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与表皮CD44表达关系的研究

Mona Man;吕成志;辛淑君;Kenneth R Feingold;Peter M Elias;(蔄)茂强

关键词:皮肤, CDdA, 屏障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方法:外用胶带破坏裸鼠躯干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分别于30min、1 h、3 h、6 h、24 h和48 h后取皮肤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44在表皮的表达.结果: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30 min,表皮CD44的表达明显上调;1 h和3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6 h后,表皮CD44的表达又明显增强,并持续到48 h;人为地纠正屏障功能(封包)对表皮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增强,其表达的改变与屏障功能本身无显著相关性.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板层状鱼鳞病两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060位碱基发生G→A纯合突变,使密码子CGT→CAT,导致R687H突变:在另一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4号内含子第一个核苷酸发生G→T及第5号外显子第760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分别导致IVS4+1G>T及D254N的复合杂合突变,其父母均为相应突变的携带者.在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同突变.R687H纯合突变患者皮肤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降低.结论:R687H纯合突变及D254N和IVS4+1G>T复合杂合突变为新发现的TGM1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引起两家系板层状鱼鳞病患者的病因.

    作者:曹先伟;林志淼;张黎黎;李岩;陈丽;吴红萱;杨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患者女,23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20余年,于2007年7月14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后不久四肢、躯干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红斑上有水疱,多为孤立分布.

    作者:张豫凤;赵东利;李竹茜;杨艳;王泽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

    报告1例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男,75岁.因左手拇指结节3年就诊.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一扩张静脉,内有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被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典型分叶状结构.诊断为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

    作者:王雷;杨励;廖文俊;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膜增生厚皮症1例

    患者男,26岁.双手(足)指(趾)末端增生、肥厚7年,额部及头皮皮肤增厚5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07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确诱因双手(足)指(趾)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渐呈鼓槌状,膝关节肿胀,有间断性关节疼痛,随后双手及双踝、足背肿胀,无明显疼痛.

    作者:任蓉;陈宏翔;张晶;杨凌云;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一家系调查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临床较少见.2005年8月,我科诊治1例有家族发病史,并有指(趾)甲损害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令济;宁娟;罗时艳;余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联合青霉胺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硬皮病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和食管检查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中西药结合组对皮肤硬化、关节功能和肺纤维化改善均明显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雷诺现象和血内皮素积分差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均大于西药组,血沉在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两组高,中药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对其皮肤硬化、雷诺现象、肺纤维化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不良反应较西药组低,疗效亦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

    作者:郭敏骅;屠文震;陈冬冬;孙家英;石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

    1 病例资料例1.女,36岁.因左拇趾红肿4d加重2d,于2006年9月21日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左拇趾背侧出现红肿,中央一米粒大黄白色丘疱疹,外用鱼石脂软膏后,效果较差.2d前肿块明显增大,红肿明显,轻微压痛,无发热.

    作者:李囡;范红;陈慧莉;冉玉平;郭在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陈周;徐前喜;张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患者男,33岁.全身鳞屑性红斑、结节及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中层致密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真皮层有明显的血管炎改变.实验室检查: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HA)阳性;HIV抗体阳性.诊断: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

    作者:孙秋宁;马东来;方凯;李太生;刘跃华;俞宝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悬垂性表皮囊肿1例

    患者女,48岁.鼻尖部囊肿10年.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尖部出现一粟粒大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就诊治疗.此后丘疹缓慢增大,为明确诊断和治疗于2003年1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轶楠;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淋巴管瘤1例

    患者男,17岁.因右肩胛皮肤出现水疱、血疱1个月,于2006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肩胛部出现少量簇集性水疱,约针尖至米粒大,疱壁厚,疱液清,无瘙痒及疼痛,未予诊治.上述水疱逐渐增多,部分水疱转变为血疱.

    作者:陈小玫;李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皮肤自然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诱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收集整形外科植皮手术中非曝光部位的皮肤标本60例,采用反转录(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3组,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iNOS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青少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iNOS mRNA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0.372 7±0.037 1、0.601 4±0.052 5和0.711 0±0.050 7,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示iNOS蛋白在青少年组主要为低度阳性,中年组主要为中度阳性.老年组主要为中高度阳性,3组之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可能与人皮肤的自然衰老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吉;王琦;谢红付;陈明亮;陈潇;唐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耳部黑头粉刺痣2例

    黑头粉刺痣是临床少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面部、颈部、胸部,呈带状或单侧分布.笔者诊治2例发生于耳部且呈两侧分布的黑头粉刺痣.现报告如下.例1.男,11岁.两侧耳郭后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伴不适7年余,于2006年7月10日来我中心就诊.

    作者:张俊;胡飞虎;郦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毛发光损害及其防护

    毛发经常暴露于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会造成毛发光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与紫外线波长、光线强度及毛发黑素类型有关.毛干本身的特殊结构有一定的光防护作用,但作用有限.染发剂会引起毛小皮和毛皮质黑素沉着,所以能够提供一定的光防护.许多护发产品,如洗发水、护发素、头发造型剂等,由于添加了遮光剂也有一些光防护作用.

    作者:李梅云;朱文元;范卫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与表皮CD44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方法:外用胶带破坏裸鼠躯干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分别于30min、1 h、3 h、6 h、24 h和48 h后取皮肤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44在表皮的表达.结果: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30 min,表皮CD44的表达明显上调;1 h和3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6 h后,表皮CD44的表达又明显增强,并持续到48 h;人为地纠正屏障功能(封包)对表皮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后,表皮CD44的表达增强,其表达的改变与屏障功能本身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Mona Man;吕成志;辛淑君;Kenneth R Feingold;Peter M Elias;(蔄)茂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脱发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探讨影响脱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方法: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507例脱发患者进行调查评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507例脱发患者DLQI和CES-D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DLQI与CES-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P<0.01).结论:脱发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作用,所以应及早进行联合治疗.并加大宣传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王磊;范卫新;曹蕾;许文嵘;刘莉萍;李子海;尹晓晴;储小燕;唐唯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腹膜后Castleman瘤

    报告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腹膜后Castleman瘤.患者男,29岁.口腔、龟头反复糜烂1年,周身起皮疹半年,双眼有分泌物1周.结合病史、皮损特点、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组织病理改变、右腹膜后肿物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该病.

    作者:马蕾;郑松;张丽;夏立新;郭哲;林俊萍;耿龙;陈洪铎;高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口服抗氧化剂与日光防护

    紫外线照射对皮肤产生一系列急性或慢性损伤,预防紫外线损伤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口服防晒剂的作用不依赖于局部应用因而更加稳定,易于调控,除了可在人群中普遍应用外,还可以用于敏感人群对紫外线损伤的预防.该文就口服抗氧化剂抗紫外线的损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砷角化病并发鲍恩病1例

    患者男,48岁.因掌跖角化性丘疹4年半,右掌红斑4年,于2006年12月3日就诊.患者有银屑病病史30年,5年前开始服用含雄黄的中药汤剂,服用半年后双掌跖出现散在点状角化,未治疗.

    作者:代永霞;李冬芹;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蒿甲醚对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表达Fas和Bcl-2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蒿甲醚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机制,观察一定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细胞后,不同浓度蒿甲醚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表达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45.00 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永生化HaCaT角质形成细胞,以羟氯喹及不同浓度的蒿甲醚进行干预处理,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紫外线照射及经羟氯喹和篙甲醚处理后HacaT细胞活性变化及其Fas和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羟氯喹及小剂量(≤50mg/L)蒿甲醚对细胞活性影响不明显,而≥100mg/L蒿甲醚增加细胞活性.但浓度超过200mg/L,可见大量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上;②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Fas增加;③与UVB组相比,UVB+羟氨喹(Q)组、UVB+25 mg/L蒿甲醚(H1)组、UVB+50mg/L蒿甲醚(H2)组、UVB+100mg/L蒿甲醚(H3)组使HaCaT细胞表达Fas减少;④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减少;⑤与UVB组相比,UVB+Q组、UVB+H1组、UVB+H2组、UVB+H3组可以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增加.结论:小剂量(25 mg/L、50 mg/L、100 mg/L)蒿甲醚可以抑制HaCaT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蒿甲醚可能通过影响与凋亡相关的Fas和Bcl-2表达,减少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作者:严慧;邓丹琪;王金焕;苏伟婷;樊应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