226例,占47.7%,主要是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结论:蛋白芯片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高,其中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为FLU、MP和RSV ,混合感染比较普通,各年龄组感染的病原体有差异。

    作者:陈文旭;王华妮;郭小艳;江裕;陈溶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肛裂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对照组局部涂抹凡士林软膏。3次/d ,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VAS下降率、肛管静息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 VAS下降值、肛管静息压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缓解肛裂患者疼痛,促进肛裂愈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思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磺酰脲类降糖药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Ⅱ型糖尿病(T 2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状态的新陈代谢紊乱性疾病[1]。目前我国有上亿人患有 T2DM ,在疾病后期由 T2DM 所引发的糖尿病肾病(DN )、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磺酰脲类降糖药(S U )是临床应用早,种类多,临床应用也广泛的口服降糖药。SU 用于对饮食、锻炼控制无效,且身体消瘦的 T2DM 患者。SU 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与该类受体结合后,关闭胰岛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型K通道(KATP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该类药物有一个共同的分子结构( R1-SO4 N HCON H-R2)。其中 R1和 R2被不同的基团取代,构成不同的降糖药物。第一代SU 如甲苯磺丁脲、氯黄丙脲副作用较大,已很少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U 为二代和三代,如第二代的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以及第三代的格列美脲。下面就这些药物的作用做简要介绍。

    作者:杨冬梅;程景;丁伯平;黄帧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佳,且患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 诊断

    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 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 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论:CT 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作者: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西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的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现代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也必须掌握扎实的西医理论基础,但是目前西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学生中的开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本文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临床见习以及严格考核制度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张竞之;刘彬;刘慰华;谭永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B 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 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段琳;孟丽华;孟庆峰;张召平;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儿童康复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 ADL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提高患儿预后。

    作者:常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梯度板微板法ABO常规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采供血工作的管理,血液的集中化检测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全国采供血的大部分检测工作已经集中到了地市级以上的血站,这在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各血站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必检项目之一的血型鉴定其传统的手工操作复定血型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很多血站都已使用数字化血型分析仪,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深圳爱康公司的血型分析仪,笔者所用亦为该公司的产品,现将使用中常见的正反定型不一的情况与大家作一探讨如下。

    作者:边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6岁;重物压砸伤6例、车祸致伤18例、高处坠落19例;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13例、L1椎体骨折10例、L2椎体骨折10例;1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4例合并椎间盘损伤;A1型骨折9例、A2型骨折13例、B2型13例,所有骨折椎体的双侧椎弓根均完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及植骨,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植骨全部融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按照从庆武等制定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优13例、良17例、可5例。结论: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腰椎骨折手术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就不同手术时间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隐性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对策。方法: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中选出60例需要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急诊手术组、受伤后3~5d手术组、受伤后7~10d手术组。对手术后每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即理论失血量)予以测量,进而算出每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患者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占总失血量的比值。结果: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下,都会出现隐性失血。其中,急诊手术组隐性失血量高,出血量为507ml;而患者受伤后的3~5d手术组,在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少,出血量为377ml。结论:隐性失血通常会发生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后,且失血量与患者创伤后的手术时间有一定联系。合理的手术时间是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的保证。

    作者:刘永皑;华诚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在解剖生理教学中导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在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为把这门课程更好的融合进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中,在教学中导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学过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开展学习竞赛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剖生理学教学实效。

    作者:江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应用评价和变异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对变异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对临床路径组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25例进入临床路径患者中117例完成临床路径(93.6%),8例因变异退出临床路径(6.4%),变异因素中以医生因素所致变异发生率高(32.42%)。结论:急性轻症胰腺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变异并不影响临床路径的继续完成,但必须对可控制变异因素进行整改,促进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改进。

    作者:陈学平;罗志刚;曹丽玲;程思根;杨姝;张琳英;高燕云;虞弘;冯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药物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术后躁动和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比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分别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术后躁动和镇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曲马多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记录以下指标:不同时间点的 SBP、DBP、HR和SpO2;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评分、改良面部表情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SBP、DBP、HR与插管时比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面部表情评分D组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D组明显低于A、B、C三组(P<0.05),C组在拔管后10min时明显高于A、B两组(P<0.05);躁动评分比较,D组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静、镇痛,但右美托咪定具有更佳的镇静水平和抑制躁动作用。

    作者:孙传良;赵同新;李孝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为麻醉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96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和复合组,单纯组48例给予丙泊酚1.5~2mg/kg静注,复合组48例给予舒芬太尼0.1~0.2μg/kg和丙泊酚1.5~2mg/kg缓慢静注。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无痛人流,诱导时间快、麻醉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是临床麻醉中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琴;李琴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行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38例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及美托洛尔治疗行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强心、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外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50mg qd ,美托洛尔6.25~50mg (据患者病情酌情给予),对照组给予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8例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36例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平均2d ,对照组平均4d ,治疗组脱机后1例再上机,对照组4例再次上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心脏超声结果比较,LVEF、CI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LVESd、LVEDd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联合ARB及β-受体阻滞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1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科和江西省儿童医院协作,选取近年来收治的10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将术前及术后血流速度测值进行比较来综合评价超声影像诊断脊髓栓系中的临床价值。并行神经系统检查、腰骶部X线检查,确诊后进行显微镜下脊髓栓系松解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例经过超声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经过临床诊断、手术、药物、理疗后有9例患者病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超声示脊髓圆锥血流速度明显变快,另有1例患者临床病症无明显变化,病症改善患者具体包括6例患者排尿功能改善,5例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缓解,另有2例患者内足外翻症状改善。结论: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比较术前、术后的明显变化,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以此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道尧;杨明;彭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