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华;朱翔;方明治;吴焰林;毛琰涛;黄欣
以往认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合并或很少合并甲状腺癌,但是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肿瘤直径≤1cm)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季晓昕;康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集落刺激因子(CSFs)是一组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即IL-3)的糖蛋白.人体正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能够产生CSFs,它们在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功能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沙丹;张灿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辅佐大剂量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3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先后实施化疗、放疗及APBSCT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取得CR,存活12~24月,至今无复发.结论:APBSCT辅佐大剂量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较高.
作者:韩晨东;钟萍;谷朝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醛氢叶酸(Leucovorin, LV)加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4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Cisplantin, DDP)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病理确诊的食管、贲门癌38例,食管鳞癌24例,贲门腺癌14例.采用DDP 25mg/m2静脉滴注30分钟,d1~3天,LV 2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5-Fu 0.5静脉推注10分钟,然后5-Fu 3.0/m2,用输液泵连续输注48小时,每21天重复,2个周期以上评定疗效.结果:完全缓解( CR)2例(5.26%),部分缓解( PR)17例(44.74%),稳定(NC)18例(47.37%),进展(PD)1例(2.63%),总有效率50%,食管癌有效率54.17%,贲门癌有效率42.86%.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腹泻及脱发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LV+5-Fu 4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一步扩大观察.
作者:徐绮腻;江艺;邱希辉;许香华;杨钰贤;陈志明;张盛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由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多样,常与皮肤其他肿瘤混淆.我们收集23例KA,无一例临床诊断本病.为了进一步认识和鉴别,本文对23例KA进行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0例有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旭丽;贺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采用5-Fu持续输注联合PDD、CBP、PYM或BLM治疗食管癌患者4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霞;程先平;王彬;惠锦林;梅蔚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以结肠癌更为明显,临床所见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病变,治疗效果不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癌肿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大肠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即病变仅限于粘膜层面无淋巴结转移,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一旦有淋巴结转移,则术后的5年存活率仅在30%以下,所以大肠癌的治疗除了尽早诊断及根治手术外,还需术后辅助性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杨志鹏;张为群;那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D44V6、突变型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6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突变型p53、PCNA的表达.结果:68例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44.1%(30/68),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的分化等级、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差异(P<0.05).突变型p53在68例胃癌中阳性检出率为51.5%(35/68),其表达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而在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4V6、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赵军;毕建威;黄士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乳腺癌主要化疗方案有CAF、CMF等.近年来长春瑞滨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1年9月应用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海鸣;王伟;陈景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左乳单纯癌Ⅲ期术后3年,放疗后,行CAF方案(环磷酸胺、阿霉素、5-Fu)化疗6疗程.1年前发现左胸壁皮肤多发结节,左腋下淋巴结转移,行TP(泰素、顺铂)方案化疗3疗程,病变基本消失,因副反应大、经济困难而改服卡莫氟150mg 3/日,10天后出现双上臂皮肤红肿,肢端麻木伴疼痛,即刻停用,相继出现多数水泡,部分融合成大泡,破溃,伴浆液渗出,同时伴发烧,诊断:重度(Ⅲ度)手一足综合征.经局部清洁创面,紫草油纱条外敷,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B6,静点氟美松及抗感染治疗,持续1个月病变愈合,遗留有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硬化,双手掌活动受限,似硬皮病样表现.
作者:王淑琴;刘凤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对于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疗效欠佳,选择合适的辅助化疗方案对于防治术后复发和转移至关重要.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1年4月应用低剂量5-Fu微泵持续静注化疗,联合腹腔内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PCT)治疗胃癌术后复发或合并转移患者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华;朱翔;方明治;吴焰林;毛琰涛;黄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疾病,8年来我科对39例老年性乳腺囊性增生病进行了诊治,并定期随访观察,对其治疗无明显疗效者进行了针吸细胞学检查,有9例患者发现癌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新平;张强;王建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6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隐痛不适3个月,加重5天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缘约2.0cm.B超、CT示:脾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淋巴瘤.
作者:刘亚平;王生录;姜小军;尤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和CD6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2P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n=3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和CD62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44和CD62P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和CD62P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和CD62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清勇;闫利;吴玉泉;江中勇;杨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诊时40~50%为Ⅲ期,30%为Ⅳ期[1],失去手术时机,化疗、放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长春瑞滨(诺维本,NVB)是一种新型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我院自1998年5月~2001年6月对28例晚期NSCLC应用NVB、顺铂(DDP)联合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齐;姜如同;张颖;王彦威;聂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显示的颅底骨异常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证实行首程放射治疗并做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122例,放射治疗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靶区(GTV)给予中位剂量70Gy(60~75Gy),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50.0(6~9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87.9%、73.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9.2%、90.6%、81.3%.MRI上显示颅底骨有、无异常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7.2%、71.9%和100.0%、89.8%、77.0%(χ2=0.65,P=0.423),性别、年龄、颅底骨、颅神经、颈淋巴结、头痛,原发灶7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和P=0.693.重新分组分析,大于或等于2个解剖部位异常者的预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13,P=0.043),再次用7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分析,P=0.039.结论:MRI上显示颅底骨1个解剖部位异常时对鼻咽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大于等于2个解剖部位异常者的预后明显较差.
作者:陆进成;魏青;张宜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放射治疗联合同期卡铂加顺铂化疗的可行性及疗效,1997年4月~1998年7月,我院对27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期卡铂加顺铂化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双;张伟;文浩;杨家林;陈念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肿瘤.以前又称为淋巴管内间质肌病、内膜间质异位、间质细胞增生病等.虽然名称不同,但都认为是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此肿瘤为低度恶性,切除后可复发,有报道子宫摘出多年后,还可出现远距离转移.现将我科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惠荣;王丽琼;朱惠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案摘要患者女,40岁,已婚.畏寒、发热、纳差伴左季肋部隐痛1月余,体温38.5℃,外院B超检查发现肝脏脓肿,皮肤无黄染,经抗炎治疗无效于1992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专科检查:心、肺、脾、胃镜、肠镜检查均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7cm,肝区有压痛、叩击痛.
作者:张佃乾;涂频;王春淑;冯文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粘附分子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66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D44水平,与正常人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相互对照,并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手术前后或化疗前后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老年肺癌组外周血CD44含量为583.52±18.64,明显高于正常人组(428.37±14.25,P<0.01)及慢性支气管炎组(442.63±15.32,P<0.01),且手术前或化疗前的肺癌患者外周血CD44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手术后或化疗后(P<0.01或P<0.05).CD4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不呈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或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含量可作为老年肺癌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为临床判断患者疗效、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吴玉泉;沈企周;马炬明;张存海;陈清勇;王彦刈;郑筱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