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蓝光照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

宋雪民;李天慧;李霞

关键词:蓝光照射, 预防性, 极低出生体重儿,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脑病, 发生情况, 资料, 光疗, 方法
摘要:本文对1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给预防性光疗,观察其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情况.资料和方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硝氯酚中毒10例

    药物中毒是小儿常见急症,近25a来我院共收治小儿药物中毒1420例,其中硝氯酚中毒10例,死亡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莲;吴花荣;贾风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48例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的外显率[1].发病率为0.1‰~0.5‰[2].为提高认识,现将我院儿科门诊48例TS报告如下.

    作者:邹丽萍;王玉梅;王桂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小儿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与病理

    目的了解小儿胆囊息内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小儿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分类进行分析.结果均有右上腹痛、恶心、食欲差.胆系X线造影:7例显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B超:10例在增厚胆囊壁有小隆起回声,2例有结石.CT:10例在胆囊内有小占位病变.12例胆囊摘除后均治愈.病理分类: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5例,炎性息内3例,腺肌增生症2例,腺肌瘸、腺癌各1例.8例有R-A窦形成,其中2例增生的R-A窦形成腺肌增生症,结论本病的形成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有关.慢性胆囊炎使胆囊粘膜形成R-A窦.R-A窦促使发生息肉样病变.R-A窦促使发生腺肌增生症,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大于1.0cm的息肉样病变胆囊摘除为首选治疗.

    作者:靖先秋;李德祥;袁小丽;马洪;王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为简便、快速又无创伤性地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Hp感染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Hp培养、血清抗Hp抗体检测、同位素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1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儿进行Hp检测.结果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及13C-UBT的结果均相似;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粘膜Hp培养的阳性率.结论可用血清抗Hp抗体检测代替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减少患儿行内镜检查的痛苦,并能减少Hp横向传播的可能性.13C-UBT阳性提示Hp现症感染,而血清抗Hp抗体检测阳性,则提示Hp感染后一段时间内的体内抗体水平,二者不能替代.

    作者:沈鸣;胡志红;王锐萍;刘家应;向祖琼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基因定位研究

    目的对一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按文献报道,选取10对微卫量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包括D16S401,D16S420,D16S3060,D16S3062,D16S3068,D19S226,D19S249,D19S875,D19S915及D19S930.共采集到3家系32例成员的血样,包括全部15例患者.PCR总反应体积为10μl,γ-32PATP标记引物,6%聚丙稀酰胺凝胶恒功率100W电泳3~5h,上样体积2μl.一80℃冰箱放射自显影6~8h.LINKAG5.1软件包,计算两点间的连锁关系.结果大LOD值在D19S249为0.71,D19S875为0.26,D16S3068为0.27,D16S420为0.15.按LOD3.0为标准判断,未发现紧密连锁关系.结论中国BFIC家系与文献报道的意大利及法国BF-IC家系可能有不同的基因位点.

    作者:尹景岗;黄素娟;郭学鹏;顾仁骏;李红梅;李冲;王家勤;王又红;梁秀龄;贾福军;李智芳;霍卫红;张红亚;吕冬苗;黄希顺;赵惠琳;杜好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喘息型支气管炎128例

    我院自1996年9月~1998年10月对128例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作者:张水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重症病毒性脑炎60例

    病毒性脑炎(病脑)临床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本文通过对60例重症病脑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以探讨诊治规律.

    作者:任慈芳;张灵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住院肾脏疾病182例

    为了解近年来小儿肾脏疾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对近7a我科收治的182例住院肾脏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象与方法

    作者:刘东明;叶鸿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小儿胃重复畸形2例

    例1,男10mo,主因黑便6d入院,血红蛋白仅37g/L,予输血补液等治疗,99m锝扫描示脐周有明显异常放射浓集,考虑为肠重复畸形.术中见美克尔憩室及小网膜囊内10cm×6cm×.5cm囊肿,与胃关系密切.切除憩室及囊肿,病理回报:囊肿覆盖胃粘膜上皮,有浅表溃疡,炎性细胞浸润,肌层肥厚排列紊乱,肌间隙可见异位粘膜.术后恢复顺利出院.

    作者:李小松;张金哲;刘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内毒素对幼鼠肺等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免疫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对幼龄大鼠肺、小肠和脾内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iNOS免疫活性表达.结果 LPS可增加肺、小肠和脾内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iNOS的表达.结论 iNOS在不同细胞和器官的表达与注射LPS后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孙克娅;张留保;刘平;崔传德;张敏华;程向明;陈泳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萘普生治疗发热135例

    发热为小儿常见临床症状,如何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合理退热,是儿科医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我们于1998年1月~1998年6月试用萘普生退热,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汉庆;杨信礼;李桂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口服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我们对5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作者:邓惠玲;张世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性早熟女童夜间12小时黄体生成素脉冲与子宫、卵巢的关系

    目的观察发育成熟程度不同的女童夜间12h黄体生成素(LH)分泌脉冲的变化与子宫、卵巢体积之间关系.方法按Tanner分期,44例女童分成4组,每组11人.第1组为月经初潮组,双B4、阴毛P2~3.第2组双B4、阴毛P1~2.第3组双B3.第4组双B2.对每位女童作夜间12h LH脉冲测定及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刺激试验测卵泡刺激素(FSH)、LH值.同时作B超检测子宫、卵巢体积大小.结果在性发育早期,LH脉冲数少且脉冲幅高均很低,似小锯齿状线.在阴毛出现前、后2组LH分泌量及LH脉冲幅高比较,后组增加明显(P<0.05).4组LH脉冲均值和脉冲幅高均与子宫体积大小相关(P<0.001),LH脉冲均值与卵巢体积无关.结论随着性发育成熟,LH脉冲数及脉冲幅高明显增加.经LHRH刺激后FSH与LH的峰值之比,随着性发育成熟逐渐下降,LH峰值逐渐增高.

    作者:姚国英;金意华;方林钧;郑足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肾脏疾病血浆内皮素动态变化

    我们采用放免法检测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58例极期和恢复期的血浆内皮素(PET)水平,并与其病情及预后进行比较.对象和方法

    作者:何雯;王伯龄;程时珏;谭波;杨永德;李遐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40例

    我们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0月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小儿重型肝炎(简称重肝)40例,并与同期综合疗法治疗36例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华;周春艳;李亚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吗啡依赖新生大鼠肾上腺皮质组织化学的变化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肾上腺皮质酶组织化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影响机体状态和行为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雄性大鼠吗啡依赖性模型,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吗啡依赖大鼠肾上腺皮质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活性减弱(P<0.01).结论吗啡可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作者:张桂娥;李艳萍;邱学才;汪艳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气管肺灌注冲洗治疗新生儿痰阻性肺炎并呼衰48例

    我院于1996年9月~1998年9月应用气管肺灌注冲洗治疗新生儿痰阻性肺炎并呼衰4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继霞;张岩;乔保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囊胃吻合治疗假性胰腺囊肿

    作者手术治疗假性胰腺囊肿(PPC)24例,其中囊胃吻合16例,其它术式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李苏宁;盛光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近3年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近年来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近3a我院隔离门诊收诊的258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陆勤;郑呤亚;施云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膳食结构儿童的铁营养状况

    为了解市区儿童铁营养状况,进一步明确防治铁缺乏的方向,我们将1992~1994年市区二个监测点6mo~6a 1034例儿童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及膳食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袁丽娟;魏梅;邱建民;姚蓓喜;苏祖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