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洲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妊娠期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妊娠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结果112例患者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89例,占79.46%。部分患者在分娩前施行简单药物支持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或者在剖宫产时输注血小板。9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在分娩3 d内即正常(100×109/L~300×109/L),20例血小板计数相继在产后2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1例因原发病治疗产生骨髓抑制血小板始终未能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应选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密切注意产妇分娩过程中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如血小板水平较低时可采用注射血小板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痰浊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40例,平均疗程20 d。结果40例患者,痊愈31例,占77.5%;有效7例,占17.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应用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不仅提高了疗效,还缩短了疗程,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宁玉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常规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方法对我院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75%,其中出血3例,皮下气肿1例,呼吸心搏骤停1例,术后套管脱出1例,急性肺水肿1例。结论把握适宜的手术时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辨清解剖标志,严格规范操作是气管切开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学海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68例60周岁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大部分症状缓解,疗效、预后尚可,但仍有少数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另外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结论老年结核病有其自身特点,应予以重视,加强老年肺结核的研究,提高诊疗效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86例,阴性34例,阳性率为71.67%;动态心电图24 h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03例,阴性17例,阳性率为85.83%,48 h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1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93.34%。核磁共振和动态心电图两者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只需进行24 h~48 h的心电变化记录,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有着很高的价值。
作者:张智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哮喘”范畴。其为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占小儿发病人数的80%~90%,常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扇为临床主证。从肺的生理功能结合肺炎喘嗽的证候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为热、郁、痰、淤,四者相互关联,交结为病。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鱼花蛤石汤”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损伤15例,肾损伤1例,空腔脏器损伤2例。结论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腹部损伤患者的常规检查及基层医院腹部损伤首选诊断手段。
作者:朱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2013年6月53例阴囊疼痛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超声诊断与临床终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6.2%。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二维图像及CDFI、CDE对图像提供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分析出睾丸炎症及扭转,是诊断急性阴囊疼痛可靠、快速的首选方法,在阴囊疼痛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勇;仲跻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6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不良并发症;随访半年,1人失访,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定位出血部位,直视下电凝止血,具有治疗时间短、止血效果确切、鼻黏膜损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闫明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冰冻、解冻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使用高浓度甘油添加到Rh阴性血红细胞中,置-65℃以下冰柜冰冻保存。临床需要时37℃水浴复苏红细胞,洗涤过程采用9%Nacl洗涤溶液、羟乙基淀粉盐溶液、0.9%Nacl溶液,遵循梯度洗涤方法。结果质控抽检60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回收率(84.4±4.6)%,悬浮红细胞上清血红蛋白含量(0.68±0.26)g/L,体外溶血试验(22.19±4.2)%,残留甘油含量(4.96±0.86)g/L。结论冰冻解冻去甘油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临床输用效果良好。
作者:王灿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CT在硬膜下、硬膜外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硬膜下血肿、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结果21例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弧状高密度影;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表现为纵裂池、小脑幕及部分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余3例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但均有不同程度伸进脑沟、裂、池的毛刺样征象;20例硬膜外血肿均表现为颅板下局限性凸透镜样高密度影;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跨越颅缝的波浪状高密度影,与脑实质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结论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各有其CT表现特点,鉴别困难时应局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定期复查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
作者:张启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发病1 d内即入院的2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入院1,3,14 d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随时多次复查心电图,化验心肌酶谱,心电监护观察病情变化以助临床诊治。结果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4.5%,其中间脑附近为损伤责任灶的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病率高。结论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对脑卒中患者要重视心电图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谈话告知,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小利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分析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跟骨骨折患者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贺智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火针属新九针之一,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而筋痹,则是以肢体局部麻木疼痛为主证,多以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引发。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从事体育锻炼减少,或运动损伤后失于调养等原因,此类疾病多发于临床,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火针治疗筋痹,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和性质。方法对146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和150例男性无直接粉尘接触的工人进行肺功能检测并比较。结果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大通气量(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2.09%,95.35%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测定可客观反映尘肺患者目前的肺功能状态,各期煤工尘肺患者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越发严重。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47例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对照组给予口服排石颗粒3粒,3次/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排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1986年首先在丹麦发现3例患者,以后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400多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1]。江苏省1998年有小范围暴发,于2000年首次报道。2005年四川省也发生了大规模暴发流行,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2012年6月8日,侯马市人民医院报告山西省新绛县古交镇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疑似病例,新绛县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上报运城市疾控中心,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患者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亚丽;马丽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我院接诊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2年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格列苯脲的使用量下降明显;而盐酸二甲双胍片的DDDs始终保持在首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非磺酰脲促泌剂的DDDs及使用比例都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相对合理,可以为今后糖尿病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彦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12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本组126例中,行非手术治疗102例(81%),手术24例,死亡3例(2.3%)。结论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仍以粘连性为主,其中以腹部有手术史为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前提下,仍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只有在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症状,摄腹部平片,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李志高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终疗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40例(74.1%)患者预后良好,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发现、早诊断、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提高预后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卫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