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麝香保心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23例

贾随明

关键词: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麝香保心丸, 心绞痛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1.3%,均优于对照组的60.9%、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力衰竭病人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目的: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4年2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 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1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320例。其中403例 MTWA阳性,766例 MTWA阴性,296例MTWA不确定性,855例 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与 MTWA阴性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RR为2.748,95%置信区间为1.531~4.930,P =0.001)。结论 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作者:张昊文;周洪莲;张存泰;吕家高;全小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菲利普 IU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0例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将患者分为钙化组(18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心脏结构等指标。结果钙化组年龄及透析龄高于对照组( P <0.01),左房扩大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LVD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 B(Apo B)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年龄、透析龄、血脂异常有关,易发生心脏结构异常。

    作者:谭俊华;吴耀俊;石春晖;钟伟;贡铁凯;潘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回顾性分析6例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脑梗死后好转出院。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王娟;侯俊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脏病右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右心室舒张功的变化。方法采用 GEV ivid 7心血管彩色超声诊断仪评价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的右心室舒张功能。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的右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 E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 /Am 比值、E /Em 比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是评价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手段,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右心舒张功能有明显损害。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静脉床旁临时起搏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经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床旁临时起搏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100例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临时起搏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结论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穿刺血管和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技巧,谨慎细致,是保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灸法配合益气健脾方治疗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益气健脾方治疗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基础治疗加用灸法配合益气健脾方;对照组基础治疗加口服西肽普兰片。两组均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大脑各动脉 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 I)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灸法配合益气健脾方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TCD指标。

    作者:徐舒畅;侯瑞蕊;张惠利;李淑荣;华雪君;薛秀娟;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安神宁心胶囊对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安神宁心胶囊对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安神宁心胶囊治疗,每次4丸~6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睡前服用。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末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法( PSQ I)和中医临床证候自评量表评分法对睡眠质量、中医临床证候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 PSQ I评分在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干、头晕、便秘、唾液增多等不良反应。结论安神宁心胶囊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其情志状态和生活质量,安全无副反应,疗效稳定。

    作者:李振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睡前口服,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d静脉输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l),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特别是眩晕症状。

    作者:于瑞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络风宁1号抗炎机制初探

    目的:制备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并观察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建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造模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络风宁1号及匹伐他汀钙含药血清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9)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 THP 1单核细胞显著升高( P <0.01);不同浓度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干预后,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明显( P <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制备成功,基于此模型,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 LPS对炎症细胞的增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症、防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然;朱海燕;赵明镜;高永红;王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抑郁状态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6项目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按照方便取样原则选取中风患者112例进行测评。结果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评为6.56分±2.30分,抑郁评分为41.30分±7.62分,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抑郁均呈负相关( P <0.01)。结论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重视心理状况对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以促进其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江华;胡慧;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本研究论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药方面治疗的近况,包括中医辨证、医家特色治疗、专方验方、单味中药、中医外治疗法等。指出中医药治疗 TAO 的优势与欠缺之处。

    作者:王雁彬;李廷荃;化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 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如眩晕、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功能受损等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肖展翅;张慧;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高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并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营养心肌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营养心肌治疗,疗程均为7 d。结果两组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均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显著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CP及 FDP均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心肌损害,CP较 FDP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菊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曲美他嗪。结果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观察组治疗后6m in步行距离为343.17m ±33.58m ,高于对照组的303.21m±30.53 m ,观察组 NYHA分级为(1.43±0.28)级,低于对照组的(2.02±0.32)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晓晖;王志平;袁永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回顾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文献,从帕金森病的针灸临床观察、机制研究两方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论述,并就针灸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作者:袁孟春;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EH)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 EH组,同期健康非 EH者9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血浆 TAOC 、血清抵抗素、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结果 EH组血浆 TAOC 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H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 baPWV、C IMT呈正相关( r=0.335,P <0.05; r=0.418,P <0.01),调整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TG 后,EH组中血清抵抗素水平仍与 baPWV、C IMT呈正相关( r=0.236,P <0.01; r=0.210,P <0.05)。在校正年龄、hsCRP作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组血浆 TAOC 与 baPWV呈负相关( r=-0.461,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EH患者血清 TAOC 、抵抗素浓度是影响 baPWV的相关因素。结论 EH患者存在血清抵抗素水平增高,与 baPWV及 C IMT相关,TAOC 水平降低与 baPWV相关,是影响大动脉弹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艳红;李占海;苗鹏飞;刘世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经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CTA)证实的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涂层冠状动脉支架,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支架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9个月内,观察组发生再狭窄5例(7.81%),对照组发生再狭窄19例(33.93%),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在造影复查中两组的相关管腔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小管腔内径观察组(2.26 mm ±0.58 mm)要大于对照组(1.45 mm ±0.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单纯肌桥病变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再狭窄发生率较高,但对于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近端的血管严重病变,其疗效不受心肌桥影响,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航;王浩;卢聪;谢军;胥建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可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心可舒是具有双心效应的纯植物中成药,适合冠心病合并不良情绪的“双心”患者长期服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冠心病症状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真正起到双心同治的作用。本研究就心可舒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世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 Ashw orth量表较治疗前评分降低,Fugl 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作者:宋书昌;卢智;王利春;赵见文;陈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0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治疗组)和长效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是较理想联合方案之一。

    作者:凌受毅;朱正芳;张伟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