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与血小板数量相关性研究

陈玉梅;潘建玲;毛媛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18, 血小板计数
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IL-18)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研究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浆IL-18,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ITP组血浆IL-18含量为(538.31±111.33)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含量为(489.44±49.07)pg/mL.IL-18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5,P<0.05).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患者血浆中的IL-18因子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L-18含量增高时血小板数量减少,IL-18在ITP发病机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测定和控制IL-18及其它Th细胞因子反应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数字胃肠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数字胃肠下连续采集张闭口位全程影像,通过图像后处理,测量关节间隙并观察髁状突运动轨迹,作出诊断(将该方法简称为新方法),并与常规许勒氏位(传统法)对比.结果 数字胃肠透视下定位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髁状突运动轨迹,通过成像后处理获得佳诊断图像,其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异常改变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4,P<0.05).结论 新方法一次定位可获得满意图像,提高了诊断效率.

    作者: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未分类肾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未分类型肾细胞癌(UR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01年~200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外检肾细胞癌(RCC)422例,对10例未分类型肾细胞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URCC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5例,女性5例,肿瘤大径6~12cm(平均直径8cm),5例伴有肾包膜侵犯,2例伴有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远处肺转移.组织学:各例均未伴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细胞学特征,10例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随访8例,均死亡.结论 未分类肾细胞癌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

    作者:詹升华;康苏娅;邓敏;吴德明;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计划中勾画靶区的主观差异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在不同年资、学科医师及不同时间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针对鼻咽癌和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安排12位医师进行了GTV勾画,其中放射治疗科医师9位(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各3位),影像诊断科医师(年资在十年以上)3位.计算患者GTV体积值、层面、冠状面X轴大值及其变化范围,比较两个学科医生和不同年资医生在先后三次勾画中所产生的差异性.结果 影像诊断医生勾画肿瘤GTV体积较肿瘤放疗科医生小.肿瘤放疗科医生年资越高,勾画GTV体积越小.除一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外,各组医生勾画肺癌的GTV的层面和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医师先后三次勾画GTV体积、层面及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放疗科医生与影像诊断科医生勾画靶区存在明显差异.肿瘤放疗科各年资医生间在勾画靶区方面也存在差异.不同年资医生对肿瘤GTV勾画存在的差别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放射治疗科医生影像诊断水平,采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尽量多名医生共同参与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作者:李莉;周菊英;莎莎;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王利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肿瘤标志物正确度验证及评价

    目的 探讨罗氏E-601全自动免疫测定仪,正确评定检测项目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各参数的准确度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 水平.结论 六项肿瘤标志物5个样品分析结果与上次室间质评结果靶值、实验室测定值的偏倚,其结果均在室间质评的允许范围内,均通过100%符合.另外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该次测定结果均在卫生部回报的室间质评允许范围内.

    作者:高中芳;张建荣;郭小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发作期的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感染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COPD感染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总有效率85%,细菌清除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感染发作期疗程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建华;郭小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浆肌钙蛋白I、脑钠肽联合D-二聚体检查对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D-二聚体(DD)检查在血压正常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肺动脉CT成像(CTPA)明确诊断的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例,以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次大面积PTE组)21例和B组(非大面积PTE组)26例,通过其血浆中的cTnI、BNP和DD的水平高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和cTnI血浆水平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查有助于排除诊断,血浆cTnI、BNP水平在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D-二聚体检查在血压正常的PT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

    作者:张胜利;施敏骅;房三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对腹泻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是否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方法 对102例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态制剂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肺炎并腹泻发生率35.66%,不同年龄组腹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22),肺炎并腹泻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45),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微生态制剂治疗可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沈美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同状态人体血浆黏度在不同切变率下的表现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变率血浆黏度测定在观察血浆黏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LIANG-100型水平细管式黏度仪在30℃条件下测试慢性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血液透析前、后以及正常人运动前、后,等不同状态下切变率分别为10s-1、20s-1、40s-1、70s-1和110s-1下的血浆黏度.结果 血浆黏度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尿毒症患者10~110s-1切变率下血浆黏度透析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正常人只有 10s-1和20s-1切变率下血浆黏度运动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黏度表现为随切变率的变化而改变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测试不同切变率血浆黏度用作血浆黏度分析符合血浆非牛顿流体特性的要求,低切变率下测试血浆黏度有助于分析血浆成分的细微变化.

    作者:程守科;黄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规则抗体筛检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在产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1例围产期孕妇运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用盐水,抗人球蛋白法,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并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 1,181例围产期孕妇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0.508%.结论 围产期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将其列入产前血清学检查常规项目.

    作者:凌晨;毛菊珍;郑元;周毓菁;沈倩;王雪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苏州市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按1:2的比例进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相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调查的人样本群中确诊的AD患者81例,对照为同人群中符合匹配条件的认知功能正常者162例.用SAS8.2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脂者患AD的危险较大,OR值(95%CI)分别为2.441(1.282~4.641)、1.875(1.015~3.464)、1.770(0.976~3.199).结论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可增加AD患病的危险性.

    作者:惠晓萍;徐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联合抗栓治疗和单用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诊断明确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和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3d内变化不明显,能基本控制病情进展,疗程7d后临床疗效显著,评分明显减低;而单药治疗组治疗后3d、7d内评分仍有增加,病情有进展,在疗程14d后才显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的出血发生率低,没有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联合抗栓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能有效阻止进展型脑梗死的病情进展,且安全性好.

    作者:闫红梅;崔志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PH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除术(PPH)257例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对策.结果 该组患者于术后8~12h下床,术后发生尿潴留47例,术后下腹部坠胀31例,肛门区严重疼痛7例,肛门出血2例,术后吻合口感染2例,肛门水肿90例,平均住院7d(4~19d).随访6个月,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257例患者均无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PPH术后正确的并发症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许文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非增强螺旋CT的比较

    目的 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比较输尿管阴性与阳性结石不同位置的结石大小和CT值差异,评价NCHCT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资料和NCHCT影像数据,与同期有NCHCT资料的47例输尿管阳性结石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阴性结石者54例(53.5%),阳性结石者47例(46.5%),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CT值分别为399.4±254.2Hu和676.4±364.0Hu(P =0.021),大小分别为6.3±2.3mm和8.0±3.1mm(P=0.016),阴性结石组与阳性结石组的上段结石大小分别为6.4±3.6mm和8.6±2.2mm(P=0.020),中段结石大小分别为7.0±1.7mm和9.8±3.7mm(P=0.020),下段结石的平均大小分别为5.5±2.5mm和6.5±1.3mm(P=0.009),差异显著.结论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张锦;李纲;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对照40名,对其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脑梗死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糖、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H-C)、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高血压、吸烟、饮酒者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狭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50%与≥50%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急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作者:沈雪莉;张斯萌;隹梦遥;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O3)配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行膝关节镜微创术后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分为联合治疗组 (O3 +SH) 78例、O3组66例及SH组72例.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d、90d及180d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O3组僵直评分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间功能丧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9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联合治疗组僵直评分也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和O3组僵直评分无显著差异;而SH组功能丧失评分较O3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18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僵直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对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进行关节腔内O3配合SH注射治疗能尽早显著减轻患者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预后,远期获益显著.

    作者:王承胜;何利雷;司徒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超声微探头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ultrasonic miniature probe,UMP)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中的价值.方法 经EUS确诊11例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并行EMR切除肿瘤.结果 11例食管小平滑肌瘤经EMR完整切除.所有病例术前EUS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未发生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的超声内镜特征为来源于第二层的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的小低回声团块.UMP可以提供食管平滑肌瘤准确的层次结构图象,并对是否适合内镜治疗进行评估.

    作者:陈涛;占强;夏敏;郭继中;王含芬;王利民;沈苑丹;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及腹部平片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平片对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小儿均摄立位腹部平片、诊断性空气灌肠与整复、整复失败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腹部平片可表现为:腹部大部分区域较为致密;呈完全性致密状,无任何小肠积气影;肠腔出现明显扩张和积液,呈多发阶梯状气液平面改变;在肠腔气体影衬托下显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腹部平片对诊断小儿肠套叠有明显的征象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兴波;徐洪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1例仅做局部活检.1例右室梭形细胞肉瘤患者因术后出现灌注肺和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其余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结合术后化疗、放疗可使心脏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作者:袁丰;沈振亚;于曙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人参皂甙Rd对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d(GSRd)对高分子右旋糖酐(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组、HMD组、GSRd+HMD组(GSRd组).分别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GSRd可以明显降低高黏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200s-1、30s-1、5s-1、1s-1 ),同时降低血浆黏度(100s-1)和ESR,升高HCT.结论 GSRd可以明显降低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黏度,改善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性质.

    作者:赵丽霞;程菊;周大蕴;孙秋;范富林;白德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42例麻疹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的价值及其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麻疹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分析期间进行的共58次胸部CT影像表现,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麻疹患者,有39例诊断为麻疹肺炎.麻疹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两侧多发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毛玻璃样病变,部分患者CT影像学伴有小叶中心病变和肺实变,同时可有胸膜渗出等病变,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变吸收和变化比较明显.结论 螺旋CT检查对于麻疹肺炎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对于麻疹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敏;龚建平;陈光强;杨伟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