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观察

张会娟;李道明;欧阳军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OS患者24例,给予二甲双胍片1 500 mg/d,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停药4个月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观察月经变化和排卵情况.结果: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17例(70.8%)患者恢复规律的排卵性月经.LH、T、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在停药后4个月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停药4个月内,已恢复排卵性月经的患者又相继停经.结论: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PCOS的药物,但在停药后病情易于复发,提示在妊娠后应该继续应用二甲双胍治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皮肤SCC组织和1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皮肤SCC组织中GST-π、MRP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和68.2%(30/44),均高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6.7%(2/12)和33.3%(4/12)(P<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08,P<0.01).结论:GST-π和MRP的表达可能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2者在皮肤SCC耐药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颖涛;刘林嶓;李红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209例

    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功率达90%以上[1],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是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2002年至2003年,作者采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209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史惠蓉;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ngleⅠ类错(牙合)的Wits值、ANB角和APDI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5、0.44、0.55,且3者间均有相关关系(P均=0.000).结论:Wits值、ANB角和AP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的指标,但APDI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严枭;蔡留意;余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麻黄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从麻黄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麻黄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麻黄中总黄酮含量为6.64%,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4%(n=5);多糖含量为4.83%,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02%(n=5).结论:运用微波技术从麻黄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反应速度快,提取效率高.

    作者:薛梅;王新兵;阎豫君;王自军;周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30例早期双侧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急性患者占80%[1].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2].传统康复训练都是对偏瘫肢体进行的[3,4],作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双侧康复训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田景绘;靳淑慧;李冬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唇腭裂患者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唇腭裂患者语音障碍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修复唇腭部的先天畸形外,还必须采取非手术治疗,即语音功能训练、正畸治疗和心理治疗等[1].其中重要、也易被忽视的是贯穿始终的早期语音功能训练.作者对影响唇腭裂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李新明;王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和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和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培养,A组加入1×10-7 mol/L的地塞米松、1×10-7 mol/L的辛伐他汀和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为1 g/L);B组加入1×10-7 mol/L的地塞米松和与A组等量的DMSO;C组只加入与A组等量的DMSO作为对照.96 h后,以RT-PCR一步法分析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结果:A、C组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量及细胞增殖率均高于B组(P<0.01),A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对抗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月白;胡新永;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银杏提取液对嗅神经鞘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液对嗅神经鞘细胞(OECs)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的影响.方法:鼠龄14 d的SD大鼠,断头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嗅球,夹碎嗅球,剔除白质部分,用虹膜刀剪碎后,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OECs,贴壁2 d后,将组织块软瓶培养2~3次,分别用按1:1 600、1:3 200、1:6 400、1:12 800稀释的银杏提取液37 ℃继续培养.以神经生长因子作为阳性对照;以DMEM作阴性对照.分别于培养后第24 h、48 h、72 h和96 h收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使用[ly-32P]ATP掺入,液闪计数法测定PTK活性.结果:阴性对照组OECs的PTK无活性,阳性对照组PTK活性升高.银杏提取液组第48 h PTK活性升高(P<0.01),随后逐渐降低,至96 h PTK无活性.结论:银杏提取液有促进OECs分化的功能.

    作者:布林白乙拉;钟环;谈山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作者:郭丽丽;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关键位点的确定

    目的:确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方法:合成包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的EGFR胞内域的5个小肽片段,利用谷胱苷肽S转移酶共沉淀技术确定能够抑制Dok1 PTB结构域与激活的EGFR结合的小肽.结果:pY1086或pY1148小肽能抑制激活的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的结合.结论:pY1086和pY1148是激活的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位点.

    作者:阎志勇;蔡太生;张勇;汤善均;路长林;何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βR Ⅰ,TβRⅡ).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期瘢痕23例,退化期瘢痕9例;早期瘢痕疙瘩10例,晚期瘢痕疙瘩18例)、15例正常皮肤及15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增生期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退化期瘢痕组织(P<0.05或0.01).瘢痕疙瘩组织中,早期病变与晚期病变组织比较,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βR Ⅰ、T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TGF-β信号转导异常活化有关.

    作者:康深松;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自制组织芯片检测乳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目的:应用自制组织芯片检测乳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取21例乳腺良性增生及61例乳腺导管癌组织共82例,手工制作82点阵组织芯片,然后行Survivin 免疫组化染色.以18例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手工自行研制的组织芯片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后位点成功率达100.00%.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 蛋白不表达,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5/21)和75.4%(46/6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0,P<0.01).结论:在乳腺导管癌发生过程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廷谊;张云汉;孔令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联合分流和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分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内科治疗仅部分患者可暂时控制出血,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断流术、分流术及断流术加分流术.本院自1990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联合脾腔或肠腔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冯留顺;黄天臣;马秀现;叶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肠癌组织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大肠癌组织及23例正常大肠组织中uPA、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uPA和MVD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uPA的表达随Dukes分期、浸润深度的增加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或0.01.)大肠癌组织中uPA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68,P<0.01).结论: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uPA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癌组织的新血管生成.

    作者:唐芙爱;刘霞;刘占举;程香普;郑鹏远;李振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已从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包括对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后结果或结局的研究.作者采用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1]评估了干扰素与常规保肝药物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冯慧芬;张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省医疗事故省市两级鉴定结论分析

    目的:了解某省省市两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状况. 方法:对某省医学会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期间医疗事故再次鉴定的案例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某省省市两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一致率仅为48.15%,省市两级鉴定结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2,95%可信区间为0.11~0.33,P<0.05);再次鉴定结论患方有利率为38.16%,医方为67.74%,医患双方结论有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申请方委托途径构成及医疗机构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省市两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一致性较低;申请再次鉴定时,患方再次鉴定结论有利率低于医方;再次鉴定委托途径及医疗机构级别不影响鉴定结论的公平性.

    作者:孙长青;画宝勇;姚武;赵燕;王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100A4与E-cadherin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48例,Ⅲ期1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36例,阳性5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36例,中高分化50例)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和41.9%;正常肺组织中S100A4无表达,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95.0%;2者在正常肺组织与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S100A4与E-cadherin对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红军;杨鲲鹏;张斌;苏彦河;燕东海;崔新征;李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后在豚鼠内耳的分布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 原液0.1 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 0.1 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 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 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 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 1 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 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 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作者:刘涛;巴云鹏;董明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病理性瘢痕组织、1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33ING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0%、35.0%,43.3%、70.0%、85.0%和30.0%、80.0%、90.0%;病理性瘢痕组织与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3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aspase-3与Survivin(r=-0.400)和P33ING1(r=0.602)表达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与Caspase-3和P33ING1的表达下调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伍成奇;刘林嶓;李珊珊;陈言汤;牛扶幼;郝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西拉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细胞凋亡基因PDCD5抗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细胞凋亡基因PDCD5抗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壁AMI患者38例血管再通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组, n=19)和西拉普利治疗组(B组, n=19),另选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 n=20).A组在血管再通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4周,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拉普利2.5 mg/d治疗4周,C组不用药物.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外周静脉血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A组患者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高于B组和C组,而心功能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高于C组,而心功能低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升高,心功能降低;西拉普利治疗可降低血清中PDCD5抗体表达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汪涛;刘宗芳;孙利强;吴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