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肝宁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龙云霞

关键词:舒肝宁, 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炎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35例,采取舒肝宁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疗效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舒肝宁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素、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天麻素、倍他司汀,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率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西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低场磁共振对小血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低场磁共振对小血肿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6例经C T检查确诊的直径2cm左右的小血肿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T2WI序列及FLAIR序列上绝大多数小血肿灶周围有较窄的水肿带;大多小血肿灶信号不均,但无特征性M RI信号表现。结论:小血肿在常规M RI检查中,绝大多数病灶是可以得到及时诊断或提示诊断,其中T2 WI及FLAIR序列病灶周围的水肿带对诊断意义大。

    作者:李全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传统护理方法)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循证护理模式),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可提高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钟洪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00例子宫切除患者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子宫切除术病患不良情绪临床有效性及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妇科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患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病患神志改善以及术后康复的具体情况等。结果:相对干预之前,治疗组病患术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病患术前焦虑、抑郁程度较重,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减轻了病患的心理压力,使其恢复身心健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永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20例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按单盲随机化原则,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硝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乳膏,疗程结束后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局部揉按在女扎局麻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局部揉按在女扎术中局部浸润麻醉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女扎术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需行小切口开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受术对象1005例。随机将位于偶数的502例受术对象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立即手法揉按局麻部位约30s再施行手术的受术者设为观察组,将位于奇数的503例受术对象使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直接施行手术的受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配合状况提升30.5%( 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揉按提高了局部浸润麻醉的麻醉效果,减轻了受术者痛苦,提高了女扎术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兰英;肖水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小儿哮喘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小儿哮喘患者1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哮喘患儿分为A2组(常规基础护理组96例)与A1组(整体护理干预组96例),对比A1组与A2组患儿分别完成护理后,在急诊、患儿住院次数、患儿呼气峰流速值以及临床哮喘发作次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完成护理后,在急诊方面、临床哮喘发作情况以及患儿住院的次数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与A2组在呼气峰流速值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哮喘患儿,对其给予必要的整体护理干预,终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在促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极其显著的价值,成功凸显了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鲜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ICP胎儿宫内缺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IC P胎盘(其中重度组15例、轻度组15例)和20例正常妊娠胎盘的HGF的表达。结果:ICP重度组胎盘组织中的 HG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ICP轻度组(P<0.01),且其表达与ICP分级之间存在等级相关(rs=0.59,P<0.01),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组胎盘组织中 HGF表达的降低,可能影响妊娠期胎盘血管形成和滋养细胞的增殖,使胎儿胎盘单位缺血、缺氧引起胎儿慢性缺氧,当在宫缩等急性缺氧应激下发生失代偿时可能导致胎儿不良结局。

    作者:朱晓萍;李群锋;陆晓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原因及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畸形围手术期采取有效完善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肺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郁雪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抢救措施和血胆碱酯酶活力变化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抢救措施与血胆碱酯酶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清水彻底洗胃、导泻、利尿促进排泄,必要时给予血液灌流,反复给予阿托品,尽早足量使用复能剂,在使用复能剂前、12h内阿托品化时、12~24h、48~96h、144~192h观察Bche活力的情况。结果:Bche活力随时间变化情况,使用复能剂前401±215,12h内阿托品化时525±232,12~24h :1032±423,48~96h:2351±568,144~192h:4967±963。但有6例患者在中毒后长时间处于低酶状态而没有回升,结果3例出现反跳,2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2例。结论:合理使用复能剂,避免低酶状态,尽量使Bche活力随时间变化逐步提高并稳定在正常值的50%~60%,结合Bche活力情况来指导阿托品的用量,尽早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4-2012年临床输血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度我院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血站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院2004-2012年临床用血变化。结果:全血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已经没有使用;成分输血率近几年保持100%;血浆用量大幅下降,降幅达84.7%;内科血浆使用量大幅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增加较大。结论:继续监督临床科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李立波;黄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引导患者正确应对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以后随访3~6个月,平均(4.78±1.78)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59.28±7.89)、心理功能评分(58.56±8.43)、社会功能评分(59.78±9.5)、物质生活评分(58.56±8.56)均高于对照组的(50.38±7.78)、(51.34±9.45)、(51.98±8.45)、(51.45±8.67)分(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也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登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

    运动神经元病起病隐匿缓慢,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在基层医院易被疏忽误诊。本文介绍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运动系统损害,而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脑梗死,后出现呼吸衰竭,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周美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下腹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结果。方法:将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B组在麻醉后SBP下降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心率增快明显高于A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应用麻黄碱的量B组也高于A组(P<0.01)。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颞叶新皮质癫痫的病理特点以及其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病的病理基础以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NTLE行前颞叶切除术的颞叶新鲜标本按照统一的步骤以及方法进行处理,对分层结构及其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皮层的分布以及海马结构及其他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来对其在颞叶癫痫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这些患者的病理结果主要可以分为8个类型,其中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占34例(79.07%),而这两种改变伴随出现在10例患者中,其中常见的是肿瘤性疾病。结论:颞叶癫痫病理改变常见的是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而且这两种改变经常一起出现,目前对于颞叶切除仍然以同时切除海马杏仁核为标准的手术方式。

    作者:郑玺;李长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龙血竭在妇科有创治疗后期的外用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龙血竭在妇科有创治疗后期的外用疗效。方法:对2013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有创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渗血、溃疡形成的30例患者,给予龙血竭粉末局部外用。结果:宫颈治疗后出血的6例放置3次出血停止,4例给予放药加阴道填塞1次,继续放药2次,出血停止,10例外阴H PV感染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局部用药1周创面愈合,10例外阴白班治疗后溃疡形成的局部用药10d后溃疡愈合。结论:龙血竭外用对妇科有创治疗后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任丽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和对照组88例轻度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分为LA-A、B组及 LA-C、D组,对比两组 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Hp感染的阳性率(42.5%)低于对照组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 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56.5%)高于LA-C、D组 H .pylori的阳性率(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pylori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

    作者:董伟;田道容;杨斌;曾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提高本科生神经内科实习质量

    目的:为了提高本科医学生在神经内科短时间实习的质量。方法:将新入本科室轮转的五年制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人格分型,为不同的人格类型采用互补方式匹配相应的带教老师,以期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实习效率。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入科后随机分配给带教老师,出科时由教学助理统一进行考核,包括病历书写、床边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分析、用药处理、人文素养等,各项分别给出分数。结果:试验组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在查体、诊断分析和人文素养方面明显好于随机分配组,但在病历书写、辅助检查、用药处理上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教和医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配合能提高短期实习质量,尤其是临床实践方面,合适运用心理学量表有助于临床教学。

    作者:黎佳思;韩宁;邓本强;丁素菊;毕晓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椎管减压后采用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椎管减压后采用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后MAP、HR及SpO2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继续麻醉后及手术后MAP、HR及SpO2,治疗组患者MAP及 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SpO2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椎管减压后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英芳;段志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