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信文深;李秀香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年老体弱、久卧床不起、外科骨折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的痉挛,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静脉滤器植入术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我院外科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治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成功植入静脉滤器后,再进行溶栓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爱香;王爱华;刘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四乙基铅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脑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在染毒条件下,7~28mg/m3浓度的四乙基铅均可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且随四乙基铅浓度的增高,DNA损伤加重,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四乙基铅能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突变,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伍爱荣;李玉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死亡率达50%以上.我院ICU 2001年4月~11月共收治21例ARDS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减轻孕妇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机会,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越来越被人们所容易接受.药物流产就是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期妊娠.
作者:张云;展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入我市城乡结合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这些外来打工者,文化素质较差、生活较贫困、居住点变更频繁,街道居委会对其暂住管理颇感棘手,其携带的流动儿童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从而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中为突出的一大难点.为确保流动儿童享受免疫保健权利,消除此类对象的免疫空白,降低其成为潜在传染病威胁的隐患,接种门诊应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与管理工作.现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碧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岁,体重23kg.因右胫骨中下1/3骨折钢钉内固定术后拟氯胺酮分离麻醉施钢钉取除术.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05g,东莨菪碱0.2mg,入室开放左上肢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氯胺酮100mg加生理盐水8mL,经静脉通道缓慢注入氯胺酮40mg,患儿抽泣样呼吸、肌紧张,给予面罩吸氧,头侧偏,呼吸变平稳,37次/min、肌力正常.心率136次/min,sPO298%.消毒铺巾,未加用局麻,手术5min患儿微动,追加氯胺酮5mg,麻醉平稳,遂未再追加任何药物,手术顺利,历时50min,患儿呼之能应,生命体征平稳,送返病房.
作者:陈超;信文深;李秀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肺部爆冲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病情重,变化快,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死亡率极高.据专家介绍曾有同样一起氨气罐爆炸事件引起肺部爆冲伤病人20余例,在住院28d期间,陆续死亡,无1例存活.所以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抢救技术,同时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队伍方能胜任其抢救工作.
作者:刘秀丽;谷晓明;刘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由Kononen等[1]于1998年首先建立并报道,是将数十至上千个小组织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形成的缩微组织切片.它具有高效或高通量特点,并有省时、省力、节约经费和试验结果可比性强的优点,能应用于HE常规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芯片等各种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组织芯片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其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正处于深入探索阶段.本文初步探讨了目前组织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作者:常中飞;胡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母亲患上抑郁症,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机率就会增加.该院对1619例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产妇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红;冉令梅;吴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一种短效局部麻醉药,笔者选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针剂,观察其硬膜外麻醉后效果.
作者:陈丽荣;吴晓丽;鹿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效果,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优势,副作用小,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谭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气管插管在急救和手术全身麻醉时对改善通气、机械辅助呼吸,建立人工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气管插管的置入引起的不适和暂时语言交流障碍,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另有研究发现患者非常感谢带管中ICU护士提供的信息,而这有助于促进患者自身权利和信心的恢复,表明护士在提供信息,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我院ICU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云佳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对反复穿刺的痛苦恐惧心理,并保护血管,减轻家长顾虑、提供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院自2004年5月开始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继红;张尚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据临床与普查资料分析,发病与早婚、早育、多育、性生活紊乱及慢性宫颈炎有关;生殖道疱疹Ⅱ型病毒(HSV-Ⅱ)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人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能为宫颈癌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在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宫颈鳞状上皮底层细胞增生活跃,分化不良,逐渐形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可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不典型增生为癌前期病变,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平均约4年),可以恢复正常,也可以发展为原位癌,从不典型增生到浸润癌是一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通常需8~10年,一旦形成浸润癌则生长迅速.宫颈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有白带增多和阴道出血.白带可为粉红色或米汤样,晚期有恶臭;阴道出血开始于性交后,称其为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首先考虑宫颈癌.当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晚期.晚期癌转移范围广、发展快,患者多于2~5年内死亡.
作者:邹利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东凌克栓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DF-521 10U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3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0d,对照组给予红花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大剂量VitC 4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阿斯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VitE 0.1g口服,每日1次,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监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结果:4周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4.4%)及显著进步率(4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5.1%)及显著进步率(18.2%),治疗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东凌克栓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善广;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2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28例对照组的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姜正华;吕元文;桑慧颖;朱慕云;朱湘平;丁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例报道王××,女,28岁,2003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育婴月内病天,又受惊吓,遂感头脑嗡嗡作响,阵轻阵重,以前额及颞部重,伴头晕,胸闷,痰多,腰酸痛失眠,多梦,易惊,恶心,纳差等证.在胶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作颅脑CT及脑电地形图及TCD等检查,皆无异常发现,测血压115/75mmHg,经五官科检查,亦无异常.
作者:贤清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超声、CT检查的普及和健康查体的广泛开展,小肾癌的诊断例数较前明显增多.本文总结分析了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杨建秀;于卫中;安春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无偿献血者的初筛试验中进行HBsAg的金标法快速检测,可有效地阻止HBsAg阳性的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输血安全,减少无偿献血检测的成本,但有人对使用这种检查方法对多次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的金标法快速检测的成本--效益是否合理提出质疑,因为随着无偿献血力度加大,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复无偿献血者,为正确评估重复无偿献血者是否要进行HBsAg的金标法快速检测,笔者对2004年8月~2005年3月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初筛和初、复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董长征;滕平;王秀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澳能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患者每日外用澳能乳膏2次,连续4周,在此期间停用任何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或措施,然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并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湿疹组总有效率82.14%,神经性皮炎组总有效率90.91%,2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此外,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澳能软膏在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方面是一个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建生;黄玲;黄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