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强
患者,女,61岁,入院诊断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不满意,拟行L4~5,L5~S1椎间盘摘除术。既往体健,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除外椎间盘突出症专科情况外余正常。医院常规五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化全套、大便常规)正常,生化:TP 64.85 g/L,ALB 38.77 g/L,GLB 26.08 g/L, PA 284.8 g/L,CO226.32 mmol/L,GLU 5.02 mmol/L。胸部X线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良好,弥散功能正常。平车入室,体温36.6℃,双肺呼吸音清,BP 123/70 mm Hg,P 80次/min。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诱导插管全身麻醉,具体用药:咪达唑仑、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得普利麻。诱导平稳,调整体位,生命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术中第一瓶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手术进行到暴露椎板时,正好输入琥珀酰明胶约50 mL左右,出现SpO2降至90%,BP 53/30 mm Hg,气道压力增高,肌松不够,给予地塞米松10 mg,人工通气,症状未缓解,停止手术,转变体位,见全身血管性水肿,即停用琥珀酰明胶(约入100 mL)。进行抗过敏性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气管给药1 mg,甲泼尼龙80 mg多次间断应用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适度扩容,多巴胺及间羟胺维持BP 90/50 mm Hg,同时分别给予异丙嗪25 mg、葡萄糖酸钙10 mL、奥美拉唑40 mg静脉输注,头部降温保护。自主呼吸恢复后,双肺听及水泡音,出现泡沫痰,随即给予吗啡及速尿应用情况好转,继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BP 90/50 mm Hg、SpO297%,急查血气pH 7.33、PaCO235 mm Hg、PaO285 mm Hg,及生化CO219.42 mmol/L、ALP 32.22 U/L、TP 33.94 g/L、ALB 20.81 g/L、GLB 13.13 g/L、PA 170 mg/L、GLU 11.18 mmol/L。送ICU继续治疗,3 d后患者情绪稳定,对答切题,血管性水肿症状逐渐改善,15 d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江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80例应用传统方法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对患者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质量的提高,及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均有良好效果。
作者:徐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不同剂量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剂量为10~30 mg/kg,po,qd;观察组为40 mg/kg,po,q d。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和药物保留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2例,6个月后出现11例;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6个月后出现9例,2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保留率为88.68%,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药物保留率为86.79%,2组患者的药物保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全范围内调整卡马西平的剂量对患者无增效作用,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疾病特点进行。
作者:周家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针对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和诊治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对其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和诊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7.22%,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术后体温、麻醉类型、疾病恶化程度、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前有无并发症以及肠粘连范围等,都是造成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结论手术时间、术前并发症、麻醉类型、患者年龄以及病情等都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在术前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相对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富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2月,按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对新发胃癌布依族患者138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38名布依族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肿瘤家族史、饮食不规律、水资源缺乏、砷环境污染、烧烤食物、煎炸食品、高盐饮食是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的发病与Hp感染、肿瘤家族史、水资源匮乏、砷环境污染、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截瘫患者单纯性肾囊肿的超声检出情况。方法将54例截瘫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单纯肾囊肿发病率及囊肿直径大小等结果,与2014年随机抽取健康查体中心50岁以上健康男性60例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截瘫组患者单纯肾囊肿发病率为48.15%,高于查体组的20%;其囊肿直径平均为(4.7±3.78)cm,明显大于查体组的(2.6±0.67)cm,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截瘫患者单纯肾囊肿发病率、和检出囊肿直径大小与健康查体者不同,有必要进一步筛选排除其风险因素,以提高截瘫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闵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88例隐睾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手术组患儿采用手术入路进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腹腔镜手术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后睾丸发育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47例(94.0%),传统手术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30例(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创伤小和术后切口疼痛轻,血管和输精管松解彻底,可有效增加Ⅰ期手术成功概率。
作者:张小学;张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异特点,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713例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3例流感样检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株217例,其中散居儿童占30.42%,托幼儿童占40.09%,学生占29.49%。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为30.4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70.91%之间,1月、12月病毒分离率较高,为70.91%和53.92%,5月—9月未分离出病毒株。217例阳性者中新甲H1占26.26%,季H3占37.33%,Yamagata占36.4%。结论冬春季为阳泉市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株以季H3、Yamagata和新甲H1为主;儿童流感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托幼儿童、学生为流感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学生。
作者:段淑红;刘向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了解86.84%、积极配合92.63%、护理满意度98.95%,高于对照组的64.21%,73.68%,86.32%(P<0.05);压疮发生率0.53%,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研究组28例,采用改良式扁带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和患者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改良式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云;陈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皮下引流法与开放换药法预防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接受皮下引流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换药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清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皮下引流法治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林庆国;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清宫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不同分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产妇的不同分型,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改善临床指标。
作者:吴明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试验组(74例),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对照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12个月后,观察组 PDI、MD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恢复,提高患儿精神运动、智力发育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柏林;蒋晓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行首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术后常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于术后6 h行耳穴埋豆,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耳穴压豆配合镇痛泵技术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崔雁;倪玲玉;沈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保妇康栓治疗240例宫颈炎并发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228/240),HPV感染治疗总有效率85.0%(204/240),宫颈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2.5%(222/240)。治疗中发现宫颈糜烂比较严重的患者,终效果较差。结论保妇康栓临床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有效率高,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手术及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利娟;孙丽莉;高荷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22例患者均在临床超声、MRI和生化资料确认子宫瘢痕妊娠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结果UAE术后48 h~72 h给予患者清宫,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和应急栓塞止血处理后,清宫时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清宫成功率高,保宫机会加大,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应用意义。
作者:左家顺;张世荣;马丽前;肖继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裸化阑尾动脉在三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腹腔镜下采用裸化阑尾动脉丝线打结技术治疗52例阑尾炎患者。结果5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术中均于阑尾系膜根部裸化出阑尾动脉,无中转开腹。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操作熟练的术者,裸化阑尾动脉后,术中阑尾动脉结扎效果确切,降低了因术中岀血需二次止血的概率,减少了术后阑尾动脉出血的可能性,而且“一大两小”的戳孔及丝线打结同时具有美观、经济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龙;卢清平;张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单纯眼部玻璃酸钠滴眼治疗与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疗效。方法将频繁接触视频设备、纳差的197例异常瞬目儿童随机分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单纯组眼部滴用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联合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口服。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治疗组有效12例,占16.90%,好转26例,占36.62%,无效33例,占46.48%;联合治疗组有效61例,占48.41%,好转49例,占38.89%,无效16例,占12.70%。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小儿异常瞬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红;彭家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炎症因子及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较干预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能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延缓肾衰竭进展。
作者:陈灿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