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李勇;陈大宁;庄一义;强宏娟;汪俊军;史利宁;屈步华;刘效林

关键词:分离胶, 血清, 生化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有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对分离胶分离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测得结果与常法分离的血清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分离胶血清与常法血清的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选择各种真空采血管必须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判断其是否适合临床检验工作质量要求,并使用新鲜的样本,这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并通过与其相应受体CD120a(p55) 或CD120b(p75)结合,发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刺激某些正常细胞的生长.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编码TNF的基因位于HLA-B以及HLA-C2位点之间的 HL A-Ⅲ抗原基因簇内,包含若干多态性位点.

    作者:鞠少卿;钱绩虎;王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D-3200血细胞五分类仪图形异常分析及处理

    本文报告我科使用Abbott CD-32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图形异常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作者:王小卫;曾立明;朱平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6株马红球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Rhodococcus equi(马红球菌)于192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equi( 马棒状杆菌).后经细胞壁结构分析,发现本菌与棒状杆菌属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归属为马红球菌.马红球菌是一种需氧、革兰阳性的多形性杆菌 ,对人类为机会致病菌,但近年来常有感染报道.本院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26株马红球菌 .现将其鉴定及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美荣;胡丽萍;邓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

    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特异性强、客观等优点,从而降低了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的误诊率.但也应注意到,所用的试剂质量、标本处理及染色方法等对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不进行监测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本文就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ry,FCM)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谈些体会.

    作者:巩文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CR-SSCP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扩增16S rDNA两条片段,根据SSCP电泳图谱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相似性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98株临床分离株中,经细菌学鉴定93 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用引物Ⅰ、Ⅱ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进行PCR-SSCP分析, 有81株与标准株有相似图谱.用引物Ⅲ、Ⅳ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SSCP分析,均显示出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不同的电泳图谱.结论 PCR-SSCP可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靳晓红;刘元东;彭佐林;苗仲水;吴雪琼;张俊仙;杨坤;程绪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褥疮感染阿柏丁沙门菌1例

    我室于2001年8月从一位高位截瘫患者的褥疮感染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阿柏丁沙门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脐血细胞检测分析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已在国内普及,成人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已有较多报道.然而 ,新生儿脐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至今报道尚少.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简报如下.

    作者:尹卫东;刘克芹;刘晨;胡晓燕;商万军;李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有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对分离胶分离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测得结果与常法分离的血清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分离胶血清与常法血清的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选择各种真空采血管必须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判断其是否适合临床检验工作质量要求,并使用新鲜的样本,这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作者:李勇;陈大宁;庄一义;强宏娟;汪俊军;史利宁;屈步华;刘效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的初步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的垂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人群中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HBV DNA已被证明是H BV复制的标志[2,3].为了解胎儿心脏组织中是否有HBV DNA存在,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波法消毒检验报告单的评价

    检验报告单收受和操作的过程中易被污染,成为院内传染的媒介.甲醛熏蒸法消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污染环境.微波在各种领域中已被广泛使用. 本文设计了微波处理检验单的有效方法,并与甲醛、臭氧相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渊;张文海;侯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和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DsRed1-N1/L),以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将其插入载体pDsRed1-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重,组 pDsRed1/N1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DsRed1-N1/L 融合基因成功,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王丹艺;倪培华;宋巍;应雅韵;周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用新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作显色剂自动分析血清铁

    我们以水溶性新吡啶偶氮染料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 苯酚(5-Br-PADCAP)为显色剂,建立了血清铁自动化比色测定的新方法.临床应用表明, 该法快速、简便,使用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不污染生化分析仪管道,适合全自动分析.

    作者:连国军;孟东娅;胡晓芳;李宝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PCR-ELISA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灵敏、特异的PCR-ELISA.方法采用短DNA片段扩增,其中上游引物5′端标记有生物素,使PCR扩增产物的一条链上带有生物素,随着PCR反应的结束,P CR反应液中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PCR产物中的生物素标记的DNA链杂交,形成杂交产物,然后杂交产物通过生物素与微孔板上固定的链霉亲合素结合,被固定在微孔板上,后用ELIS A 检测被固定的杂交产物.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101拷贝的HBV DNA 模板,对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100%(30/3 0)检出HBV DNA;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HBV DNA阳性为78.6%(22/28);HBsAg(+)、抗HBc(+)的血清 HBV DNA阳性为66.7%(16/24),其余为阴性.非乙型肝炎血清的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该PCR-ELISA操作简单,方法灵敏、特异.

    作者:郭晏海;张菊;崔大祥;赵锦荣;闫小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多耐药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导致的化疗失败是肿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临床MDR的出现常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度表达有关,我们在Light-CyclePCR仪上对mdr1 定量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穆会君;谢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6S rRNA基因在脑脊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脑脊液(CSF)病原菌的检测鉴定主要是通过培养和免疫学方法,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1 ,2].目前,大多数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都已测序完成,采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用于细菌的鉴别和分类,在脑脊液病原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其近年来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毅;韩金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草酸钙结晶对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中草酸钙结晶体对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确认的血尿、草酸钙结晶尿和血-草酸钙结晶混合尿分别作UF-100分析. 结果 UF- 100对单纯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分辨力较高,不易误认为结晶,但草酸钙结晶易被误认为红细胞.结论草酸钙结晶影响UF-100对红细胞的检测结果,当红细胞的荧光强度<18( ch)或红细胞荧光分布宽度标准差>18(ch)时,需进行离心镜检,以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作者:武蓉珍;刘胜勇;徐丽珍;陈东红;吴日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FK506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免疫抑制剂FK506(tacrolimus,普乐可夏,他克莫司)是从土壤真菌提取的一种具有强大免疫抑制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新型免疫抑制剂[1].其免疫抑制作用是环孢菌素A(CsA)的1 0~100 倍,现已成功应用于肝脏、肾脏、心脏等实体器官移植[2,3],但该药具有类似Cs A的毒副作用.因此,FK506的血药浓度监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心脏移植术后全血FK506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张波;曹利;张天晓;朱彤;府伟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指标

    目的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s 22,NMP22 )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用NMP22试剂盒(ELISA) 检测2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48份尿标本及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本. 结果 24例BTCC术前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71.5 U/ml;1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对照组为11.0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尿NMP22 18 U/ml为cut off值,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8% (23/24),特异性为 86.7% (13/15).24例BTCC患者术后尿NMP22 中位数为45.0 U/ml,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随访发现术后肿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尿NMP22的中位数分别为60.0 U/ml和 12.0 U/ml,两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尿NMP22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BTCC辅助诊断指标,并可望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作者:罗春丽;吴小候;蒲军;蔡小钟;陈宏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分子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改善,巨分子酶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对临床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干扰越来越明确.究竟巨分子酶是怎样一种物质?血清中出现巨分子酶有何临床意义?它们的出现与临床哪些疾病相联系?本文以作者检测出的巨肌酸激酶(CK)和巨乳酸脱氢酶(LD)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和探讨.

    作者:王爱华;于嘉屏;顾鹏飞;陈军;樊笑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