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步和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分析

高亚丽

关键词:NP方案, 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 比较NP方案同步和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同期组:化疗采用NP方案,三维适形放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序贯组:化疗4个周期后再行放疗.结果 同期组和序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4%和66.6%(P>0.05).同期组治疗所需的总时间较序贯组短(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5%、44.7%和68.7%、43.8%(P>0.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和18.3个月(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NP方案同步或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Ⅲ期NSCLC安全、有效的手段;同步放化疗能缩短治疗时间.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毒副反应.方法 全组35例缓解期ALL患儿累计给予HD-MTX治疗210例次,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 HD-MTX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溃疡、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等,多为轻度.全组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HD-MTX治疗儿童ALL时,毒副反应较常见,但大多可耐受;给予四氧叶酸钙解救及充分水化碱化可防止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也能保证HD-MTX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且难于控制的晚期并发症.大量的胸腔积液造成患者严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容易在短时间内再次积聚的特征,频繁抽液又使患者流失大量营养成分,电解质紊乱,导致循环衰竭而加速死亡,所以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关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临床采用的方法较多,但总体疗效有限.随着对恶性胸腔积液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提出一些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在翔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ARD1基因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生命健康,全球每年约有41万的女性死于该病.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20年来以3%~4%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0.5%的世界平均水平[1].

    作者:王江涛;孙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门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目的 探讨门静脉泵灌注化疗对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193例肝癌患者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门静脉置泵组和对照组.门静脉置泵组行灌注化疗1年.两组分别追踪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门静脉置泵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0.9%、38.1%、5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7.8%、76.1%(P<0.01).同时门静脉泵灌注化疗能明显提高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率(P<0.01).结论 门静脉泵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并延长术后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石好岭;庞志刚;尚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的38例晚期NSCLC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38例晚期NSCLC均顺利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4.74%,中位生存期1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肌肉关节痛,经过对症治疗均可缓解.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姜松龄;李心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氟尿嘧啶持续微量泵泵入联合顺铂、亚叶酸钙治疗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LDF方案(5-氟尿嘧啶持续微量泵泵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入组55例食管癌均接受化疗,采用LDF方案: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d1~4;,亚叶酸钙60~200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1 500~2 500 mg/m2,持续微量泵泵入120 h,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CR 8例,PR 36例,SD 4例,PD 7例,总有效率为80.0%,疾病控制率为87.3%.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的进行.结论 LDF方案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常云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SSTR,比较分析3组表达情况;同时将检测结果与这86例患者第1次术后的SST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局部复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高于复发癌旁组织、转移灶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4.65%、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为38.37%,低于首次发病时的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此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尽量检测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以便选择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顾书成;管小青;吴骥;侍孝红;江小玲;陈焰;吴建强;吴际生;郑向欣;袁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0例晚期胃癌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26例给予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单纯化疗组24例仅给予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结束后两组分别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5.4%,疾病控制率为88.5%;单纯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1.7%,疾病控制率为70.8%;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14.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9.3个月和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与单纯化疗相似,但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田素萍;原艳军;史曙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

    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PM)属于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0.02%~0.04%,占胸膜肿瘤的5%,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1].PM的死亡率高,且近年有上升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PM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盼;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和述情障碍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述情障碍.方法 采用SCL-90和TAS量表对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用SCL-90量表评定,研究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P<0.05);女性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的强迫、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研究组TA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男性的因子Ⅰ、因子Ⅱ和总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述情障碍,要早期进行干预,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志军;高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同步和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NP方案同步和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同期组:化疗采用NP方案,三维适形放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序贯组:化疗4个周期后再行放疗.结果 同期组和序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4%和66.6%(P>0.05).同期组治疗所需的总时间较序贯组短(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5%、44.7%和68.7%、43.8%(P>0.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和18.3个月(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NP方案同步或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Ⅲ期NSCLC安全、有效的手段;同步放化疗能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高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肺癌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制.方法 搜集自1991年至2010年见渚于各专业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在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23例原发性肺癌中,其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10例,右手指骨者12例,双手指骨者1例,指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在两手之间的分布大致相等.除3例患者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外,其余患者的转移病灶均位于末节指骨.有7例患者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 传统的机械-解剖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制;临床上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考虑是否有肺部肿瘤细胞转移至此的可能性.

    作者:韩俊庆;王兴文;王瑜;盛巍;曲凤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宫腔镜宫颈电切术40例临床分析

    宫颈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通常无效.目前,B超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作为一个新的方法逐渐被应用.宫腔镜手术在B超的监控下,对癌变等的切除深度可以准确控制.我科自2005年至2009年共行宫腔镜宫颈电切术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nRNP K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 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TCCB组织和21例慢性膀胱炎患者活检组织中hnRNP K的表达.结果 TCCB组织中hnRNP 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膀胱炎组织(P<0.05).hnRNPK的表达与TCCB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TCCB组织中hnRNPK的表达增高与TC-CB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肖艳景;娄欣;赵红梅;和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郎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2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对照组21例仪给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较少.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清华;平小英;杨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索乳腺肿块超声特征,分析超声诊断对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总符合率97.8%,良性肿块符合率97.0%,恶性肿块符合率为100.0%.结论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全组32例晚期胰腺癌均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37.5%,临床获益率为84.4%;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主要表现在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春香;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前,经皮肺穿刺已广泛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肺部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的新发肺癌患者.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单凭影像学难以确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肺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及药物.肺炎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肺炎住院患者平均病死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0%[1].

    作者:商玉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对18F-FDG SPET/CT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首程治疗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SPET/CT检查和食管x线钡餐检查,将18F-FDG SPET/CT诊断的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及病变长度与术后病理诊断及术中测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癌总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4.4%、84.6%和37.1%,其中转移淋巴结短径<0.8 cm、0.8~1.2 cm和>1.2 cm的准确性分别为0%、43.8%和84.6%.术中测量与18F-FDG SPET/CT检测总的平均食管病变长度分别为(5.3±1.5)cm和(5.1±1.7)cm(P>0.05),其中pT1/2期平均长度分别为(5.4±1.9)cm和(5.0±2.0)cm(P>0.05),pT3/4期平均长度分别为(5.2±1.3)cm和(5.1±1.6)cm(P>0.05).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大小明显影响18F-FDG SPET/CT诊断的准确性,转移淋巴结短径>1.2 cm时有较高的准确性;18F-FDG SPET/CT在诊断食管病变长度中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陈俊强;李建成;朱坤寿;郑雄伟;林端瑜;陈明强;倪雷春;潘建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行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方法 43例确诊的Ⅰa~Ⅱa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切除术后,进行3D-CRT,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均存活,复发4例,肺或(和)肝或(和)骨转移5例,其中肺转移伴复发1例.全组未发生2级以上的急性放射反应.结论 使用3D-CRT进行宫颈癌术后放疗能改善患者生存情况,且急性放射反应较轻.

    作者:张淑莲;马武;范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