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目的:探讨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观察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而对照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比较2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均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措施,但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比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发生率、住院费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护理能够降低妇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芮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中晚期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胎儿畸形检查,并对其漏诊的原因加以分析,以降低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漏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8000例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现胎儿畸形119例,其中产前超声诊断出110例,检出率为92.4%,9例漏诊,漏诊率为7.6%。结论提高超声检查者专业技能,把握好检查时机、次数,通过多切面、多角度的仔细观察,是全面降低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漏诊率的基础。
作者:张青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98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专项护理;术后给予饮食护理、日常护理和术后功能性锻炼指导专项护理。结果患者均达到手术预期效果,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能自由活动。结论给予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作者:郭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诊的60例肠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单纯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吡啶含服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痉挛患者采用硝苯吡啶含服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19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1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脂、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卒中家族史、糖尿病、烟雾病、卵圆孔未闭、大动脉炎、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左心房黏液瘤、梅毒感染、CADASIL。2组比较,青年组高脂血症、吸烟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与老年组不完全相同,积极治疗高脂血症、戒烟对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青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角度与进针疼痛的关系。方法200例进行静脉穿刺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与增大静脉穿刺角度的方法,对2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静脉穿刺增大进针角度(40°~60°角)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患者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尖经皮下进入血管的距离和时间是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角、因人而异进行大角度穿刺,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损伤、保障静脉穿刺获得成功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高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诊治的9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参照组采取基础疗法,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B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管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意义大。
作者:董卓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三子颗粒联合脉冲激光治疗酒糟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酒糟鼻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56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予三子颗粒联合脉冲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甲硝唑片口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36%和48.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颗粒联合脉冲激光可显著提高酒糟鼻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东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知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任彦玲;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检查、药物护理等,研究组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顺产率6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剖宫产为38.24%、产后出血为26.47%、胎儿窘迫为14.71%、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8%,47.06%,35.29%、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心,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妊娠质量,改善护患关系,进而提升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海娥;韩润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成甲乙2组各49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6.33%,79.59%,与乙组的4.08%,97.9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与围术期护理干预的配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江素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腰硬联合组和硬膜外组。对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气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腰硬联合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取得满意的肌松效果和镇痛作用,阻滞完全,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旬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给予未经炮制的中药药物治疗)与观察组(n=38例,给予经炮制的中药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3.33%),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调整中药成分含量,改善药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大限度发挥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投诉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投诉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军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门诊2013年8月—2014年8月经乳腺癌筛查结合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诊断准确率。结果在68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乳腺B超检查、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结果与实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59%,76.47%,乳腺B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乳腺B超和X线钼靶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乳腺B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的准确率高。结论乳腺B超、X线钼靶检查是乳腺癌筛选的常用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粥样动脉硬化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内膜-中膜厚度(IMT)大于对照组,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在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卫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指导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随访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针对随访组患者还进行了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跟踪随访6个月后,随访组患者总病情控制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8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确保遵医行为,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任翠仙;赵新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律失常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率以及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其HR、QTc和QT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20/40),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R、QTc和QTd等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索他洛尔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HRV各项指标,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甘玉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