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癫痫病人中,男21例,女5例;发病年龄6岁~40岁;其中有阳性家族史5例,有颅脑外伤史4例,无明显原因17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家兔的血脂及主动脉内膜早期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模型组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治疗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6.3 mg/(kgd);③大剂量治疗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12.6 mg/(kg·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2.35mg/(kg·d),两周后测定血脂,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内膜形态变化.结果给药两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出现典型粥样硬化病变,给药组主动脉内膜受损程度明显较轻.结论蒺藜总皂苷具有保护主动脉内膜,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颖;张波;殷惠军;蒋跃绒;史大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风病起病急,变化快,其证候在短期内发生多种变化,且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为了更好地掌握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对其证候动态演变研究中的不足,探讨运用文献学方法和现代理论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永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透明隔发育畸形为大脑中线区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第五脑室、透明隔囊肿和第六脑室[1],1931年首先由Dandy报道,临床可无症状,亦可出现一些非特征性症状.
作者:邹伟;单桂珍;蒋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5%,对照组为87.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PaC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邝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应激性溃疡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大大增加病人ICU的滞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围手术期病死率.现就心内直视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孙彦龙;褚银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当归Ⅱ号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设计,按5:3:3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给予当归Ⅱ号注射液穴位注射;西医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针灸对照组30例,给予针灸治疗.4周后进行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评估.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西医对照组为86.67%,针灸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对照组和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Ⅱ号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尹克春;周文斌;刘淑娟;陈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抑酸剂对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急性脑卒中病人1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美拉唑)和对照组(无药物预防).测定不同时间胃液pH值,观察两组病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入院时两组病人pH值均无差异,应用奥美拉唑后治疗组pH值显著升高,治疗组溃疡出血发生率为8.5%,病死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和11.5%(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兵;谭朝晖;王合森;郭文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各证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CHD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8例CHD病人(心血瘀阻证25例,痰浊阻脉证22例,虚证21例)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并比较各指标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高低.结果血清ICAM-1水平在心血瘀阻证组(234.42 ng/mL±84.72 ng/mL)、痰浊阻脉证组(218.61 ng/mL±59.31ng/mL)明显高于虚证组(133.29 ng/mL±44.67ng/mL)和对照组(104.64ng/mL±40.59 ng/mL,P<0.01或P<0.05);血清VCAM-1水平心血瘀阻证组(427.68ng/mL±182.7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04.67ng/mL±180.46ng/mL,P<0.05).结论不同CHD证型与血清ICAM-1、VCAM-1水平有关.
作者:柏正平;谭光波;卜献春;孙春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肺心病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久势重,肺气郁滞,导致血脉瘀阻,痰浊阻肺.
作者:张仙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血栓前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血栓前状态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瘀证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栓5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 40)、D-二聚体(D-D)、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和血栓5项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积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GMP-140和t-PA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SFMC显著降低.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对非瓣膜病性房颤血栓前状态有改善作用,在降低血瘀症积分和改善部分血栓前状态指标方面优于肠溶阿司匹林.
作者:钱耀华;刘华荣;黎以斌;刘少波;劳永光;曾少彬;魏文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均接受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丹参组,丹参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丹参组午餐后2 h血糖与早餐后2 h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午餐后2 h血糖及早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具仓;李月惠;杨少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再流现象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梁允兰;彭宇竹;郭锡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CHD)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狭窄≥70%病人,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周、3个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并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1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黄绍湘;卫智权;卢幻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诊断高血钾急诊的临床价值,尽早诊断与治疗高血钾这一临床急症.方法对46例高血钾病人的ECG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钾浓度高低与ECG改变并不呈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ECG改变与血清钾测定一致性.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ECG上有不同的特征表现,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ECG上无高血钾表现.结论ECG对高血钾改变的反应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高血钾判定其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蒋建平;向明珍;郭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对照组予盐酸倍他汀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4%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联合能有效治疗VBI和改善血液黏滞度.
作者:陈丹青;杨晓文;高敏;刘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七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复方丹七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正常组.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5组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给药保护4周.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每2.5 kg体重1片,复方丹七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复方丹七胶囊(相当于生药0.3 g/kg、0.9 g/kg、2.7 g/kg).结果复方丹七胶囊能调节AS家兔血脂,降低血清中升高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含量,能调节HDL-C/LDL-C、ApoA1/ApoB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同时能提高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调节、恢复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结论复方丹七胶囊具有调节血脂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作者:贾晓俊;黄修涛;敖明章;王卫清;卢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6例初发AMI病人,按梗死前48 h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64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C,5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IPC组比NIPC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5),血清心肌酶学峰值低(P<0.05),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作者:黄伟光;韦建瑞;陈思伟;吴同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合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理论上的认识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蛋白质组学在揭示中医证候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中药药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说明将蛋白质组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对于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邢建宇;许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