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张海;杭敏;蔡志伟

关键词:血脂康, 高脂血症, 血脂指标
摘要:目的研究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对照法把病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bid,对照组口服弹性酶0.6,tid,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血脂康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自身对比,TC、TG、KDK-C|VLDL-C、ApoB分别从7.08±1.12(mmol/L)降至5.26±0.85(P<0.001)、2.04±0.15降至1.70±0.09(P<0.01)、3.62±0.45降至2.71±0.37(P<0.01)、0.63±0.16降至0.49±0.14(P<0.05)、1.31±0.07降至1.17±0.07(P<0.05);HDL-C和ApoA分别从1.38±0.24、1.38±0.14升高至1.5±0.23和1.49±0.12(均P<0.05);粥样硬化指数从4.13降至2.49。而弹性酶仅能降低TC和LDL-C(P<0.05),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组相比:血脂康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为96.67%和76.67%,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76.67%;弹性酶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均为36.67%,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23.33%。均P<0.001。两药对血糖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脂康0.6,bid,调脂作用理想而全面,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造影脉冲响应分析心肌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1 背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均能引起内皮损伤,心外膜冠状动脉和冠脉微血管均能引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下降,或微血管病都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参与机制或直接原因。此外,PTCA、支架和旋磨等介入技术可引起冠脉微血栓,再灌注治疗AMI恢复微循环灌流或无复流的评估,均需对心肌血流、微循环灌注进行临床评估。

    作者:骆秉铨;陈兴新;张义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药物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药物对高原人体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4100m高原20天的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红景天组、乙酰唑胺组、西氏胶囊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在安静时、服药前、后及踏阶运动后分别检测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及血栓形成系数(TFL)。结果服药前运动后较运动前四组各指标均降低(P<0.05~0.01);服药后对照组和乙酰唑胺组均降低,红景天组ηb、ηp、ηr、IR、TK、VAI均降低,西氏胶囊组ηb、ηp、ηr、IR、TK、VAI、TFL均降低(P<0.05~0.01)。服药后较服药前对照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服药后较服药前三组药物ηb、ηp、IR、TK、VAI、TFL均降低,运动后ηb、ηp降低显著(P<0.05~0.01)。结论几种药物均只有改善组织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作者:崔建华;王引虎;张西洲;哈振德;朱永安;王伟;马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安环所致子宫出血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的观察

    本文测定了安环所致子宫出血病人的血流变指标,发现安环所致子宫出血病人的血浆粘度明显下降。另外测定了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孕激素的水平明显影响血液粘度。

    作者:丁敏;易钢;钟梁;程绮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对照法把病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bid,对照组口服弹性酶0.6,tid,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血脂康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自身对比,TC、TG、KDK-C|VLDL-C、ApoB分别从7.08±1.12(mmol/L)降至5.26±0.85(P<0.001)、2.04±0.15降至1.70±0.09(P<0.01)、3.62±0.45降至2.71±0.37(P<0.01)、0.63±0.16降至0.49±0.14(P<0.05)、1.31±0.07降至1.17±0.07(P<0.05);HDL-C和ApoA分别从1.38±0.24、1.38±0.14升高至1.5±0.23和1.49±0.12(均P<0.05);粥样硬化指数从4.13降至2.49。而弹性酶仅能降低TC和LDL-C(P<0.05),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组相比:血脂康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为96.67%和76.67%,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76.67%;弹性酶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均为36.67%,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23.33%。均P<0.001。两药对血糖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脂康0.6,bid,调脂作用理想而全面,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

    作者:张海;杭敏;蔡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列腺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30例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同时采指端血,制成活血片,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生物诊断仪测定活血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冠心病患者甲襞微血管数目5.87±0.92条/mm;输入枝口径5.75±0.63um;红细胞聚集率90.65±5.35、血小板聚集率86.58±9.64、活化率60.55±10.35;白细胞聚集率35.45±5.25、活化率86.35±12.46。治疗后,甲襞微血管数目6.92±0.51条/mm;输入枝口径7.53±0.34um;红细胞聚集率12.68±4.38、活化率34.78±7.54;白细胞聚集率12.68±4.38、活化率30.69±6.54。经比较,前列腺素E1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甲襞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输入枝口径扩张(P<0.05~0.01);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率;白细胞聚集率、活化率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前列腺素E1性能稳定、无血管刺激副作用;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微血管密度;抗血小板聚集活化、改善血细胞流变学特性;疗效显著。

    作者:龙建军;张义勤;骆秉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病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纤维化不同分期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联合血流纤维化指标对无创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经肝活检确定28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肝穿前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IV-C的含量,多普乐超声动态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Dρv)、肝静脉内径(Dsv)、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Vρv)。结果随纤维化程度增加,Dρv、Dsv依次增大,Vρv依次减小,Dρv于S3期非常显著增大,Dsv于S2期显著增大,Vρv于S2期非常显著下降、血清HA、LN、IV-C含量亦随纤维化增高而升高,HA、IV-C在S1期肝显著上升,LN在S2期显著上升。结论 Dρv、Dsv、Dρv及血清HA、LN、IV-C可能间接反映了活动性肝纤维化中晚期或早期肝硬化。

    作者:朱伟;阮翠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潜艇艇员红细胞变形性与血脂的关系

    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能力,对维持血管的正常状态,保证微循环的正常灌注,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状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检测了潜艇艇员在特殊环境中的红细胞变形指数(TK)与血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核潜艇艇员30名,男性,年龄29.1±4.9岁;潜艇艇员18名,男性,年龄31.1±1.9岁。

    作者:贾妙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头下静脉丛与血液粘度的相关分析

    我们对343例门诊患者同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探讨乳头下静脉丛出现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1 对象、方法与结果1.1 对象 1998年12月~2000年7月我院同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门诊患者。其中乳头下静脉丛淤滞增粗明显可见者(以下称静脉丛组)199例,男113例,年龄38~71岁,平均61.57~7.56岁;女86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4±8.86岁。对照组(没有出现乳头下静脉丛者)144例,男80例,年龄40~78岁,平均58.84~9.85岁;女64例,年龄43~72岁,平均58.83~8.44岁。

    作者:戎娟;樊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指尖末梢微量血,用可变投射显微镜(BVPM-15型)测定红细胞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聚集性的积分值及4项指标的积分总值,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比。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微循环5项指标测定值分别为20.131±1.638、25.718±2.114、16.002±0.688、16.164±1.432、83.268±1.695,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通过该系统研究证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末梢血细胞流变性存在明显障碍,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简便快速。

    作者:臧益秀;田斌;姜莉华;吴学君;刘宗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积分值分析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冠心病及19例脑梗塞患者的指尖末梢微量血,用可变投射显微镜(BVPM-15型)测定红细胞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聚集性的积分值及4项指标的积分总值,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比。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微循环5项指标测定值分别为18.180±7.914 19.409±8.342 15.909±5.648 13.273±5.202 66.864±0.719,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证明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细胞流变性存在明显障碍。方法简便,可直观、快速地为临床提供其微循环状态的信息。

    作者:姜莉华;臧益秀;李钧;孙红胜;窦岩;刘宗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探讨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质量控制是血液流变学检测所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使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质量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QP)、质量的实验室运作(QLP)、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和质量改进(QI)等。

    作者:王红杰;李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骨髓移植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典型同基因BMT小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骨髓移植对照组(BMT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处理组(川芎嗪组),另外设正常一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小鼠,共3组。BMT组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次。每天2次,川芎嗪组胃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2mg/只、次,每天2次。分别于BMT后第1、7、14天观察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CMMNC),使用免疫组化SABC-AP法测定骨髓组织切片中硫酸肝素(HS)表达水平;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tromaeell derived factor,SDF-1)的表达水平;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组第7、14天外周白细胞、血小板、CMMMNC、CXCR4表达水平、HS表达水平、SDF-1均显著高于BMT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早期促进骨髓造血。

    作者:孙汉英;房明皓;任天华;戴琪琳;刘文励;路武;徐慧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现代光学、光电学、医学影象学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图象处理技术实现图象的数字化,并进行图象处理,改善图象质量,实现高智能化检测,完成图象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 1.显微镜要求放大倍数、分辨率要高,放大倍数可调,并配备满足一定波长要求的冷光源。对特殊的图象源,要求配备相差、偏振、暗视野滤光片等。光学系统优良,成像清晰。高分辨率摄象机以及高性能显示器等硬件也是再现清晰图象的必备条件。2.选择性能良好、彼此匹配的图象采集卡,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开发多功能图象处理软件,实现图象的数字化处理。结论利用先进的硬件技术和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完善的实现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

    作者:龙建军;骆秉铨;周子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SR-K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ESR-K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445例无活动性炎症的男女性中老年成人检测ESR-K、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并作动态ESR分析。结果 ESR-K值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603,P<0.01);按ESR-K水平分组显示ESR-K水平依次上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及其阳性率呈阶梯增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动态ESR-K呈持续缓降、前/后期速降、持续速降型表现时,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阳性率依次增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作者:吴杰;李斌;戴燕芳;马文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脾移植术和全脾切除术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例,采用LIANG-100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随访一周、三月。结果自体脾移植组,术后一周全血粘度升高(P<0.05)。术后三月全血粘度降低(P>0.05)。脾切除组,术后全血粘度持续升高(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对预防和改善术后远期血液流变高凝状态是有利的。

    作者:王浩炜;吴浩荣;刘根寿;李军成;蒋国勤;庄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光量子疗法并丹参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综合观察

    高粘滞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6例)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光量子疗法(UBIO)合并丹参静脉滴注的治疗组(46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对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聚集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01),提示UBIO明显改善高粘滞综合征患者的血液粘度,从而改善微循环。

    作者:严鸿兴;程琳慧;蔡军;许月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96年~2000年《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情况初步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2000年《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共计1038条,引用263种期刊,其中医药学243种,生物学10种,其它10种。这243种医药学期刊中,中华医学系列杂志36种,中国医学系列杂志42种,医学院学报34种,临床(实用)医学杂志18种,国外医学系列分册17种,省市医药36种,军队医药5种,中医药杂志20种,其他35种。其中引次在8次以上的期刊有29种,依次为:1.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29);2.微循环学杂志(46);3.中华内科杂志(32);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7);5.中华血液学杂志(27);6.中华医学杂志(27)等,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次多,达129次,占12.43%,是我国血液流变学首选核心期刊。

    作者:楚立云;李成建;张永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8项生化指标与血液流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分析异常的生化指标与血液参数的关系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普利生LBY-N6A旋转式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指标、微量毛细管法测红细胞压积(HCT),研究了381例体检人群血液中28项生化指标与11项血流变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ALT、TP、ALB、GLOB、UA、TCH、APOB、B/AI、A/G、LDH、TG、CREA、Ca、P、GLU15项生化指标与11项血液变参数间呈显著的直线相关(P<0.05~0.001),男女有别,其中男性仅为前8项呈直线正相关;而女性为15项,其中有多项生化指标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及A/G与多项血流变参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的共同点是:ALT、ALB、TP、GLOB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TP与血浆粘度、ALB与HCT均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提示血流变参数结果受多种异常生化指标影响,本研究仅发现了这些生化指标与血流变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安桂仙;周国忠;茅国锋;崔可欣;杨国灿;邱霞娟;马先槎;章绣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家兔血小板细胞膜参数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家兔血小板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膜流动性LFU。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理。结果实验组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LFU明显增加,微粘度η明显降低,对照组与实验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增加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η。

    作者:李延平;刘凤芝;孙金圣;王孝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研究中药不同组方对实验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用正交设计法组方研究人参、莪术、当归、川芎、麦冬等中药不同组合,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剂量使用,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选择L18(37)表。结果佳处方为当归9g,川芎9g,麦冬6g,人参3g。结合中风的病因病机,选择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凝血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可以确切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处方为当归、川芎、麦冬、人参。其中当归活血逐瘀为君药,川芎益气活血为臣药,麦冬滋阴生津为佐药,人参补气为使药。

    作者:张志波;徐庆臻;申庆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