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鹊榕;王爱云;刘艺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吴冬生;许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的影响.方法99mTc+ECD摄人示踪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正常及缺血的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法和颈总动脉-静脉旁路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缬芎组的脑组织摄取的99mTc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脑梗塞指数及神经症状均明显低(轻)于溶剂对照组(P<0.01);复方缬芎组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诱导的死亡率、瘫痪率及脑组织的乳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血栓平均重量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缬芎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对脑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薛存宽;何学斌;屈文;李颖;曾玲;彭仁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北京中勤世帝公司生产的LG-R-80型全自动血流变仪与同公司生产的R-80冲洗型和LowShear40进口多功能流变仪作比较,以判断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一份血标本,分别在LG-R-80、R-80和LowShear40血流变测试仪测定其高、中、低切全血粘度值;在LG-R-80血流变仪上每份重复测定5次,观察其变异系数(CV).结果LG-R-80流变仪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低切CV<5%,高切CV<3%.在相同切变率下,LG-R-80、R-80和LowShear40结果测量精密度相符,三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owShear40低切时不稳定.LG-R-80较R-80使用更方便更稳定.结论LG-R-80流变仪是既方便、性能又稳定的较为理想的血流变测试仪.
作者:王秀云;姒惠;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与非慢性HB患者的胆囊组织中H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慢性HB、非慢性HB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17.1%(6/35).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60%(12/20)、16.6%(1/6).结论胆囊组织中确实含有HBV感染,慢性HB感染率高,而且慢性HB与胆石症发病率有关.
作者:吴晓芝;尚红;刘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临床证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在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静脉窦血栓的42例病例,从临床表现、MRA/MRV和CT影像学征象、长期抗凝加抗炎治疗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MRA/MRV显示:各种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血,影像模糊不清、低血流信号,一段或整段管径变细.抗炎治疗同时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头MRA、MRV能较好地反映静脉窦血流状态,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可作为常规检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VT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王淑荣;孙强;李国霖;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判断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均见双侧或单侧、局限性或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并伴有压痛.所有病变部位其内血流信号丰富,其内的动脉血流为低阻低速的特点.治疗后病变部位全部消失或残留小片状略低回声区.结论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姚伟东;刘保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回顾了救治的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认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结合综合基础治疗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中强;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施敏;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测定宜宾地区448名健康人(其中男性221名,女性227名)的血液流变学15项指标正常值及其分布情况.方法用R80A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宜宾市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调查发现同年龄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虽元显著差异,但50岁及50岁以上组多项指标离散度增大.结论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参考值更能确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作者:逯心敏;郭渝;解学龙;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脉冲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D)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HDI-5000型超声诊断仪,用CDFI及PD对糖尿病组32例(64眼)、非糖尿病组20例(40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进行检查,观察多项血流参数.结果(1)糖尿病组CRA的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舒张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2)糖尿病组CRA的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lty Index,PI)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CRA在出现临床形态学改变之前,血流参数(PSV,EDV等)已发生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的敏感手段.
作者:查月琴;林和平;蔡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实时观察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用AFM观察80μg/ml oxLDL对细胞膜的影响.结果AFM可以观察内皮细胞表面纳米超微结构,oxLDL可引起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首次用AFM观察oxLDL对微血管内皮膜的影响,AFM在高脂血症实验研究中有应用前景.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斌;游云;韩东;马万云;李文;廖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祖传中药方剂治疗气虚型和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选择气虚型和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98例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对比研究.结果此方剂对冠心病治疗有明显疗效.且冠心病血瘀型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高于冠心病气虚型患者,服药后,血液粘度两组都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降低.心电图显著改善.结论此方剂治疗冠心病有效,其机理为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以及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
作者:黄鹊榕;王爱云;刘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医疗产品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93种医疗产品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93件样品中87件对L-92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其细胞毒性为1~2级,判为合格.其中6件样品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为5级,判为不合格,6件样品均为医用乳胶手套.结论医疗产品细胞毒性试验的合格率为93.5%,所测样品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珠英;房红莹;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方法将16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5%,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6.23,P<0.05;x2=4.35,P<0.05).两组血液心肌酶谱水平随着疾病的恢复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K、CK-MB参与了HIE的病理过程.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有显著效果.
作者:童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临床血流变指标中,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比聚集指数更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温氏(Wintrobe)管法,因有测定红细胞压积的便利被大量采用.测定温度可为室温、25℃或37℃恒温水浴箱.文献报道在15℃~25℃范围内,温度对魏氏(Westergren)血沉的影响较小[1].但温氏法因抗凝剂和试管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应有所不同.本实验了解室温(16℃±1.5℃)、25℃、37℃水浴恒温的温氏血沉差异,并观察差异大小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有关.
作者:张伟力;杜文经;何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血粘度,以期探讨与ACS预后的关系.方法CRP浓度的测定采用胶乳法.采用文献报道的CRP≥3.0mg/L为预测心脏事件的临界值,分成ACSI组(CP≥3.0mg/L)和ACSⅡ组(CRP<3.0mg/L).血粘度测定采用北京世帝公司生产的R20血粘度检测仪.结果ASSⅠ组、ACSⅡ组、正常对照组的CRP浓度分别为(4.12±0.15)mg/L、(3.23±0.11)mg/L、(2.31±0.18)mg/L,ACSI组与ACSⅡ组比较P<0.05,与健康对照组P<0.01.ACSⅡ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3组血粘度检测显示ACSⅠ组、ACSⅡ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尤其CRP≥3.0mg/L,发生心脏事件机率高,显示血清CRP水平与ACS病情程度有关.提示在某种程度上血清CRP水平在判断ACS预后价值较血粘度更有价值.CRP≥3.0mg/L可作为判断国人ACS预后的界限值以便预测.
作者:李勇;王平;宋执敬;荆媛;宋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切口小、出血少)的病人,均为女性,ASAⅠ级,凝血功能正常,术前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病人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10mg.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5~8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入异丙酚,同时给予适当剂量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围术期不使用吸入麻醉剂.在麻醉诱导前、注射异丙酚10min后和2h后从肘静脉采集血液标本4mL,留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T、APTT.采用比浊法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给药10min后,受到显著抑制;在给药2h后,又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各时点的PT、APTT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但不抑制机体的凝血机制.
作者:袁振红;孟丽巍;龚秀萍;李洁;姚洪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从髌骨及其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的角度探讨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机制.方法抓髌器治疗24例髌骨骨折.左侧15例,右侧9例.横断骨折18例,上极骨折1例,下极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均在伤后48h内行四爪抓髌器治疗.术后3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d屈膝达90°以上者23例,占95.8%.随访时间长2年半,短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其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作者:柳海铭;肖兴元;冷开华;胡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肝脓肿(PLA)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LA患者CT及临床资料.结果44例PLA患者多有发热、腹痛、血象异常等急性感染症状;24例PLA(55%)具有典型CT表现,20例(45%)表现不典型.44例中CT明确诊断PLA37例,提示PLA可能6例,误诊为肝癌1例.结论CT表现比较典型的PLA,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而不典型PLA,综合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和延时扫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监测SpO2能了解病人的呼吸和氧合情况,随机抽取120例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观察指脉波的改变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作一系列相关性观察,发现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能引起指脉波的相关性改变,虽然波形改变不能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对临床仍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作者:张洪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