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齐治平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与非糖尿病AMI(B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A组患者86例,并以同期B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A组的发病年龄略高于B组,临床症状以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为明显,且显著高于B组(P<0.01).其次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P<0.05),与B组比较并发泵衰竭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室壁瘤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原因主要是泵衰竭.结论糖尿病AMI病人缺乏典型胸痛,并发泵衰竭明显,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张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P波消失,代以大小一致,均齐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心房率350次/min,为Ⅰ型心房扑动.
作者:蒋勇;向芝青;王福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1年余,加重2月.疼痛难以忍受,伴出汗.常在凌晨4~5时或起床后发作.
作者:刘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促加重2d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4年.体检:BP 150/80mmHg,P 42次/min,R 18次/min.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上一些窦性心动过缓或窦缓伴间歇性一度或二度Ⅰ型房室阻滞而阿托品激发试验阴性的患者,常被诊断为迷走神经高敏症,为探讨阿托品试验对迷走高敏症的诊断价值,本文对阿托品试验阴性被诊断为迷走高敏症人20例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进行再评,现予报告.
作者:田军;席连英;刘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0岁.因胸闷、心悸5d入院,15d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T 37.1℃,BP 120/75mmHg,心率63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夏学勇;李志平;许银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因心慌、胸闷1月余就诊.体检:T 36.4℃,P 20次/min,BP 130/85mmHg,神志清,心率75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波,P-P规则,79次/min.R1、2、5、8、10、11,QRS波形态一致,时间0.10s,P-R间期0.16s,为窦性心搏.R3、6、9时间为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QRS波形态、联律间期一致,系同源性室早(部分间位性),R3、6、9T波顶端有切迹,R9T波尖锐,可以看出R3、6T波上均有一窦性P波,P3、5的P-R间期均为0.56s,故R4、R7为窦性心搏,P7较P3、5出现早约0.06s.
作者:吕金兰;栾桂芹;宿志庆;魏留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与Ⅱ型糖尿病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齐连芬;方业明;刘晓洁;李川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有吸烟史,反复胸闷心悸、不适半月加重2h急诊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呈窦性心律、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慢-快综合征,ST-T改变.
作者:张洪钦;程文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82岁.因头晕、腹痛2d就诊.体检: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图示P波直立,时限0.06s,P-P间期为0.36s,节律规则,心房率167次/min,QRS波呈室上性型,V1呈rS型.P~R间期不一致,R-R间期不匀齐,但有一定的规律性,见梯形图.
作者:沈世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坏死型(nAP)及水肿型(EAP)各50例对比观察.方法:48h内心电图测定.结果发现nAP窦速、室早、房早、AVB、Af、QT延长、ST段上抬、ST段下降、T波改变多见.
作者:刘淑君;周昳;侯红霞;王建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分析40岁以下人群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24例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岁以上男性多见(95.5%),12例接受冠脉造影,83.3%(10/12)显示有冠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中波;张琴;卢一郡;张文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8岁.3年前因心肌炎曾住院治疗,近期因心悸于门诊就医.图为Ⅱ导联记录.窦性P波,P-P间期略不齐,平均65次/min,QRS时间正常.
作者:李景芝;张良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阿托品试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42例SSS(A组)及50例正常人(B组)阿托品试验大心率(HR)及心律改变,比较其对SSS的诊断价值.结果出现交接性心律阳性变化4例,均见于器质性SSS.以HR<90次/min为阳性(假阳性2/50例),≥90次/min为阴性(假阴性14/42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2.6%、93.3%,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66%及77.4%;改以HR>100次/min为阴性,则可降低假阴性为4/42例,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与91.8%(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稍降低却无显著差异性,而阳性预测值保持不变.结论心律改变对SSS仅具阳性诊断意义,而心率参数中,以HR<90次/min为阳性(>90次/min为阴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存有较高的假阴性亦见有假阳性,必须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改以HR>100次/min为阴性可降低假阴性,而阳性诊断价值可维持不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申万红;刘子文;熊望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动态心电图中,常常遇到伪差性室速,又必须要加以鉴别,否则会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作者:周红;汪吉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男,20岁.因感冒后咳嗽、胸闷5d,于1999年2月17日到本院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或R-R)间期不规则(0.62~0.98s),R-R逐渐缩短又突然延长,长R-R间期<短R-R间期的2倍,周而复始.
作者:笪星星;阮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AVB)者比较常见,引起二度AVB相对少见,并发三度AVB者更少.
作者:姜锡平;常庆华;芮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5岁.因车祸致多发性外伤急诊入院,血压测不清,呼吸急促,心音低,律不齐,瞳孔时大时小,深昏迷.临床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双侧血胸、脾脏破裂、左侧胫骨骨折.急诊心电图(图1A)示:心房颤动,R-R间期不规则,平均心室率75次/min.
作者:孙晓东;齐治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发现有先心病多年,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12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97年曾发作过室上速,近来又感心悸、胸闷.
作者:王春兰;赵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冠状动脉(冠脉)循环改变可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心电图是早用于诊断急、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简称慢供)的方法.
作者:仪忠直;王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