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范红心;施铁明;姚品芳;连玮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及非脑卒中组(对照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在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C肽释放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公式计算脑CT灌注量的缺陷及其修正途径

    目的用CT灌注模型研究传统犬斜率方法的缺陷,并探讨其修正途径.方法建立CT灌注模型,将动脉端的团对比剂看作许多不同浓度的小节段组成,它们在流经毛细血管时相互分离,然后在静脉端再重聚在一起.模拟常规和较高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的CT灌注过程,分别形成两组动脉和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用公式F=(dQ(t)/dt)/(Ca(t))计算两组的每个时间段的灌注值.结果常规注射流率下,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已有对比剂进入,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偏低.提高注射流率后,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无对比剂进入,此时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准确.结论大斜率方法的缺陷是它的假设前提实际情况下很难满足,以致计算出的F值偏低.可通过增加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或预先对动脉TDC进行人工处理的方法加以纠正.

    作者:吴庆德;胡春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两组联合咪唑安定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咪唑安定与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与丙泊酚两组联合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它副反应的对比观察.方法 146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组(Ⅰ组,n=77)和咪唑安定联合丙泊酚组(Ⅱ组,n=69),两组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诱导时发生的胸壁肌僵硬和肌阵的例数.结果丙咪组(Ⅱ组)诱导前后MAP变化明显,下降幅度达30%,HR也多数下降;而依咪组(Ⅰ组)MAP在诱导前后变化小,肌阵挛等副反应较单独使用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结论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联合应用更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诱导快、副作用轻等特点,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全身麻醉联合诱导麻醉用药.

    作者:张洪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488例分析

    2003年1月~12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448例,结果小于49d的完全流产率为90.16%,其中初产妇完全流产率达96.18%,第二胎完全流产率为87.36%,三胎或以上完全流产率为77.14%.该法效果满意、方法简单,作用快,副反应轻.其缺点是有一定的不完全流产率或失败率,且存在阴道出血时间长的缺点,对此可加用生化汤或丙酸睾丸酮提高完全流产率.对于初产妇、手术人流的高危对象或对手术有顾虑心理者,特别适用.

    作者:刘琼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的影像学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痰中、胃液内找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的11例IPH患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紊乱、毛玻璃样、云絮片状、网状、网结状、粟粒状或上述几种改变的复合征象,同时心影多有增大.结论 X线胸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有效的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对IPH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作者:王琪;周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许多疾病有关,血中tHcy升高可致流产、新生儿缺陷直至中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及老视,尤其被认为tHcy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酶和维生素缺乏有关.作者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顾炳权;王多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金钠多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金钠多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SMI患者应用金钠多注射液治疗,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等变化.结论金钠多注射液具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血液动力学改善作用和组织保护作用,是治疗SMI的有效药物.

    作者:颜建忠;翁丽;陈佩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及非脑卒中组(对照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在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C肽释放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范红心;施铁明;姚品芳;连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方法通过分析1991年~2003年1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治愈15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2例,腹腔脓肿2例,经换药及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引流治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十二指肠修补和改良的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比较实用的,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及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森;陆志荣;刘兆伟;陶国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LPS对机体内源性纤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细菌内毒素(LPS)对机体内源性纤溶的直接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125I-纤维蛋白原进行示踪,建立大鼠肺纤维蛋白沉积模型,研究LPS对大鼠内源性纤溶的作用;同时检测LPS作用后大鼠血浆中PAI-1的水平及活性的变化.结果 Batroxobin能导致纤维蛋白在大鼠肺组织沉积,表现为5min肺组织放射性记数显著升高,而30min由于内源性纤溶系统的激活,肺组织放射性记数降低;给予LPS后,抑制了30min肺同位素量的降低,与重组PAI-1的作用类似,同时测得血浆中PAI-1的水平及活性增高.结论直接证实LPS通过PAI-1途径抑制机体内源性纤溶,提示抑制PAI-1可能有助于治疗G-菌引起的脓毒血症.

    作者:董宁征;吴成亮;季顺东;苏健;江淼;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比较

    目的了解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异同.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7例初治ALL,其中儿童109例,成人188例.结果在成人T系ALL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成人B-ALL中,女性多于男性,在成人伴髓系抗原表达ALL(My+ALL)及CD34+ALL中均为女性多于男性,而在儿童中均未见显著差异.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CD34+在B系ALL中的表达均高于T系ALL;CD34+ALL伴髓系抗原(CD13或CD33)在成人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儿童,两者有显著差异;在成人ALL中伴My+明显高于儿童,两者有显著差异;在成人及儿童My+ALL中CD34的表达显著高于My-者,且有显著差异;CD2+B系ALL均高表达CD34,且儿童比成人多见.结论 B-ALL在儿童及成人中的比率均高于T-ALL;在成人及儿童ALL中,CD34表达与B系ALL及CD2+B系ALL相关;在成人My+ALL明显高于儿童;在成人My+ALL及CD34+ALL中,以女性多见.

    作者:王爱清;朱明清;陈黎;耿美菊;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的升高与脑梗死有关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组、脑梗死组进行血清尿酸(UA)、血脂、血糖等测定.结果脑梗死组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尿酸升高有关.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作对照.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晚期肺癌(Ⅲ期、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作者:李烜;胡华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诊治(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43例,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且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谭纪伏;狄琳娜;孙茂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小细胞肺癌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该种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20例肺部良性疾病、2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以及45例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NSE的水平,再分别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CEA、CYFRA21-1、NSE的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但CYFRA21-1在良性疾病和小细胞肺癌中、NSE在良性疾病和鳞癌以及良性疾病和腺癌中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小细胞肺癌患者NSE显著下降(P<0.01),鳞癌患者CYFRA21-1 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在腺癌患者只有NSE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另两种标志物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均升高,其中CEA在腺癌、CYFRA21-1在鳞癌、NSE在SCLC中尤为明显,化疗后显著下降,三种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肺癌的病理分型,并且可以分别作为判定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徐跃华;汪家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产吻合器用于重度脱垂痔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的方法、疗效、适应症、注意事项及需改进措施. 方法经肛门镜下采用33mm国产吻合器切除重度脱垂痔16例,直肠粘膜脱垂3例.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随访1~10月,效果良好,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直肠粘膜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蒋干超;王业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5例行无肝素前置稀释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5例病人48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死亡3例.结论 CBP能有效迅速地降低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同时能够改善严重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对于合并轻度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尚难以定论.

    作者:徐志华;虞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分布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分布的特征.方法选择168名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健康汉族人,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poE基因第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112位和第158位氨基酸碱基的基因序列,cfo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电泳,经银染色后分析ApoE基因型.计算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江苏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载脂蛋白E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ε2/2=0.60%,ε2/3=11.90%,ε2/4=1.20%,ε3/4=10.70%,ε3/3=75.00%,ε4/4=0.60%;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7.14%,ε3=86.31%,ε4=6.55%.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中国人群ε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结论江苏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他地区中国人群频率分布相似,与欧美人群不同.

    作者:张华;李伟章;崔俊友;钱惠东;苏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诊断肿瘤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患者,空腹静脉注射18F-FDG 370~555MBq后45~60min,采用PhilipsIRIX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进行显像,经迭代重建,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以目测双盲阅片和计算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L/B)的放射性比值进行诊断分析,并与手术、组织病理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作出的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44例患者中后确诊为恶性者34例,良性者10例.恶性组L/B值为5.76±3.38,良性组L/B值为2.01±0.74.两组患者的L/B比值差异显著(P=0.000).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值2.0为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时,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或其转移复发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4.1%(32/34)、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90.1%(40/44).结论 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寻找肿瘤转移复发灶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尹立杰;张玮;何杨;吴翼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螺旋CT研究

    目的探讨SCT(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主要为听骨链)的显示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90耳(男52耳,女38耳)分三组,1组为正常SCT组30耳,2组为正常HRCT(高分辨率CT)组20耳,3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40耳,利用Somatom Plus 4 CT进行扫描,用SSD(表面阴影成像)、MPR(多层面重建)螺旋CT三维成像软件处理图像.结果 SCT较HRCT扫描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中耳结构,对一些细微结构显示较一般HRCT扫描好.对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上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0%、93.3%、96.6%.SCT对3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结构的破坏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构破坏情况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诸伟;奚日泉;胡春洪;郭亮;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晚期胰腺癌随机分成2组.A组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化疗为28d重复,鸦胆子油乳20d为一周期.结果 A组总有效率(RR)43.75%,中位生存期8.6个月,一年生存率25%.B组总有效率(RR)12.5%,中位生存期6.4个月,一年生存率18.75%;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A、B二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Ⅰ度12.5%vs25%,Ⅱ度25%vs37.5%,Ⅲ度12.5%vs18.75%,Ⅳ度6.25%vs6.25%.结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疗效好于单纯化疗组,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姜洪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