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慧;邓丹琪;王金焕;苏伟婷;樊应俊
患者男,16岁.因脊柱、胸廓畸形2年余,于2007年3月13日收住我院骨科.患者出生时背部即出现咖啡斑,逐渐扩大.1年前于咖啡斑上出现簇集状绿豆大丘疹,无自觉症状.2年前出现胸廓畸形.平素体健,智力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胡大雁;邓丹琪;周晓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扁平苔藓为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黏膜上,少数病例可有指、趾甲和毛发病变.假性箍指病又称自发性断指(趾)症,是一种在遗传或非遗传性疾病基础上并发的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收缩导致的指(趾)环状萎缩与自截.
作者:徐艳;万屏;何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报告1例表现为面部结节的皮肤栅栏状包囊性神经瘤.患儿男,10岁.下颏部淡红色无痛性丘疹、结节半年就诊.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皮肤栅栏状包囊性神经瘤.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特异性的组织病理改变.
作者:钟华;杨希川;钟白玉;叶庆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患者女,61岁.外阴红斑、鳞屑伴瘙痒7年,加重半年,于2007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7年前患者右侧大、小阴唇上部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随后表面有渗出、结痂,皮损缓慢向周围扩大,自觉瘙痒,严重时表面溃烂,皮损渐蔓延至阴蒂、阴阜及左侧大、小阴唇的上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长期给予抗过敏药、局部湿敷、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
作者:刘斌;杨凌云;张晶;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环状萎缩性扁平苔藓(annular atrophic linchen plans,AA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边缘呈活动性离心性环状隆起,中央略凹陷,可能为真皮内弹性纤维降解酶异常,导致弹性纤维溶解所致[1].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宁静;李佳琳;章伟;章楚光;乐嘉豫;曾学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科于2000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调Q翠绿宝石激光联合美白液治疗颧部褐青色痣37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随访6个月以上,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海燕;朱金土;王雅飞;车菲;余土根;陈玉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毛发经常暴露于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会造成毛发光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与紫外线波长、光线强度及毛发黑素类型有关.毛干本身的特殊结构有一定的光防护作用,但作用有限.染发剂会引起毛小皮和毛皮质黑素沉着,所以能够提供一定的光防护.许多护发产品,如洗发水、护发素、头发造型剂等,由于添加了遮光剂也有一些光防护作用.
作者:李梅云;朱文元;范卫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紫外线照射对皮肤产生一系列急性或慢性损伤,预防紫外线损伤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口服防晒剂的作用不依赖于局部应用因而更加稳定,易于调控,除了可在人群中普遍应用外,还可以用于敏感人群对紫外线损伤的预防.该文就口服抗氧化剂抗紫外线的损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蒿甲醚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机制,观察一定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细胞后,不同浓度蒿甲醚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表达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45.00 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永生化HaCaT角质形成细胞,以羟氯喹及不同浓度的蒿甲醚进行干预处理,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紫外线照射及经羟氯喹和篙甲醚处理后HacaT细胞活性变化及其Fas和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羟氯喹及小剂量(≤50mg/L)蒿甲醚对细胞活性影响不明显,而≥100mg/L蒿甲醚增加细胞活性.但浓度超过200mg/L,可见大量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上;②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Fas增加;③与UVB组相比,UVB+羟氨喹(Q)组、UVB+25 mg/L蒿甲醚(H1)组、UVB+50mg/L蒿甲醚(H2)组、UVB+100mg/L蒿甲醚(H3)组使HaCaT细胞表达Fas减少;④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减少;⑤与UVB组相比,UVB+Q组、UVB+H1组、UVB+H2组、UVB+H3组可以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增加.结论:小剂量(25 mg/L、50 mg/L、100 mg/L)蒿甲醚可以抑制HaCaT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蒿甲醚可能通过影响与凋亡相关的Fas和Bcl-2表达,减少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作者:严慧;邓丹琪;王金焕;苏伟婷;樊应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皮肤清洁剂具有去污、保湿、滋润及维护皮肤屏障功能等多种作用.对敏感性皮肤及面部有皮肤疾患的人群需慎重选用皮肤清洁剂.该文就皮肤清洁剂的成分、类型、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作者:潘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硬皮病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和食管检查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中西药结合组对皮肤硬化、关节功能和肺纤维化改善均明显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雷诺现象和血内皮素积分差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均大于西药组,血沉在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两组高,中药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对其皮肤硬化、雷诺现象、肺纤维化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不良反应较西药组低,疗效亦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
作者:郭敏骅;屠文震;陈冬冬;孙家英;石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患者女,23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20余年,于2007年7月14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后不久四肢、躯干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红斑上有水疱,多为孤立分布.
作者:张豫凤;赵东利;李竹茜;杨艳;王泽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报告1例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男,75岁.因左手拇指结节3年就诊.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一扩张静脉,内有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被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典型分叶状结构.诊断为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
作者:王雷;杨励;廖文俊;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吡美莫司是一种强效的大环内酯类局部免疫调节剂,至今吡美莫司治疗白癜风的文献报道仅有十几篇.有作者报道每日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2次治疗白癜风,3个月后平均复色率为25%,6个月后平均复色率为72.9%.躯干部复色效果佳,其次为四肢和面部.1%吡美莫司乳膏局部外用偶有灼热感.
作者:曹妍;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方法:外用胶带破坏裸鼠躯干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分别于30min、1 h、3 h、6 h、24 h和48 h后取皮肤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44在表皮的表达.结果: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30 min,表皮CD44的表达明显上调;1 h和3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6 h后,表皮CD44的表达又明显增强,并持续到48 h;人为地纠正屏障功能(封包)对表皮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增强,其表达的改变与屏障功能本身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Mona Man;吕成志;辛淑君;Kenneth R Feingold;Peter M Elias;(蔄)茂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于2007年1-5月采用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口服联合2%克霉唑霜外用治疗足癣,并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芳;王琴;成蓓;高慧;陈菲菲;翁晓芳;冯永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先证者女,19岁.因双侧掌跖皮肤增厚、变硬19年,于2006年10月1日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出生2个月时家人发现其双侧掌跖皮肤增厚、变硬、发红,未予治疗.三四年后患者双侧掌跖及指(趾)屈面皮肤弥漫性增厚,表面光滑、发亮,呈黄色.
作者:祝伦;王侠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临床较少见.2005年8月,我科诊治1例有家族发病史,并有指(趾)甲损害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令济;宁娟;罗时艳;余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银屑病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寻常性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顽固难愈.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9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同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探讨其治疗效果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提供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国海;张晓云;刘俊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患者男,48岁.因掌跖角化性丘疹4年半,右掌红斑4年,于2006年12月3日就诊.患者有银屑病病史30年,5年前开始服用含雄黄的中药汤剂,服用半年后双掌跖出现散在点状角化,未治疗.
作者:代永霞;李冬芹;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