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袁绍发;单庆美
患者女, 21岁。因右侧颜面皮肤硬化萎缩 10年,眉弓色素脱失 3年就诊。患者于 10年前始于右颜面皮肤逐渐萎缩硬化,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次诊治,治疗无效,皮损逐渐加重,下颌部凹陷,口角歪斜。 3年前于患侧眉弓鼻侧出现玉米粒大色素脱失斑,且逐渐扩大,白斑处眉毛变白。 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颜面皮肤萎缩硬化、凹陷,以右颊及下颌为著,口角歪斜。右眉弓鼻侧见一约 2.5cm× 2.5cm色素脱失斑,有小米粒大皮岛,色素脱失斑上眉毛呈白色。诊断:偏面萎缩伴白癜风。治疗:给予维生素 E、烟酸、复方丹参等治疗 3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爱昌;苏鹏;谷元风;栾树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藏药独一味是藏、蒙及纳西族民间草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抗菌、止血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笔者给予 30例带状疱疹病人。服独一味片 (甘肃独一味药品有限公司出品 ),每次 3粒,每日 3次,疗程为 2周。治疗期间未用其它任何药物 (包括外用药 )。治疗前、后检查检测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果痊愈 (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12例,占 40%;显效 (皮损消退 >70%,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14例,占 46.7%;好转 (皮损消退 >30%,自觉症状有所好转 )2例,占 6.7%;无效 (皮损消退 <30%,自觉症状无改善 )2例,有效率为 93.3%。
作者:龚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 /X线计算机断层 (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 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 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 90%呈现异常、 MRI/CT图像 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梗塞、钙化及脑萎缩,好发于基底节及额、顶叶等区域。结果示,脑电图等检查对狼疮性脑病的早期结构特征,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冯爱平;谭志健;吴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 35岁,因阴茎无痛性溃疡 2周就诊。 1个月前,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2周后于阴茎腹侧出现 2个小红斑,后变为硬结,很快糜烂形成溃疡,不痛,溃疡面有少量分泌物。无尿急、尿痛,尿道流脓史,在外未作任何治疗。 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及尿道口不红,无分泌物,阴茎系带两侧近冠状沟处可见 2个直径约 2cm椭圆形溃疡,周围呈提状隆起,触之如软骨样硬度,不痛。左腹股沟可及 2个蚕豆大淋巴结,表面不红,无压痛。余皮肤粘膜未见损害。实验室检查: RPR试验阳性。治疗: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 80万 u/d,共 10天。 2周后阴茎溃疡愈合。
作者:陈登林;张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评价连接酶链反应 (LCR)诊断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的意义,用质粒 LCR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170例 STD门诊女性就诊者宫颈拭子标本中的 CT,对两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校正,对 PCR阳性而 LCR阴性者,将 LCR标本稀释 10倍重复 LCR或用 PCR反应的 DNA模板作 LCR检测。对 PCR阴性而 LCR阳性者,用另一对针对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引物作 PCR测试。将以上两项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判断为真阳性,确定 LCR和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 170例患者中 24例 LCR检测阳性 (14.2% ), 26例 PCR阳性 (15.3% ),对 8例两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作了校正。 L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 99.3%;而 PCR分别为 92%, 97.9%。结果提示 LCR诊断女性宫颈 CT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彭学标;张建秀;曾抗;于娜莎;周再高;王宗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维 A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维 A酸类化合物通过与受体 RAR和 RX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不同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物学反应各有差异。维 A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及肿瘤的防治。
作者:王儒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 38岁,因全身暴露部位不同程度红肿、热痛 3天入院。入院前 3天服用天竺黄 20g炖猪瘦肉,后于田间日光下劳动,大约 20分钟后,渐觉全身暴露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尤以双侧上、下肢曝光处为甚。经当地诊所治疗无效求诊我院。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 37.7℃, P 90次 /分,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科情况:后颈部、双上肢及下肢膝关节以下裸露部位红斑、肿胀,肿胀呈非可凹性水肿,局部灼热,界线分明。血常规: WBC 5.1× 109/L,分类: N 0.56, L 0.40, E 0.04, Hb100g/L。入院第 2天双上肢相继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水疱,大的 4cm× 4cm× 2cm,小如米粒,甚至融合成一团,入院经给予避光、镇静止痛、抗过敏、抗感染、皮质类固醇治疗。局部水疱抽液后以 0.1%雷佛奴尔湿敷,每日数次。治疗好转出院。
作者:林小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马东来;刘克英;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例 1,女, 22岁,臀部起皮疹反复发作 3年,复发 2天。患者 1年来每年在左侧臀部起红斑、小水疱,疱壁薄,伴轻度疼痛。每年发作 1~ 2次。发疹前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皮肤科情况:左侧臀部片状红斑基础上密集米粒大水疱,疱壁薄,部分破溃有渗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 (- ), PCR-HSV Ⅱ (- )。治疗 10天后痊愈,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例 2,女, 29岁,右臀部起皮疹 3天,伴轻微疼痛。患者去年曾有类似发作。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密集米粒大水疱,疱周红晕,疱壁薄。血尿 (- ), PCR-HSVⅡ (+ )。诊断臀部复发型单纯疱疹。治疗 1周余痊愈。
作者:吕简承;蔡宏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65例患者均为女工,年龄 16~ 27岁,病程 2~ 5天。徒手剥离酸枣子皮 4~ 12天后发病,主要皮损以接触与暴露部位为主,双手及面部肿胀、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部分糜烂,有黄绿色渗液。双眼睑水肿,眼裂呈缝状。皮损剧烈瘙痒和烧灼感。个别患者由于搔抓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全身类似皮疹,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反应。治疗:多数患者采用 H1和 H2受体拮抗剂,如息斯敏、扑尔敏、赛庚啶、西米地丁及钙剂。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止痒搽剂,有渗液用 3%硼酸溶液湿敷,严重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中药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治则,方用化斑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65例患者经治疗 4~ 15天均痊愈。
作者:罗良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以尿道拭子培养为金标准,用尿沉渣培养和尿沉渣 PCR-杂交梳法检测了 120例男性患者尿液中的淋球菌。结果显示尿沉渣培养与拭子培养完全一致。尿沉渣 PCR-杂交梳与拭子培养比较,符合率 95%,特异性 94.81%,敏感性 95.35%。提示尿沉渣这一非侵入性取样的可行性,尤其适合尿道组织已有创伤或需多次取样的患者。 PCR-杂交梳在检测男性尿液中的淋球菌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龚伟明;汤全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告了 1例青春期发病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系一 13岁女孩,病史 1年,表现为颈部、腋下、髋部皮疹,无自觉不适,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理表现典型。
作者:王丹;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 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 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提示莫匹罗星软膏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
作者:冉玉平;杨如学;谢震;熊琳;周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58例白癜风患者行自体表皮移植同时口服烟酸片与 46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色素生成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应用自体表皮移植同服烟酸片治疗白癜风能明显提高疗效,尤其是某些难治部位。
作者:陈大火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 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 10mg 3次 /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马东来;何志新;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8岁。主诉:骶尾部及右臂部大片咖啡色斑28年。现病史:自幼即发现骶尾部及右臂部大片咖啡色斑,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色素痣”,手术切除班上4处深褐色丘疹,未作病理检查。
作者:马东来;刘克英;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于 1997年 8月~ 1999年 9月采用西咪替丁 (cimetidine,CMD)静滴治疗多种原因所致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共 43例,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 43例,男 28例,女 15例;年龄 32~ 65岁;病程 1个月~ 3年;其中老年性瘙痒症 17例,冬季瘙痒症 9例,夏季瘙痒症 6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 6例,迪银片所致瘙痒 5例。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并见表皮剥脱、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所有患者均曾服用多种抗组胺药及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曾用中药 (31例 )、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13例 )等治疗。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无严重肝、心、肾、肺等疾病者。
作者:赵庆利;史飞;蔡瑞康;江丽;丰绍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 42岁, 1997年 5月无诱因右大腿出现红色丘疹,数日后形成结节,顶部有脓头。逐渐发展到面、躯干及四肢,皮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脓性分泌物,疼痛明显。用抗感染、皮质类固醇、雷公藤等治疗,皮损仍时轻时重。 1998年 4月,皮损加重,疼痛剧烈。其妹患“ SLE”。系统检查无特殊,面颈、躯干和四肢播散性数十处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和大小不等的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表面褐色结痂,基底有坏死组织和脓液,伴恶臭,触之剧痛。伴有肥厚或萎缩性瘢痕,部分成条索状。脓液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 WBC 10.43× 109/L, N 0.70, L 0.22, PLT 336× 109/L。 TBA 11.2umol/L, TG 3.05mmol/L, CO2 31.3mmol/L。蛋白电泳: A 67.1%,α 1 3.7%,α 2 10.2%,β 11.6,γ 7.4%。组织病理变化:表皮轻度角化,棘层肥厚,皮突延长,部分表皮缺如,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混合炎细胞浸润。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给予泼尼松 15mg/d,环孢素 A 50mg,美满霉素 100mg/d,肌注干扰素 300万 u,每周 2次。每日清创换药,外用达维邦、复方连翘膏、复方康纳乐霜,皮损逐渐控制,治疗 23天,临床治愈。
作者:吕通;漆军;李恒进;虞瑞尧;王京生;周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探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对 12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毒检测与分型结果作了分析。结果:皮损为典型的集簇性水疱、脓疱、小溃疡及结痂者占 71.4% (90/126),为裂隙、非特异性红斑等不典型损害者占 28.6% (36/126)。 HSV-2感染占 91.3% (115/126), HSV-1感染占 7.1% (9/126),混合感染占 1.6% (2/126);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占 17.2% (5/29)。结果表明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国的生殖器疱疹主要由 HSV-2引起,但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较常见。
作者:赖伟红;韩国柱;王千秋;姜文华;张传福;薛华忠;张树文;叶顺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对寻常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部皮肤葡萄球菌检出率和种类构成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 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治疗的丘疹型和脓疱型痤疮患者各 100例,无痤疮病史的正常人 100名。年龄均在 16~ 24岁之间。 (2)葡萄球菌分离及种类鉴定:分别采集正常人面部皮肤、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粉刺、脓疱标本各 100份,共采集标本 400份。皮肤以无菌棉拭子直接涂抹,粉刺和脓疱常规消毒后挤出脂栓和脓液,以无菌环挑取。所取标本接种于 6.5%高盐琼脂培养基,置 37度温箱培养 24小时,取可疑菌落经触酶试验,革兰染色镜检确定为葡萄球菌,再经血浆凝固酶,糖发酵等 21种生化反应鉴定,确定其种类。
作者:昝文华;李艳红;徐泊文;孙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