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周康泰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

牛兵;范雪萍;王国芳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牙周康泰方,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牙周康泰方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口服牙周康泰方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采用滤纸条法收集两组患者龈沟液,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TNF-α及IL-1β水平,比较两组间及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患牙龈沟液中 TNF-α及 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1)。用药第4周和第8周时治疗组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结论:牙周康泰方能降低TNF-α及IL-1β水平,减轻牙周炎症反应。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多途径给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多途径给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外用消瘀定痛散,同时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扶他林片,外用吡啰昔康贴片,同时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两组治疗后分别对疼痛和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关节功能评分(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均较治疗前降低,VA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23)分,治疗后为(22±1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69±25)分,治疗后为(43±15)分。WOMAC功能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6.8±12.1)分,治疗后为(20.6±12.8)分;对照组为(64.9±13.6)分,治疗后为(42.5±1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多途径给药可以更好地缓解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功能。

    作者:汪利合;李慧英;孟东方;乔卫平;赵鹏飞;王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寒湿瘀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温经化瘀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四联外治法治疗。观察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宫内妊娠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改善输卵管炎性不孕寒湿瘀滞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治疗后妊娠率。

    作者:卫爱武;陈淑玲;倪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吴标教授从脾辨治中风后失语经验

    吴标教授认为中风后失语主要源于脾胃功能不足,健运失司,升降失调,导致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痰瘀内生,痹阻脉络,或气血逆乱,血溢脉外痹阻脑窍而发病。治疗应以气血为本,调理气机升降,兼顾通腑,健脾和胃,使气血充盛,气机升降相因,痰瘀得以消散,则病自愈。

    作者:董新刚;贾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消癥助孕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癥助孕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成形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癥助孕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价消癥助孕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1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消癥助孕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疗效显著。

    作者:露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和其他证型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差异,筛选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客观化辨证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3例)和其他证型血清(3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和其他证型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为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辨证客观化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作者:管艳;王雄文;刘展华;周岱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组(30例)及药物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刺结合超声波组在针刺组治疗方案上加用超声波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Lequesne指数得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超声波能够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Lequesne指数及血清IL-1β浓度,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盛佑祥;贾琪;舒国建;王桂喜;崔剑峰;赵宁;邵湘芝;陶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述张缙教授“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之揣法

    张缙教授通过对历史古籍中诸多手法的甄选和厘定后形成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按韵归类写成口诀: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拔。张缙老师的贡献是一改历史上单式手法单摆浮搁的局面,对这些手法有配对、有分组,成为合辄押韵的一套口诀。这套针刺手法概念明确,义界清楚,既有规定的术式,又有可变的范围,在主要手法上不仅有定性指标,而且有定量指标。在诸多手法中,张缙老师将“揣”法放在诸法之首,足见该法的特殊性。张缙老师认为,“揣”法历史渊源深厚,有丰富的内涵和有效的外延,绝不仅仅是寻找穴位的方法。

    作者:谈太鹏;王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中药药对使用规律探析

    检索1990年1月-2014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医学网、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并使用频数统计法统计使用中药类别的频次、中药药对使用情况。在制定的检索条件下,初步检索出418篇文献,通过逐一阅读,挑选得到相关文章58篇,基本方37首,使用的中药总数共有133味,中药使用频次达432次,平均每味中药使用次数为3.25次;使用中药药对频次为188次。通过分析得知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使用的中药主要有祛风湿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化湿药及理气药等;中药药对配伍主要有补虚药和解表药,祛风湿药和解表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湿药,祛风湿药和补虚药、解表药之间、祛风湿药之间及补虚药之间的相互配伍。该研究通过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文献,来探索、分析对该病证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进而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青坡;潘富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山茱萸抑制多发性硬化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之间起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维持正常组织的结构、炎症与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细胞因子如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在多发性硬化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山茱萸的免疫抑制、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黏附分子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炎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铮;徐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溃疡诊断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共治疗6周,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变化,随访观察0.5 a并统计其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241, P=0.000)。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为(4.17±2.40)分,治疗组为(2.77±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虎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照组为(38.86±6.27)分、(38.52±5.5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组为(35.28±3.67)分、(35.38±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为(70.50±6.57)分,治疗组为(77.35±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群;魏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严正声明

    作者:《中医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期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现代期刊肺病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检索方法,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频数的统计描述。结果:共提取26个证素,其中病性证素18个,病位证素8个。病性证素中,主要以气虚、血瘀、痰和阴虚为主,4种病性证素累积构成比共占65.0%;病位证素中,主要以肺、脾和肾为主,3种病位证素累积构成比共占95.5%。病性证素组合时,以单一病性、二病性、三病性和四病性组合较为常见,按照所占构成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三病性、二病性、四病性和单一病性。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病机是虚、瘀、痰、热,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

    作者:徐向宇;张瑞;白云苹;李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鹿衔草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鹿衔草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多糖得率和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提法、碱提法、酶提法进行比较。结果:水提法的佳工艺为药材粉末加入30倍量水,100℃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多糖得率为14.56%,多糖含量为19.97%;碱提法的佳工艺为药渣加入10倍量的浓度为0.08 mol·L-1 NaOH溶液,4℃浸提2 h,提取4次,多糖得率为16.75%,多糖含量为16.15%;酶提法的佳工艺为加体积分数4%果胶酶、调整pH到4.0,酶解温度40℃,多糖得率为16.57%,多糖含量为21.97%。结论:酶提法为佳提取方法。

    作者:董晶晶;张杰;刘炯;杨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槐花药材中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花中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4.6 mm ×250 mm,5μm),甲醇-(体积分数)0.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70 nm。结果: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在2.04~40.08 mg·L-1、2.42~48.4 mg·L-1、0.8~16.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三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RSD=3.49%,n=6)、103.6%(RSD=1.76%,n=6)、101.9%(RSD=2.8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性、稳定性好,适用于槐米的分析测定。

    作者:靳倩;申凌娜;李淑芳;冯素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成年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96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FPS-R( 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FPS-R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显著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评价能体现患者自我评分方面,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

    作者:赵宝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滋肾宁心法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心、肾两脏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宫相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阴阳平衡。在月经过少、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流产、不孕症等妇科病症的治疗中,以“心-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为指导,运用滋肾宁心法滋水益精、宁心安神,可达到交通心肾、水火相济、调理阴阳、促进疾病向愈的目的。

    作者:于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桃红四物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桃红四物汤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18柱(250 mm ×4.6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含体积分数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321 nm。结果:阿魏酸进样量在0.6~180.0 mg·L-1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65%,RSD为2.23%。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桃红四物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雁梅;申现锋;康美清;史恒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针灸标准制定问题

    针灸标准化制定存在的问题:标准依据的差异性;标准规范的差异性;临床与理论的差异性。此外,中医更注重个人行医经验,每个人衡量的标准差距很大。对于同一病证,针灸医师也会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疗法。因此针灸并不能完全强硬地依照标准来实施。针灸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当坚持其科学性、特殊性、及时性、民主性,正确处理标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提高标准本身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加强行业内部标准化意识,同时在现阶段建立起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和监督机制,有效推广易理解的针灸标准。

    作者:卢梦叶;王璇;徐天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孙建芝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药分析

    孙建芝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本虚标实。本虚为宗气亏虚,标实乃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于血脉。胸痹虽为本虚之证,但绝非单纯的虚证,而总属本虚标实。在治法治则上,孙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博采众长,在胸痹的辨证论治中选用有针对性的对药(包括:丹参,檀香,砂仁;丹参,川芎;黄芪,川芎;蒲黄,五灵脂;人参,五灵脂;瓜蒌,薤白;石菖蒲,远志;党参,麦冬,五味子;郁金,姜黄;乳香,没药)加减治疗,提高了胸痹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慧君;金先红;金瑾;高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调脾救心汤。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利尿钠肽、心脏彩超疗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喘促、下肢水肿)的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脑利尿钠肽、心脏彩超疗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喘促、下肢水肿)改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清;高鹏;徐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