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平
目的:探讨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距骨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手术后伤口感染,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病情复杂,但早期正确诊断后应用合理治疗措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张宏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我国是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很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更是如此,自1982年WHO提出三阶梯止痛原则,并确立了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痛的标准用药,将一个国家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其癌痛控制状况的指标,我国从1990年开始逐步推行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三阶梯疗法的基本原则: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口服给药。麻醉药品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主要的临床药物,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非常高,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癌症患者或多或少伴有疼痛,尤其晚期癌症患者多数都是中、重度疼痛,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癌症疼痛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每天都有350万人在忍受癌症疼痛的折磨。疼痛不仅不利于癌症的治疗,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麻醉药品是一类特殊药品,受法律严格监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如果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既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痛苦,又可避免或推迟依赖性的产生;如果使用不当,失之管理,就会发生流弊,危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治安。麻醉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文件发布实施后,基层医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药品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不明确、使用地点受限、空安瓿回收不完全、重复建病历等问题,需要今后制订新的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显得尤为突出,既有医生方面的,也有来自管理使用者,更多来自人们的传统观念,麻醉药品用药水平急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希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的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处理措施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5例,穿刺点局部反应2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1例。1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除导管脱出1例患者中断治疗,其余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缓解,继续进行PICC输液治疗。结论 PICC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
作者:郑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由于阴道异常排液以及流血现象而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为83.33%,黏膜下子宫肌瘤检出率为94.74%,子宫内膜炎检出率为80.00%,子宫内膜增生症检出率为95.65%,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76.92%。结论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有较高的准确度,有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邓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孕早期孕妇血清标志物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167例正常妊娠和121例妊高征孕妇β-HCG、PAPP-A浓度,比较对照组和妊高征组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妊高征组的β-HCG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降低,PAPP-A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升高,而妊高征组的β-HCG水平和PAP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HCG、PAPP-A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妊高征的发生。
作者:皮回春;刘秀菊;吴曼贞;徐玲;高玉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作用。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甲状腺检查的患者130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触诊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触诊检查中测出甲状腺异常的体检者有210例,占总人数的16.2%,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检查出甲状腺异常的体检者有468例,占总人数的36.1%,二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要比常规触诊检查可以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尿液红细胞分析仪检测及镜检结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尿沉渣镜检法对650例患者进行尿液红细胞检测,对比两种尿液红细胞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结果与传统手工尿沉渣镜检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50例患者尿液标本中,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56.5%,传统手工尿沉渣镜检阳性符合率为42.3%,阳性符合率为73.0%,假阳性率则高达15.2%;而阴性符合率为92.9%,假阴性率为3.1%。结论临床进行尿液红细胞检验时,必须将尿液分析仪与传统手工镜检法有机地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
作者:任淑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配伍雌三醇乳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单数设为观察组,双数设为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栓及雌三醇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泡腾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性阴道炎采用保妇康栓加雌三醇乳膏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经济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2组口服降压药物4周后比较: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4周后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联合氢氯噻嗪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小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妇科急腹症是妇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一般由于女性盆腔内或盆腔周围脏器的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可以是疼痛感加剧或者无痛感而突发性痛楚,也有可能因为心理因素使患者感觉疼痛。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迅速正确地予以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发生生命危险[1]。因此,熟练掌握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避免延误时机,贻误病情,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分析进行阐述。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4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有2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加重转往上级医院救治,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达91.67%。结论尽早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彻底的洗胃,并使用阿托品等治疗,能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愈率。
作者:潘子永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定,并可有效降低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小针刀法对其进行治疗,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疗次数在2~10次之间,平均治疗次数为6次;其中治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 X线片和CT检查对于颈椎病患者可起到较好诊断作用,小针刀法可有效松解压迫颈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天岺;苏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生活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60例。 A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进行治疗,B组单纯使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高血压症状均有所改善,A组总有效率高于 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相比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治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正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急性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X线摄片与查体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根据疼痛、握力、灵活性进行评定,本组病例中优4例,良3例。结论经皮克氏针固定牢固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急性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值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80例,其中地中海性贫血患者32例,为Ⅰ组;缺铁性贫血(IDA)患者48例,为Ⅱ组;另选择门诊体检为健康者40例,为Ⅲ组。采用Sysmex SE-9500型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为所有患者进行静脉血标本分析,检测3组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血红蛋白平均含量(MCH)值。结果MCV、MCH检测值Ⅲ组明显高于Ⅰ组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RDW检测值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与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红细胞的分布宽度这一指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症状进行检测,可通过MCV、MCH检测值直接确诊患者是否患病,同时又可以借助于RDW检测值辨别患者所患疾病为地中海贫血还是缺铁性贫血,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智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2组口服降压药物4周后比较: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4周后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联合氢氯噻嗪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妮;王淑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即给卡前列甲酯栓500μg舌下含服,同时子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20 IU,手术结束清理阴道积血后,直肠给卡前列甲酯栓500μ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20 IU。2组产妇均在术后2h~3h静脉滴注缩宫素20IU。观察2组产妇术中、术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2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应用能使子宫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菌株分离,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ATB)进行菌株的鉴定与药敏性检测,对分离出来的94株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有血液、痰液、尿液、咽拭子、伤口分泌物等,主要存在于痰液及咽拭子。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呼吸内科。对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是多黏菌素(97.9%)、其次为美诺培南(90.9%)、亚胺培南(89.8%)、头孢吡肟(68.2%)。该菌耐药严重,对替卡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多分布于ICU、呼吸内科。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美诺培南、亚胺培南。
作者:方丹;王丹;黄学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2013年报告的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0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首位63.46%,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董淼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