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燕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家庭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制定运动方案、联合药物治疗、坚持监测血糖等措施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达到预防其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目的,使糖尿病患者在家庭自我治疗中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作者:韩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妥善固定,并做好护理观察。结果骨科术后护理使用镇痛泵能较好的解决患者疼痛的程度,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护理过程中注意术后患者副作用表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如何计数血小板。方法抽取正常人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同时取其末梢血涂片,用血细胞分析仪XS_800 i分别计数血小板,用EDTA-K2和橼酸钠两种抗凝剂分别抽取4例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血与血细胞分析仪上计数,同时取其末梢血进行人工计数。结果两种抗凝剂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司晓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临床上优质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化疗方案配合中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和传统组,每组有患者60例,其中传统组则是接受普通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护理组则接受优质护理,从心理解压到用药指导,到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停止咳血并两周内没有发生复发患者护理组有43例,传统组有22例,两组对照p<0.05。护理组有效患者咳血消失时间平均为35.4h,传统组则是54.lh护理组明显短于传统组,出血无好转或者加重患者即无效,其中护理组有4例,传统组有1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优质护理,优质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李秀芬;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又被成为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一种替代品,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且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的情况,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从患者肢体、血管、留置针型号选择,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排气、贴膜、封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以规范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
作者:段宁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就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作者:程爱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收集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采取常规安全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管理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外跌倒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嬉戏、打架、暴力行为而导致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次数,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彩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监护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的患者,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鉴别斑块的稳定与否,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有关因素,使不稳定性斑块向稳定性转变,是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方法。从生物工程学角度来看,脂核表面的纤维帽越厚,斑块周围应变越小,斑块较稳定;脂核越大,应变越大,较易破裂,狭窄的程度对斑块的应变影响较小。近年来,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1]。
作者:牛慧敏;薛红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3位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A级有0例,B级有1例,C级的有5例,D级的有15例,E级的有22例。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得到改善,基本获得1-2级恢复。同时随访观察各位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椎体高度基本恢复。结论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髓功能。
作者:刘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肝包虫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肝包虫的并发症及手术方法。结果肝包虫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仍然末明显减少。结论根据肝包虫的位置、大小、包虫的多少而决定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阿布力克木·吾甫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SOM(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进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溃疡治疗的病患82例,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2例甲组和40例乙组。对甲组实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对乙组实行口腔溃疡散治疗。使用含有皂角以及蒲公英等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患具体的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次数。将口腔溃疡散用棉棒等将其均匀分布在发生溃疡的部位进行外敷。对于两组病患还需要每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等。结果对两组病患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甲组病患的治愈率为52.38%,总的有效率为100.00%。乙组病患的治愈率为47.50%,总的有效率为97.50%。甲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优于乙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炎喷雾剂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和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非常接近,但是其起效快,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董彩莲;王明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中西医治疗乙型脑炎(乙脑)例疗效,降低乙脑病死率、致残率。方法早期使用喜炎平、纳洛酮,积极降温、镇静,及时降低颅内压等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4例,治愈率51%,好转9例,疗效较好。结论含喜炎平、纳洛酮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乙脑,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韦恒;甘荣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选择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麻醉。结果实验组无痛比率高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比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科手术中,选择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疼痛率低。
作者:康利;袁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经过胃镜检查或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三组,每组50人。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对照组1组采用纯中药胃康灵,对照组2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个疗程(每两周一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四周后,胃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经过胃镜检查后病情也有所好转,三组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治疗后,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西药奥美拉唑对照组1组和单纯使用中药胃康灵对照组2组(P<0.05)。治疗四周后对患者进行跟踪,一月后对照组1组合2组均有2例复发,治疗组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过三组比较,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可以放心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邵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1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患者术前术后给与护理干预,观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治愈15例,治愈率93.8%。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电针组用电针结合牵引治颈椎病36例,温针组用温针结合牵引24例,观察及统计术后疗效及施术耗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8.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电针组施术耗时少,明显提高治疗效率。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电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效率更高。
作者:庄建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用超声诊断妇产科的急腹症72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AS及和经TVS诊断之后加以治疗的7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情,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32例异位妊娠流产破裂,4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2例急性子宫穿孔,6例急性盆腔炎性反应,14例各种类型流产,12例前置胎盘。超声与术后结果符合70例,符合率为97.22%。结论超声诊断中本次用到的两种方法,相互完善,操作容易,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2011年6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详细观察患者住院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左心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值、脑钠肽浓度,研究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并对出院1个月的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用药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析。结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1例(42%)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心室扩大与心功能恶化不断提高。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低于未发生者( P<0.05),而其脑钠肽值显著增高。临床上采用胺碘酮的患者与未采用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明显减少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患者预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治疗药物等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作者:冯国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