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涛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为初产妇、1例为经产妇,发病年龄:22岁~33岁,发病孕周:28周+5~35周+6,发病时期:妊娠晚期3例,产褥期7例,其中术后24 h内6例。头痛、视觉障碍、抽搐、肢体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0例患者均行MRI+MRV检测,7例患者上矢状窦栓塞。10例患者均积极给予抗凝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围生儿7例痊愈出院。结论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妇女出现头痛、视觉障碍、抽搐、肢体活动受限等体征时,需警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行MRI+MRV检测有助于诊断;病情危重时及时选择终止妊娠去除病因并积极抗凝,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华;李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给予未经炮制的中药药物治疗)与观察组(n=38例,给予经炮制的中药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3.33%),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调整中药成分含量,改善药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大限度发挥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观察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而对照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比较2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均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措施,但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比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发生率、住院费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能够降低妇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芮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与干预服务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014年晋中市榆次区区级及驻区级7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接受HIV、梅毒和HBV检测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描述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分娩的孕产妇总数为17261人,其中2013年为8722人,2014年为8539人。100%接受HIV、梅毒HBV检测。2014年的HIV、梅毒和HBV孕期检测率为71.25%,高于2013年的62.39%;2014年的HIV、梅毒和HBV的早孕检测率为11.70%,高于2013年的3.76%。结论榆次区2013年—2014年孕产妇100%进行了HIV、梅毒和HBV检测,下一步要提高孕期检测比例,重点提高早孕检测比例。
作者:吴慧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98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专项护理;术后给予饮食护理、日常护理和术后功能性锻炼指导专项护理。结果患者均达到手术预期效果,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能自由活动。结论给予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作者:郭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律失常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率以及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其HR、QTc和QT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20/40),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R、QTc和QTd等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索他洛尔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HRV各项指标,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甘玉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监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监测以及运动平板试验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84例为阳性,7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98.8%;运动平板试验的诊断中发现76例为阳性,15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89.4%,动态心电监测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监测诊断,准确率高,而且有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强的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其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甲状腺结节患者单发82例,多发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07例,恶性结节2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4.00%,特异性为94.39%,误诊的10例中4例恶性结节误诊为良性,6例良性结节误诊为恶性。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衰减、沙砾样钙化、血流、阻力指数(RI)、颈部淋巴结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晓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保龄球效应提高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整群抽样方式,以我院内科病区60名护士为对照组,外科病区64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保龄球效应管理模式。3个月后对2组护士、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部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部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龄球效应管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程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CBW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CBWI患者94例,46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在两种类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舒血宁、奥扎格雷钠以及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进行治疗。在发病后6h内,观察组在DSA下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患者和颈内动脉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CBWI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翟羽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促进产妇顺利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妇266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给予相关护理配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感染,无并发症、后遗症发生,均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结论开展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缩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手术获得成功。
作者:梁爱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门诊2013年8月—2014年8月经乳腺癌筛查结合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诊断准确率。结果在68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乳腺B超检查、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结果与实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59%,76.47%,乳腺B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乳腺B超和X线钼靶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乳腺B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的准确率高。结论乳腺B超、X线钼靶检查是乳腺癌筛选的常用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旬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粥样动脉硬化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内膜-中膜厚度(IMT)大于对照组,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在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卫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青霉素静脉滴注。评价2组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疗效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血压以及焦虑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正常生活来说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锦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各40例,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和PFN-A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但PFN–A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恢复时间更短,因此更具优势。
作者:田利卫;荆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比较2组患儿胃泌素分泌情况、观察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改善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胃泌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体重、头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体重、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显著改善其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有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MTX)加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例患者突然发生妊娠包块破裂而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成功治愈55例,治愈率为94.8%,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免除手术创伤,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