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议中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刘涛

关键词:中医辨证, 固定处方, 中成药微调平衡法, 大肠癌
摘要:通过研究大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新成果,结合作者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单纯西医治疗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率仍很高,应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能明显延长大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健脾消坚.采用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功效的中医固定处方及如平消胶囊等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并利于科研.指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期望通过放免指标CEA及CA19-9联合检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等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疼液搽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消疼液搽剂的制备,观察消疼液搽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消疼液搽剂制备完成后,选择473例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消疼液搽剂,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治疗者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疼液搽剂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直接作用于患处,对颈肩腰腿疼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各种疼痛疗效确切,使用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胡永军;朱晓帅;赵树楠;尚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2例临床表现与治疗

    目的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4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表现为头痛29例(69.04%),其次为视乳头水肿22例(52.38%),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12例(28.57%),癫痫发作者占7例(16.67%),还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偏瘫等等.均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方法的选择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预后.

    作者:房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35%,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疾病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种植支抗钉矫正23与21,22易位

    对一例23与21,22易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微种植支抗钉治疗易位牙的疗效及预后等.

    作者:杨雅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差异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患者的成本效果差异.方法 本文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心绞痛患者在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比较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成本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5%)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8%)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成本/效果(1251.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2064.5元)(x2 =0.276,P =0.028 <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与舒血宁注射液同样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但血塞通注射液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菊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意义

    目的 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旅顺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人1016例,病史及查体典型病例608例,病史及查体不典型病例行CT检查408例,CT提示阑尾炎386例,敏感率94.6%.结论 CT能快速、准确判断有无急性阑尾炎及并发症,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特别是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明确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林龙伟;王玉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2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对患有胃肠间质瘤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之后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8例患有胃肠间质瘤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质量,患者的肿瘤直径为3-10cm之间,采用腹腔镜切除方法的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超声内镜胃楔形切除8例、远端胃部分切除3例、近端胃部分切除3例、腹腔镜辅助下部分小肠切除4例.结果 所有的患者都顺的将手术治疗完成,胃间质瘤患者CD34的表达率,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以及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之间,所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且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强;李硕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妇科子宫肌瘤手术采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我院96例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酚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比两种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HR、SpO2等相关麻醉前后数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各项数据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的阿片类镇痛药在临床针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中较芬太尼具有术后苏醒快、恢复良好,拔管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88例冠心病心绞痛联合应用舒血宁、参麦注射液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堵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心病,也是临床上常见、普通的疾病.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冠心病8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红花注射液以及消心痛口服.

    作者:高艳琴;汤舒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T3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 对血清T3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5-10月间的正常人群20例、甲状腺毒症患者20例,两性甲状腺病变患者30例,均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检测,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人员的FT4以及T3水平有一定的差异,甲状腺毒症患者的FT4以及FT3水平相对于健康人群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较低,P <0.05.三组人员的T4及T3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血清T3、T4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CT增强扫描是诊疗数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对比剂渗漏是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过程的严重并发症,对比剂渗漏率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以对比剂渗漏的原因,预防对比剂渗漏的护理措施,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提升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注射的护理质量,减少对比剂渗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膦甲酸钠对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6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以膦甲酸钠联合弥可保、维生素B1进行治疗,对照组以阿昔洛韦联合弥可保、维生素B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水泡消退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总体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水泡消退时间结痂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总体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认为与胰岛素靶组织在细胞、受体、受体后和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缺陷以及胰岛素作用调控激素异常等环节有关.

    作者:胡燕;梁治学;王金权;李静雅;徐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塞中医证型与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36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Hcy,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中医证型分布是以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阳亢三型为主,脑梗塞组患者TG、Tch、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患者TG、Tch水平显著高于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Hcy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及阴虚阳亢证.

    作者:窦晨辉;王松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卡尼汀注射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应用左卡尼汀后肌肉痉挛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变化,观察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本透析室选择规律透析2年以上的40例患者中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名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回血前3min从血路管静脉端注入左卡尼汀1g;对照组20名患者发生上述症状时只给予停脱水或回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补钙.统计应用左卡尼汀后8周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肌痉挛、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次数.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药前,每次透析过程中均可出现肌肉痉挛、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连续给药8周后透析后用药前后肌痉挛、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持续8周连续透析后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几率明显降低.

    作者:白智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8例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36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1.11%,高于对照组的27.7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克海;马存梅;徐振刚;孙以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对策效果.方法 选取我市某医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共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患者.其中,实验组进行胃镜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观患者临床表现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总取出率为100%,对照组的临床表现不佳,护理满意度为76%(38/5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好,且护理满意度为98% (49/5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内观疗法在躯体形式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内观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 内观疗法分为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两大类,集中内管需与外在环境隔离一段时间,每天进行;分散内观则是集中内观的基础上让被治疗者回到日常生活中继续治疗,每周1-2次,每次1-2小时,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68例病例,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9.3%.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难度大,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内观疗法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作者:李杰;彭艳;孙莉荣;张智铭;张德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严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四氢叶酸钙(CF4)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结论 对个别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敏感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做好化疗前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治疗、护理进行相关工作,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将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陈伟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备受各方的关注.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领域.然而,在临床治疗上(尤其是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仍有许多疑难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法.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依然甚高,成为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对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有重要作用,是效果好又安全的方法,此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作者:张雨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