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庆
目的浅谈降低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方法抽取手术室2012年下半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2012年度下半年实施陈旧的护理管理方法为对照组,将2013上半年实施相关的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内发生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开展降低院内感染的管理方法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了低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主要是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赵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是希望透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变先前凝固的教学。对于外科护理教学而言,也存在着以上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均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外科护理学是一项非常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他要求学生学会应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教学环节也应当以实验教学为主。为此,本文探索现今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技能。
作者:华毛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介绍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语言、肢体功能,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及肢体血供及全身皮肤色泽情况。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20d,存活27例,其中日常生活能自理20例,部分自理7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注意溶栓药物在一小时内的药效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各种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作者:杜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考察奥曲肽在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现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对其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严格禁食水,肠外营养、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积极补液、抗感染、润滑肠道,胃肠减压等;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静注奥曲肽。结果常规组(40例)治疗有效率77.50%;奥曲肽组(40例)治疗有效率95.0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肛门排气、出院时间均早于常规组,胃肠减压量低于常规组。各数据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非手术型肠梗阻具有较好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作者:孟凡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分析血液透析室护士综合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血液透析室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真正实现对患者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胡萍;王芳;曾白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小儿肺炎是我国在幼儿和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感染病,一旦出现这种病情,对小孩的身体将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简要概括了小儿肺炎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浅要分析了小儿肺炎的中医诊断以及对小儿肺炎护理和治疗的方法,为医疗工作者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孙加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稀释液在PICC导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剂量10万单位的尿激酶1支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10ml抽取尿激酶稀释液5ml,将PICC导管管端的肝素帽换成三通接头,侧臂接上10ml的空注射器,直臂接上10ml抽有尿激酶的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回抽形成管腔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尿激酶吸入导管内,30分钟回抽一次,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回抽有血,持续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等。结果15例 PICC患者中有5例出现导管堵塞,5例通过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均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在PICC导管发生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邓燕玲;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于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建立绿色通道后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选择4年前我院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时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检查与治疗方式,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各项数据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平均输血量、复发出血率、手术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帮助医生及时迅速地判断出病因并制定出完善的诊断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妙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病患的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护理对 ICU 重症病患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入住 ICU 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娟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时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我院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心内科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室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王金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终延长患者生存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166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中医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三个月有效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对两组患者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中医组恶性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其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较为满意;中医组恶性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大多能生存六个月以上,而对照组患者大多仅能生存六个月以内,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配合使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的保证,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职工心理疏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思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范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治疗的1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都行常规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的空腹血糖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差别不明显,且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差别也不明显,但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好。结论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喜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给予有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防治应激性溃疡、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的3天后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2%。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具有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肿周围缺血,改善神经营养,对脑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遂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对治疗失眠胃腑郁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失眠患者6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名,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名,每晚睡前半小时予安定2.5mg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及临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治疗组药物临床依赖性及副作用亦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失眠胃腑郁热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双侠;郭成龙;毛茂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带教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生所在医院的管理水平、综合实力、带教能力等方面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将直接影响着实习生今后的工作[1]。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长期承担不同层次护生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本文探讨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基容;秦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者64例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肾功能逐渐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者必须加强临床病情特征的观察并实施有效的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将临床上14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72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72例患者采取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对144例外科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通过对72例外科病人进行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模式,促进外科护理向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桑姆;普赤·央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钙丢失加速,每年丢失2%-3%,尤以绝经后2-3年快,易导致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疼痛等。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案用药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选择在我院妇科门诊经骨密度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52例为观察对象,近3月内未服用过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作者:姜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精神病的治疗在急性阶段还是以药物为主,但由于其用药量大,时间长,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物可因种类、剂量或患者个体不同而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所服药物的特点,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地记录和反映病情,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常见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赵婷;李建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