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远端骨折各种并发症治疗进展

蒙勇志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治疗进展
摘要:胫骨远端骨折治疗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残率高。国内外对胫骨远端骨折在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诸多改善。本文综述了并发症分型及防治方面的进展。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推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共10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6例,开腹手术38例。囊肿直径4.0.0-10.0cm,其中44例为双侧囊肿。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上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共3例,1例为腹腔镜组,另2例为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医生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其在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方面较开腹手术优势突出,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结果术后平均掌倾角11.4°±5.1°,平均尺偏角16.7°±3.2°,钢板固定无松动,骨折无再移位,无感染、无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腕关节评估标准[1],其中优2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7%。结论通过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安全可靠且稳定性好,患者术后可进行早期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炳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例临床分析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感染后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其可累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眼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器官系统,并引起机会性感染疾病、肿瘤、甚至导致死亡等一系列综合症,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 HIV 主要存在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其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广泛传播,住院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数量也在逐年上升[1],医护人员难免要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而这些均是医源性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2]。我院2013年3月确诊8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例,确诊后不但患者得到专科治疗并减少其传播,医护人员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积极防护,避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

    作者:孙伟红;安东善;邢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在急诊期采取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在急诊期采取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更高,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 ADL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梗死患者在急诊期采取高压氧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对患者生活治疗进行显著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作者:王秋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肺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能有效的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杜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风湿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出现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风湿患者住院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患者出现睡眠功能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睡眠状况均获得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睡眠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存在睡眠障碍的风湿病患者加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应该从风湿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出发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注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压疮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彼此相互影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的研究,从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评估、分期、预防及护理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早期干预是预防压疮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溃疡散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溃疡治疗的病患82例,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2例甲组和40例乙组。对甲组实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对乙组实行口腔溃疡散治疗。使用含有皂角以及蒲公英等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患具体的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次数。将口腔溃疡散用棉棒等将其均匀分布在发生溃疡的部位进行外敷。对于两组病患还需要每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等。结果对两组病患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甲组病患的治愈率为52.38%,总的有效率为100.00%。乙组病患的治愈率为47.50%,总的有效率为97.50%。甲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优于乙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炎喷雾剂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和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非常接近,但是其起效快,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董彩莲;王明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CSCIWFD)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加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中不同类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全部患者并没有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症状,手术之前的JOA评分平均为5.8分,手术6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8.51分,12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10.13分,24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12.14分。结论依据不一样的病理类型,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选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有效减压,进行融合与内固定,能够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保留自身牙根的覆盖义齿修复的研讨与体会

    覆盖义齿又名上盖义齿,是指义齿基托覆盖在天然牙、已治疗的牙根或种植体上并由它们支持的一种全口义齿。这些被覆盖的牙或牙根称为覆盖基牙。牙与牙槽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牙槽骨随着牙的生长、萌出而发育,依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和功能而得以保持。若牙齿全部拔出后,牙槽骨的吸收改建就立即开始,在临床上呈现低平或凹陷的颌骨,这种表现尤以下颌为多见。

    作者:厉福芹;刘君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症患者宫腔病变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正常宫腔23例(11.50%),异常宫腔177例(88.50%),异常宫腔中子宫内膜息肉70例(39.54%),子宫颈管增生20例(11.30%),子宫颈管内息肉15例(8.47%),子宫内膜炎42例(23.73%),宫腔粘连21例(11.86%),子宫畸形7例(3.95%),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1.13%)。结论宫腔镜检查是了解宫腔内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常规检查。

    作者:庞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52例

    目的: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2例住院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4.6%,有效率57.7%;对照组显效率30.7%,有效率46.2%,治疗组改善胃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减轻胸闷、气促、水肿等心衰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味能够通过调补脾胃,去除水湿瘀阻功效,来有效的减轻胃肠道症状,从而改善心衰。

    作者:许益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ICC在晚期肿瘤病人化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PICC临床应用中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的外周钢针或留置针输液,观察组行PICC。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中,52例1次穿刺成功率达到了96.30%,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PICC可有效缓解病痛,帮助治疗效果提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控制到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昌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红臀的预防

    目的:探讨更加有效的新生儿红臀的预防。方法通过早期干预护理预防新生儿红臀。将临床400例潜在红臀新生儿分成两个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红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200例有20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10%;200例早期干预护理组200例有5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2.5%,早期干预护理组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通过早期干预护理,有效的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及减少红臀的发生率。

    作者:李研;邱雪莉;朱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法律证件管理,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

    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包括《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出生医学证明》暨母婴三证。近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并加强了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刘文红;从玉英;王茜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与宫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情况进行对比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对比,观察组在手术进行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成功率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要比传统手术治疗优势明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宫腔镜手术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试论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病人共44例,在岗护士18名,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均大幅度提高,而护理缺陷发生率则显著降低;实施分级护理之前,患者满意度为91.23%,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患者满意度为98.76%。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分析

    目的:对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对5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1例中转手术;脾修补、部分切除加网罩压迫包裹11例;全脾切除35例,其中2例加自体脾组织片移植。结果1例死亡,56例痊愈。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保脾治疗是可行的,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根据脾损伤伤情,制订细致的治疗方案。分别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尽量保留脾脏及其功能。

    作者:韦处青;韦和平;李寿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黄疸患儿126例,分为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病理性黄疸患儿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TBA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儿科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韩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6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全麻鼻内镜下实施腺样体或和扁桃体切除术,后在鼻内镜下实施鼓膜置管术或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6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后90%(55例)听力获明显改善,纯音听阈恢复或接近正常,声导抗测试为A型图,声反射引出。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简便,副损伤小,可提高疗效,尤其是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