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刘变英;陈星;原丽莉;张乃珍

关键词:原发性, 食管中段, 胃镜检查, 内镜检查, 黑色素瘤, 表面呈现, 变焦放大, 基底部, 覆盖物, 吞咽, 色调, 皮肤, 黏膜, 隆起, 结节, 患者, 查体, 不平
摘要:患者男,52岁,吞咽不适2个月,在外院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肿物.入我院后,查体全身皮肤未见黑色素瘤.Fujinon EG 485 ZW变焦放大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6 cm处可见2.5 cm×2.0 cm的肿物,表面呈现黑褐色调,有结节感,高低不平,肿物表面黏膜光滑,似有膜样覆盖物,基底部有相连的蒂样隆起(图1).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52岁,吞咽不适2个月,在外院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肿物.入我院后,查体全身皮肤未见黑色素瘤.Fujinon EG 485 ZW变焦放大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6 cm处可见2.5 cm×2.0 cm的肿物,表面呈现黑褐色调,有结节感,高低不平,肿物表面黏膜光滑,似有膜样覆盖物,基底部有相连的蒂样隆起(图1).

    作者:刘变英;陈星;原丽莉;张乃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临床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LES区食管壁增厚,压力增高.治疗方法以气囊扩张为主,扩张治疗虽可短期内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但患者复发率很高,且易导致穿孔、出血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庆印;张春梅;姜开通;黄传兰;曾宪忠;鲁临;吉布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内镜诊治胆胰疾病及疑难病例讨论

    北京消化疾病中心于2005年9月举办了首届消化内镜沙龙研讨会,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澍田教授主持,历时一天半.沙龙坚持平等、积极、向上的原则,突出研讨、沟通、互动的特点.

    作者:郭学刚;冀明;张澍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环氧合酶-2、核因子-κB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尼美舒利逆转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OX)-2、核因子(NF)-κB在胃癌及异型增生中的表达,并研究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COX-2、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TM两步法对84例胃癌和54例胃异型增生组织中COX-2、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在体外实验中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细胞培养,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COX-2、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NF-κB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59.52%,均高于异型增生(P<0.05),COX-2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并与NF-κB的表达相关(P<0.05),COX-2与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P<0.05).体外实验中结果显示尼美舒利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作用48 h后尼美舒利100、200μmol/L组COX-2、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COX-2、NF-κB之间正相关(P<0.05).结论 COX-2、NF-κB与胃癌的发生转移相关,并且NF-κB蛋白作为上游调控因子调节COX-2的表达.尼美舒利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COX-2、NF-κB的表达在其抑制肿瘤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费素娟;朱祖安;刘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活动性和非活动性UC患者以及对照组肠镜活检组织中HGF、c-Met表达;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活动性UC组、非活动性UC组H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8%、100%;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2%、1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HGF、c-Met在UC结肠黏膜表达与PCNA过表达正相关(r分别为0.648、0.645,P均<0.05).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可能在UC结肠炎症黏膜修复中起作用.

    作者:陈凡;林琳;张红杰;王涛;杨希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心电监测分析

    胃肠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和痛苦,尤其对冠心病患者,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操作时的强烈刺激常致患者心电图应激性的改变.为比较无痛和常规胃肠镜检查对冠心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我们从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共收集了140例冠心病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中持续心电监护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红;唐继志;胡漂有;方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镜诊治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1995年2月~2005年10月,作者单位共完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1451例,在此基础上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351例次,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6例,发生率1.10%,其中与EST操作相关并发症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征翔;孙建良;陈敏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乳头癌致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是指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而胰腺腺体的形态和功能正常.临床上表现为轻至中度的急性胰腺炎,腹痛伴短暂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影像学改变为胰腺组织水肿.目前认为RAP常见病因为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毒素、药物以及先天性畸形如胰腺分裂、环状胰腺、胆总管囊肿等[1].本文将描述由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所致的复发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廖专;刘鹏霞;袁晋华;王洛伟;张薇;吴晓辉;李兆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1996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们为6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林;娄善华;杨龙江;靳巍;刘雅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使用超细胃镜经鼻插入(简称经鼻胃镜)是一种新的胃镜检查方法,我院消化内镜室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共进行了125例经鼻胃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庆宁;杜艳蕾;李瑜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内镜多普勒超声测定十二指肠溃疡血流的价值

    内镜多普勒超声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胃肠病领域,其后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研究,但对消化性溃疡底部血流特点描述的报道尚少.我们用内镜多普勒超声检查7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溃疡底部血流的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滨;史维;赵聪;王琼;巢齐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以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各层,1937年由Kaijser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为:(1)消化道症状;(2)经组织学证实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从食管至结肠一个或多个部位;(3)不伴有其他器官浸润;(4)无寄生虫感染的证据[1].但临床上对该病仍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导致误诊.本研究总结了2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李渊;周洪美;顾芳;金珠;崔荣丽;王爱英;丁士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胶囊内镜肠道准备初探

    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国外一般不主张进行肠道准备,只要求在检查前流体饮食12 h后绝对禁食12 h,国内大部分的医院是要求进行肠道准备的,其方法大致与结肠镜肠道准备相同.我院自2004年引进胶囊式内镜以来,共进行胶囊内镜检查30例,为了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我们总结对比了以下3种不同的准备方法.

    作者:康艳;陈星;刘变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选择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84例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行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术后常规病理组织送检.结果 84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剥除,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创面渗血2例(2.3%).83例获得病理诊断,确诊食管间质瘤65例,脂肪瘤17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经平均4.1个月的内镜随访,未见病变再发.结论 小探头超声辅助下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玉龙;王邦茂;刘文天;黄迺侠;曹晓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内镜治疗吻合术所致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一例

    患者女,52岁,因黑便、贫血、腹痛1个月入院.十二指肠镜检查见一肿物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8 cm×7 cm×7cm,上缘紧贴十二指肠乳头,向腔内生长突入十二指肠降部使该部阻塞(图1),活动度差,活检为间质瘤.

    作者:陈尔东;姜世满;王明涛;李雪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机理的初步探讨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胆道狭窄中以吻合口狭窄多见,约占胆道并发症总发生率的一半;非吻合口的狭窄常位于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与胆总管[1].

    作者:卢晓云;邹晓平;徐肇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静脉曲张临床及血流特征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胃曲张静脉(GV)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显示的血流特征.方法 分析经内镜确诊的GV病例50例并分型,比较不同类型的内镜表现及CTPA检查结果.结果 50例患者中,GOV-Ⅰ型29例,GV多为轻度,CTPA示血流来源以胃左静脉为主,胃肾/脾肾分流者17.2%;GOV-Ⅱ型10例,GV严重程度不等,CTPA示多为胃左、胃后、胃短静脉混合供血,有分流者50.0%;IGV-Ⅰ型11例,GV多为重度,CTPA示血流来源以胃后、胃短静脉为主,有分流者63.6%.GOV-Ⅱ型和IGV-Ⅰ型出血发生率高于GOV-Ⅰ型(P<0.05).结节形和瘤形的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迂曲形(P<0.01).结论 Sarin分型结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可明确胃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预测其出血风险性.CTPA显示不同类型GV的血流来源不同,分流发生率不同,因此疗效也有差异.

    作者:赵红;于永征;赵丽琴;贺文;于中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第七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于2006年4月7~9日在南京召开,收到会议论文170篇,参会代表600余名.16位著名消化病专家的专题讲座和8位国内一流的消化内镜专家的操作演示,丰富精彩,现将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作者:朱人敏;张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年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一例

    患者女,31岁,因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1个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静注丙泊酚150 mg)检查,发现距门齿30 cm处食管右壁一直径约0.5 cm结节状、白色半透明样隆起,表面无充血,周围黏膜无异常,贲门口周围黏膜点、片及条状充血,胃窦黏膜红白相间.活检钳触之质软,活检3块后隆起基本消失(图1).诊断食管下段隆起病变、性质待定.1周后病理报告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图2).按食管炎正规治疗15 d后胃镜复查原病变位置光滑、平整.

    作者:王仲玉;孙华;傅汉中;郝佩勇;李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酷似克罗恩病的肠结核一例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消化道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内镜下有相似病变时.现将我科近收治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宋震亚;赵奕;钱可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