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
采用双盲法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 42例耳环孔感染,治疗 3天及 7天时病情积分均值莫匹罗星组分别为 3.52± 2.37, 1.02± 1.41,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 5.88± 2.61, 2.93± 2.68;总有效率莫匹罗星组与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 97.62%, 76.19% (P<0.01)。细菌敏感试验及细菌清除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1)。莫匹罗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作用强于红霉素软膏。
作者:冀慧霞;祝天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维 A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维 A酸类化合物通过与受体 RAR和 RX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不同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物学反应各有差异。维 A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及肿瘤的防治。
作者:王儒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HPV16-E6、 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 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 50%、 0%、 0%; 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 78.3%、 68.4%、 85.3%。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均有 HPV16-E7蛋白表达,但同时发现低危型 HPV感染中也表达 HPV16-E7蛋白,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晋红中;王家璧;王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彭维 .临床综合征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837-838. [2] 曾绍训 .布鲁姆氏 (Bloom)综合征 (附 1例报告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3, 16(1): 50-52.
作者:徐厂谋;姚飞;李金步;张玲;张晓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评价连接酶链反应 (LCR)诊断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的意义,用质粒 LCR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170例 STD门诊女性就诊者宫颈拭子标本中的 CT,对两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校正,对 PCR阳性而 LCR阴性者,将 LCR标本稀释 10倍重复 LCR或用 PCR反应的 DNA模板作 LCR检测。对 PCR阴性而 LCR阳性者,用另一对针对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引物作 PCR测试。将以上两项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判断为真阳性,确定 LCR和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 170例患者中 24例 LCR检测阳性 (14.2% ), 26例 PCR阳性 (15.3% ),对 8例两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作了校正。 L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 99.3%;而 PCR分别为 92%, 97.9%。结果提示 LCR诊断女性宫颈 CT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彭学标;张建秀;曾抗;于娜莎;周再高;王宗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暴发性痤疮 (AF)是一种少见的有急性发作及全身症状的疾病。我们用异维 A酸 (泰尔丝 )结合泼尼松等治疗 1例 AF,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患者,男, 19岁,因面胸背部毛囊性丘疹 3年,加重伴脓疱、囊肿 17天入院。患者脓疱反复出现伴发热 (39~ 40℃ ),曾给予地塞米松 7.5~ 9mg/d及抗生素治疗 5~ 10天即可控制,但每次停药即复发。 17天前囊肿迅速增多,双肘、膝、腕关节疼痛,发热 (39.5℃ ),头昏、呕吐。其父和叔父年轻时有严重痤疮病史。
作者:陈敏;曾学思;周小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解莫匹罗星在我国应用 8年多,其抗药性有无变化 ?与其他抗生素发生耐药性的情况有何差异 ?我们对在 24例皮炎湿疹类及感染性皮肤病皮损表面或分泌物中分离出的 24株细菌进行莫匹罗星等 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莫匹罗星仅 2株 MIC为 32mg/L,属低耐药,无临床意义。而环丙沙星等其他 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达 17.6%至 88.2%,明显高于莫匹罗星。尢其对 MRSA/MRSE更为突出,达 28.5%至 100%。显示莫匹罗星仍然是目前佳的皮肤抗感染外用药物。
作者:高建朋;赵辨;赵旺胜;戎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 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 10mg 3次 /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马东来;何志新;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 1998年门诊初诊皮肤病例 5316例,其中回族 1188例 (22.35% ), 1989年 2875例,其中回族 871例 (30.3% )。 皮肤病类别变化: 1998年 25类,占首位的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1.31%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5.31%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27% )、病毒性皮肤病 (13.62%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7.64% )等。 1989年 19类,占首位的是昆虫性皮肤病 (18.85%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7.98%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48%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3.58% )、红斑和鳞屑性皮肤病 (6.99% )等。 病种变化: 1998年 166种, 1989年 114种。 10种常见皮肤病: 1998年依次是痤疮、湿疹、痒疹、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寻常疣。 1989年依次是疥疮、痒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湿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手足癣。 梅毒: 1998年 10例, 1989年 0例。传染性软疣: 1998年 112例, 1989年 25例。
作者:年宏芳;侯芳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共 84例,其中男 8例,女 76例;年龄 18~ 56岁,平均 24.6岁;病程 4个月~ 4.5年,平均 12.6个月。 84例中 3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余病例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而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口服火把花根片 3片,每日 3次,比特力 10mg每日 1次,吲哚美辛 25mg每日 3次。每周随访 1次,结节触痛消失后停用吲哚美辛。火把花根与比特力均口服 1个月。 结果: 84例中治愈 53例,显效 25例,好转 6例,治愈率为 63.1%,总有效率为 92.9%。
作者:郭健;周桂林;李卫平;刘丽;任玲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造影剂的应用愈加广泛。通过碘过敏试验,可以排除大部分碘过敏者,但阴性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致休克、死亡者已见报道 [1,2]。 1997年 3月~ 1999年 5月我院 CT室发现 5例因静脉注射造影剂而引起注射部位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景春;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探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对 12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毒检测与分型结果作了分析。结果:皮损为典型的集簇性水疱、脓疱、小溃疡及结痂者占 71.4% (90/126),为裂隙、非特异性红斑等不典型损害者占 28.6% (36/126)。 HSV-2感染占 91.3% (115/126), HSV-1感染占 7.1% (9/126),混合感染占 1.6% (2/126);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占 17.2% (5/29)。结果表明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国的生殖器疱疹主要由 HSV-2引起,但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较常见。
作者:赖伟红;韩国柱;王千秋;姜文华;张传福;薛华忠;张树文;叶顺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 5例,女 7例;发病年龄 3.5~ 77岁;病程 4天~ 1年,农民 8例,工人 3例,干部 1例,经济条件均较差。发病诱因:足后跟擦伤 1例,腋下拨火罐后起水疱 1例,蚊咬伤 1例,烫伤 1例,皮肤手术 1例,继发于多形红斑、寻常型天疱疮各 1例。症状、体征:畏寒 6例、发热 6例,疼痛 12例,压痛 12例,恶臭 8例,痒 6例。
作者:兰长贵;王尚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 63岁,因左面部上下眼睑肿胀伴低热 10天入院。体检:左上下眼睑、左颧上部明显红肿有压痛,中央有小片黑色坏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红肿、坏死性黑痂扩大至直径 6cm,皮损组织涂片真菌检查发现大量分隔菌丝,培养为须癣毛癣菌,诊断皮肤深部真菌感染,服伊曲康唑 0.2,每日 2次, 52天基本痊愈。
作者:唐鸿珊;胡白;高银花;卫广英;赵政龙;朱一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 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 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提示莫匹罗星软膏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
作者:冉玉平;杨如学;谢震;熊琳;周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告 1例局限于生殖器及肛周的发疹性瘙痒性丘疹性汗孔角化病。患者男性, 41岁。阴茎汗孔角化病 10年后,在阴囊、肛周出现瘙痒剧烈的红色斑丘疹。皮肤活检显示丘疹的边缘隆起处有角化不全鸡眼样板。
作者:王耀祖;骆国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 35岁,因阴茎无痛性溃疡 2周就诊。 1个月前,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2周后于阴茎腹侧出现 2个小红斑,后变为硬结,很快糜烂形成溃疡,不痛,溃疡面有少量分泌物。无尿急、尿痛,尿道流脓史,在外未作任何治疗。 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及尿道口不红,无分泌物,阴茎系带两侧近冠状沟处可见 2个直径约 2cm椭圆形溃疡,周围呈提状隆起,触之如软骨样硬度,不痛。左腹股沟可及 2个蚕豆大淋巴结,表面不红,无压痛。余皮肤粘膜未见损害。实验室检查: RPR试验阳性。治疗: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 80万 u/d,共 10天。 2周后阴茎溃疡愈合。
作者:陈登林;张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 48岁,干部,因食用香椿后全身起皮疹伴瘙痒 15分钟,神志不清 10分钟急诊入院。患者半小时前曾食用香椿,不久即感口唇麻木,全身剧烈瘙痒,出现大量皮疹、流泪、大量水样鼻涕,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烦燥不安,随后迅速转入昏迷状态。患者 1年前曾有过同样病史,并在我科诊治过。查体: P122次 /分, BP测不出,神志不清,面色苍白,颜面及口唇浮肿,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风团,部分融合成片状;心音低钝、遥远。临床诊断:急性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处理:立即给予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吸氧、输液等对症处理。 1小时 20分钟后血压升为 13/9kPa,呼吸平稳, R20次 /分,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风团及水肿有所减轻,继续给予抗组胺药物。 5小时后皮疹全部消失。观察 48小时,痊愈出院。
作者:候凯军;孙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镍皮炎是镀有镍的制品在接触皮肤后,局部所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反应。本文报告兄妹同患镍皮炎。 例 1,男, 27岁,农民。 3年前夏季开始感觉脐部瘙痒,搔抓后脐部出现红色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自行外用肤轻松、皮炎平霜涂擦,可很快消退,但以后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冬轻夏重,严重时局部除了红斑、水肿、丘疹、小水疱之外,可有糜烂、渗出、结痂,局部皮肤肥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例 2,系例 1之妹, 18岁,农民。脐周有同样皮损。 经追问病史,患者之父也有类似脐周皮炎损害。 对例 1、例 2作斑贴试验:结果硫酸镍:阳性 (+++ ),诊断镍皮炎。
作者:袁杰;袁绍发;单庆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告了我院 1989~ 1997年间住院的 86例由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荨麻疹,就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作者:刘国任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