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平;魏谨;马平;薛松
目的:对妇产科急症中进行B超检查的应用价值探讨,为临床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事实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33例急症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比分析超声诊断和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统计分析常见妇产科病种B超检查的准确率。结果:133例妇产科急症患者B超检查结果符合率除了处女膜闭锁外,均达到70%以上,相比开腹探查和病理活检,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的B超优势明显。结论:妇产科急症中B超检查的应用价值巨大,选择将超声图像和临床病史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的正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强韩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6790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血清四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对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6790例术前和输血前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在6790例患者中,HBsAg 阳性656例(9.66%)、抗-HCV 阳性76例(1.12%)、抗-HIV阳性(已经确证实验室确证)9例(0.13%)、抗-TP阳性145例(2.14%)。结论:为了维护医患利益,规范医疗操作,减少医疗纠纷,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必须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刘泽芬;金华强;马顺高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本院2013年80例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并同时做血常规检测,并对以上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有76例hs-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升高63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月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4年2月19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比较采用疏肝利胆方的治疗组与采用消炎利胆片的传统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85.87%,两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应用疏肝利胆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下腹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结果。方法:将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B组在麻醉后SBP下降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心率增快明显高于A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应用麻黄碱的量B组也高于A组(P<0.01)。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子宫切除术病患不良情绪临床有效性及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妇科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患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病患神志改善以及术后康复的具体情况等。结果:相对干预之前,治疗组病患术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病患术前焦虑、抑郁程度较重,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减轻了病患的心理压力,使其恢复身心健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永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妇女致密型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癌检查的120例患者采用高频B超检查,筛选出乳腺癌患者68例,确诊的致密型乳腺癌患者34例,然后将34例患者进行钼靶片检查,观察记录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高频B超检测出来的致密型乳腺癌患者有33例,检出率达到97.06%,其中发现微小肿块29例,微小钙化4例;采用钼靶片时,检测出来的乳腺癌患者有25例,检出率为73.53%,其中微小肿块19例,微小钙化6例。结论:利用高频B超检查妇女致密型乳腺癌的有效率高于钼靶片检查,高频B超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吴洪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疗法治疗足月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8例确诊为足月新生儿肺炎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吸痰、氧气吸入、控制感染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上述疗法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及改善临床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丹红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兑入5%葡萄糖针250ml静滴,1次/d ,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改善心肺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戚春辉;杨勇;施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风险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透析的56例患者的1580次血透,评估分析血透风险的原因,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各种风险的发生率降低或未发生。结论:血透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控制血透中的风险。
作者:刘丽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下肢血管DSA或M RI检查,其中17例进行下肢血管狭窄处介入治疗,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并术后给予抗凝等。结果: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溃疡及感染等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部皮肤温度、血供、足背动脉等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有明显优势。结论:经DSA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后给予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同时可降低病人的病残率。
作者:曹长春;朱红;马济雷;凌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BC )诊断、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OBC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腋窝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病理证实为转移腺癌。其中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留乳腺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仅行腋下肿块切除术。本组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9例进一步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36个月死于肺转移、脑转移。1例术后局部复发,并带瘤生存。其中1例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于确诊后22个月因浸润性导管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已存活3年,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5年以上。结论: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应高度警惕OBC可能,需行病理活检。治疗宜选择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全乳放疗,并辅以必要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作者:秦宗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 ,2次/d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同等剂量美托洛尔基础上冲服稳心颗粒9g ,3次/d。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善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善率不同,对照组16例(76.19%),观察组19例(90.48%),具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不同,对照组15例(71.43%),观察组19例(90.48%),差异显著( 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单独用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钱群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系统在手术室腔镜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系统,从组织或管理因素、团队因素、工作任务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结果: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取得较好效果,2013年无不良事件发生,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系统完善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手术室腔镜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高菊玲;王淑芬;王桂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针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小儿哮喘患者1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哮喘患儿分为A2组(常规基础护理组96例)与A1组(整体护理干预组96例),对比A1组与A2组患儿分别完成护理后,在急诊、患儿住院次数、患儿呼气峰流速值以及临床哮喘发作次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完成护理后,在急诊方面、临床哮喘发作情况以及患儿住院的次数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与A2组在呼气峰流速值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哮喘患儿,对其给予必要的整体护理干预,终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在促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极其显著的价值,成功凸显了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鲜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度我院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血站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院2004-2012年临床用血变化。结果:全血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已经没有使用;成分输血率近几年保持100%;血浆用量大幅下降,降幅达84.7%;内科血浆使用量大幅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增加较大。结论:继续监督临床科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李立波;黄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5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osenberg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
作者:阚浩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病的病理基础以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NTLE行前颞叶切除术的颞叶新鲜标本按照统一的步骤以及方法进行处理,对分层结构及其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皮层的分布以及海马结构及其他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来对其在颞叶癫痫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这些患者的病理结果主要可以分为8个类型,其中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占34例(79.07%),而这两种改变伴随出现在10例患者中,其中常见的是肿瘤性疾病。结论:颞叶癫痫病理改变常见的是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而且这两种改变经常一起出现,目前对于颞叶切除仍然以同时切除海马杏仁核为标准的手术方式。
作者:郑玺;李长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