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ARD1基因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江涛;孙刚

关键词:BARD1,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亚细胞定位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生命健康,全球每年约有41万的女性死于该病.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20年来以3%~4%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0.5%的世界平均水平[1].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氟西汀干预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者,SDS得分和SAS得分均≥50分,之前未应用过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所有患者应用氟西汀10~20 mg/d进行干预.服药4周后分别进行SAS和SDS评测.结果 全组治疗后SAS和SDS平均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干预有效.

    作者:王继松;郑亮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胸液C-反应蛋白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胸液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感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感染性胸膜炎、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0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胸液中CRP的含量.结果 感染性胸膜炎胸液中CRP含量为(156.83±91.04)mg/L,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胸液中的(58.01±34.87)、(15.62±9.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CRP含量显著高于癌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液CRP测定对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RP值愈大,恶性胸腔积液可能性愈小.

    作者:焦鹏飞;张庆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鼻咽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Cs)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NPC组织中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 COX-2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NP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NPC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受累程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NPC患者DCs的浸润数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低浸润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93.33%,DCs高浸润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C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DCs的浸润程度共同影响着NPC的预后,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张静渊;徐新宇;何侠;张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SSTR,比较分析3组表达情况;同时将检测结果与这86例患者第1次术后的SST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局部复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高于复发癌旁组织、转移灶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4.65%、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为38.37%,低于首次发病时的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此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尽量检测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以便选择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顾书成;管小青;吴骥;侍孝红;江小玲;陈焰;吴建强;吴际生;郑向欣;袁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MO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M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分别为0%,28.6%和69.1%,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O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亦依次增高,分别为0%、14.3%和63.9%,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O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SMO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李俊平;陈奎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的摆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的摆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0例女性患者的4 000幅乳腺数字钼靶X线图像,均为双侧乳腺头尾位(CC位)及内外侧斜位(MLO位)所摄,由1位副主任医师和2位主管技师对上述图像资料进行质量分析,计算甲级片和非甲级片率,并对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甲级片3 730幅,非甲级片270幅.270幅非甲级片中,70幅是由于患者疾病引起的乳腺外表变化导致其不能配合检查所致;200幅是由于技师的操作不当或不细心所致,大部分重拍可以改正.结论 选取适当的投影方法及应用良好的摆位技巧能提高摄影图像质量,使其更好地显示病灶,从而辅助诊断.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不仅能清晰地显示阴囊内结构,而且又可以提供血流的灌注信息,目前已成为阴囊急性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1-2].急性阴囊疼痛在临床上属于急诊,故需要快速确切地进行诊断,以利于以后的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68例阴囊急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DU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术中定位诊断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术中定位诊断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6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为1:1.8.45~65岁患者占58.7%.肿瘤直径≤2 cm者占95.2%.术前B超定位率为11.9%,SCT平扫定位率为37.0%,SCT增强定位率为69.8%,MRI定位率为63.6%.术中B超定位率100.0%.术中扪诊质硬者占86.5%,质韧者9.5%,质软者4.0%.单发肿瘤中,位于胰头者占23.7%,胰颈14.4%,胰体21.2%,胰尾40.7%.结论 增强SCT是较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术中扪诊联合术中B超是定位胰岛素瘤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震亚;赵永福;唐哲;吴阳;张水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毒副反应.方法 全组35例缓解期ALL患儿累计给予HD-MTX治疗210例次,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 HD-MTX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溃疡、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等,多为轻度.全组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HD-MTX治疗儿童ALL时,毒副反应较常见,但大多可耐受;给予四氧叶酸钙解救及充分水化碱化可防止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也能保证HD-MTX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对18F-FDG SPET/CT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首程治疗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SPET/CT检查和食管x线钡餐检查,将18F-FDG SPET/CT诊断的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及病变长度与术后病理诊断及术中测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癌总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4.4%、84.6%和37.1%,其中转移淋巴结短径<0.8 cm、0.8~1.2 cm和>1.2 cm的准确性分别为0%、43.8%和84.6%.术中测量与18F-FDG SPET/CT检测总的平均食管病变长度分别为(5.3±1.5)cm和(5.1±1.7)cm(P>0.05),其中pT1/2期平均长度分别为(5.4±1.9)cm和(5.0±2.0)cm(P>0.05),pT3/4期平均长度分别为(5.2±1.3)cm和(5.1±1.6)cm(P>0.05).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大小明显影响18F-FDG SPET/CT诊断的准确性,转移淋巴结短径>1.2 cm时有较高的准确性;18F-FDG SPET/CT在诊断食管病变长度中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陈俊强;李建成;朱坤寿;郑雄伟;林端瑜;陈明强;倪雷春;潘建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单药奈达铂和PF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奈达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PF方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76例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奈达铂方案组(N组)39例:奈达铂30~40 mg/m2,放疗开始每周1次,静脉滴注,共5次.PF方案组(PF组)37例:顺铂20mg/m2,d<,1~5>,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00 mg/m2,d1~5,静脉滴注;放疗开始第1周和第4周化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放化疗.N组CR率为93.33%,PF组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PF组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N组分别为93.33%和86.67%,PF组分别为86.67%和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和皮肤反应.其中N组和PF组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4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药条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与PF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相似,且前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更易耐受.

    作者:潘素明;陈志仁;余晓文;丘全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EMT与肿瘤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

    1 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及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组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及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正常上皮细胞发生EMT,进而发展成原位癌后继续发展,肿瘤细胞可通过EMT形成局部扩散,细胞侵入淋巴管和血管发生转移[1].

    作者:王静;姜达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且难于控制的晚期并发症.大量的胸腔积液造成患者严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容易在短时间内再次积聚的特征,频繁抽液又使患者流失大量营养成分,电解质紊乱,导致循环衰竭而加速死亡,所以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关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临床采用的方法较多,但总体疗效有限.随着对恶性胸腔积液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提出一些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在翔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应用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0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占全球的52.8%,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8位和第4位[1-2].目前食管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或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模式,对晚期患者则采用放化疗配合姑息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肿瘤学的蓬勃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新兴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并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行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方法 43例确诊的Ⅰa~Ⅱa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切除术后,进行3D-CRT,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均存活,复发4例,肺或(和)肝或(和)骨转移5例,其中肺转移伴复发1例.全组未发生2级以上的急性放射反应.结论 使用3D-CRT进行宫颈癌术后放疗能改善患者生存情况,且急性放射反应较轻.

    作者:张淑莲;马武;范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和述情障碍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述情障碍.方法 采用SCL-90和TAS量表对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用SCL-90量表评定,研究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P<0.05);女性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的强迫、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研究组TA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男性的因子Ⅰ、因子Ⅱ和总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述情障碍,要早期进行干预,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志军;高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ARD1基因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生命健康,全球每年约有41万的女性死于该病.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20年来以3%~4%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0.5%的世界平均水平[1].

    作者:王江涛;孙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前,经皮肺穿刺已广泛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肺部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的新发肺癌患者.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单凭影像学难以确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肺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及药物.肺炎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肺炎住院患者平均病死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0%[1].

    作者:商玉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改良VAD方案和标准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并分别观察两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改良VAD方案有效率与标准VAD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VAD方案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VAD方案(P<0.05).结论 改良的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有可能替代标准VAD方案.

    作者:万鼎铭;王岩;程远东;孙慧;孙玲;谢新生;刘少君;张素平;邵运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结直肠癌及608例其他消化道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及既往胆囊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悦冬;张开鄂;周臻涛;李旭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