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琼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其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与心肌梗死( AMI),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BN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于桂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和首要的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需卧床等优点,有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的诸多并发症。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经桡动脉PCI患者6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11年出生2013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6例,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早产儿有36例,多胎早产儿16例,前置胎盘3例,羊水过多早产8例,严重贫血7例,精神紧张5例,其余11例原因不明。体重1000-1250g 的22例,1250-2000g 的41例,大于2000 g的23例。我院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并经专人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早产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皮肤护理外,根据阿氏评分及全身状况,首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作者:李居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比使用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同时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6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而且治疗组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病程及缓解症状,优于抗生素,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作者:崔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临床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我院92例患者(男58例,女34例)的分析,从入院24-48小时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探讨为临床高血压患者制定自我监测的管理措施。结果92例住院患者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管理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王迎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春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为常见。白内障手术可解决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术前准备对手术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王家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左归丸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阳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左归丸加减,对照组口服万艾可片(美国辉瑞公司),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为78.6%,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IEF-5评分(8.12±2.34)改善优于对照组(3.74±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左归丸治疗阳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荣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疗效可靠,缩短患者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翟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临床观察,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室颤,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结果经积极急诊救治后,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8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4例抢救成功。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绿色通道转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及时救治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好办法。同时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孙相启;耿作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物来曲唑联合HMG在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来曲唑(LE)组(38例)和对照组:克罗米芬(CC)组(40例)。 LE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LE5mg/d口服,第8天加用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CC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CC100mg/d口服,第8天加用HMG至HCG日。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例数。结果 LE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组无一例发生0HSS。 LE组周期妊娠率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E促排卵效果好,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妊娠率高,并能减少OHSS风险。
作者:赵伟;刚春玲;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李桂萍;李桂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肿瘤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针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了热点,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是09年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主要通过调控HGF-MET信号通路,加强肿瘤的增殖转移能力。研究证实,MACC1基因在多种肿瘤里存在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多种肿瘤转移的独立指标。本文就MACC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MACC1基因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潜在的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剑;任德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微创抽吸手术)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7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窗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22.9±6.1d)、死亡率(4,1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41%)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32.2±7.3d;6,16.22%;6,16.2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率(34,91.8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31,83.7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率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苗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该病具有容易反复、病程长、并发症种类较多,不仅成为各种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沉重负担,也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糖尿病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城镇居民而言,构建糖尿病防治模式可以说意义深远,因此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作者:薛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与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累计收治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0名,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好转率达到95%,对照组好转率为50%;同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消减患者的恐惧和悲观的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从而增强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张仕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臂丛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中麻醉采取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B组患者麻醉采取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并且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米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认真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来诊断的80例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 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这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而患病。结论经过我院及家长对这些患儿进行营养、睡眠、体质等方面的细心照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小儿的呼吸内科上的疾病。
作者:陈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香菇肌理玉洁,气味芳香,味道鲜美。常人多只知道香菇之美,却不知道香菇的药用价值。香菇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二用真菌。古代医书记载,香菇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健胃助食之功效。近年来,有关香菇药理和疗效的研究很多,普遍认为香菇有多方面的功效,如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生长、平肝、解毒等效。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香菇多糖对慢性肝炎的临床药用价值,使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香菇在中药临床应用上的价值。
作者:李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刘兆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